鄭繼永
拜登政府上臺后,任用了大量富有處理朝鮮半島事務經驗的官員,他們基本在奧巴馬政府任過職,現在又進入到決策者圈層,陣容龐大。但在半島事務政策制定方面,拜登政府目前處于“大而全”“散而亂”的狀態,尚未形成明確框架。
要看到,朝鮮半島政策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拜登政府嘴上說處理朝鮮半島問題,實際上心里想的是中國。目前看,拜登政府的朝鮮半島政策是奧巴馬時期的延續,決策班底沒換,政策架構也沒變,只不過在新的形勢下做了些“修補”,可被稱為“戰略忍耐3.0”。
具體來看,拜登政府的朝鮮半島政策有三個關鍵詞:“同盟”“外交”“遏制”。首先,拜登政府大力修復韓美同盟,還是想把韓國推到前面,讓其做一些具體的事。其次,拜登政府不排斥開展對朝外交,但不愿像特朗普時期那樣以最高規格同朝接觸,只愿在朝采取一些實質性舉措(比如暫停核導活動)后與朝進行事務性談判。第三,也是一個基本預測,如果美向朝展現其所認為的“善意”后,未能得到朝方善意回應,美會加強對朝制裁。
韓國目前內憂外患,處境比較困難,包括幾個方面:一是新冠疫情對韓國經濟社會影響很大。二是在中美競爭背景下,韓國雖然不想選邊,但在安全上對美依賴度過大,美國稍一施壓,就會向其傾斜。三是執政黨共同民主黨面臨政治崩潰危機,若無法在2022年大選中勝出,其遭反對黨報復和清算的概率非常大。再一點就是,韓國與朝鮮的關系在特朗普時期經歷了從熱到冷的巨大落差,現已基本斷絕。韓方希望說服拜登政府主動向朝釋放善意,從而打破目前朝鮮半島的僵局,也使得自己能盡快跳出對朝被動局面,這樣,文在寅政府和共同民主黨才可能在明年大選時有拿得出手的“和平遺產”。
朝鮮雖然經濟仍有一些困難,應對疫情的壓力也不小,但亦從疫情封鎖中有所“收獲”。一是理順了國內議程,在經濟自立和民生發展方面的政治準備工作更加充足。外交方面,朝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前不久強調,對美國要做好“對話和對抗兩手準備”,說明對突破朝美關系還是抱有一定期待。
如何判斷朝鮮半島未來局勢走向?現在美朝新一輪互動還沒起來,我們做判斷的依據不足,但無論形勢怎么變化,核心變量之一都是中美關系的演變趨勢。目前看,在美國對華示強不會減弱、中美關系一時不會轉暖的大背景下,朝鮮半島的平穩局勢能否持續,關乎各方切身利益,也必然成為重要的戰略籌碼。
中國作為朝鮮半島最大的利益攸關方與傳統參與者,在主動塑造朝鮮半島局勢方面有著與日俱增的影響力和作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