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隆
中東局勢長期動蕩,熱點事件頻發,2021年以來卻一反常態,除5月巴以爆發沖突外,中東局勢總體平穩,地區大國間的關系明顯緩和。卡塔爾斷交危機宣告結束,沙特等阿拉伯國家與卡塔爾的外交關系恢復。在伊拉克的斡旋下,沙特與伊朗已在巴格達舉行三輪談判,有望恢復外交關系。阿聯酋、埃及和約旦參加了與伊朗的談判。土耳其與沙特、伊朗的關系也明顯改善。沙特與敘利亞外交關系有望于近期恢復。值得注意的是,導致中東各國間關系惡化的根本原因仍在,矛盾并未得到解決,那為什么有關國家間的關系迎來大幅改善呢?有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從外部看,沙特、埃及、伊朗、土耳其等中東大國疫情均非常嚴重,目前日新增病例仍有數千。防控疫情、應對危機,是中東各國當務之急,各國已無力升級對外矛盾和沖突,這為有關國家間關系緩和創造了條件。
第二,從內部看,經過多年對抗和沖突,中東各國均消耗大。也門戰爭參與方已耗費大量財力,承受國際社會壓力,疊加疫情和油價下跌影響,迫切需要緩和沖突,體面地止戰求和。
第三,拜登上臺后,美國調整中東政策,給沙特、阿聯酋等國施加巨大壓力。美國與伊朗舉行旨在恢復伊朗核協議的談判,促使阿拉伯國家跟隨美國軟化對伊態度,并已事實上接受伊朗核協議,認為它是約束伊朗核行為的現實途徑。
2021年6月23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在德黑蘭會見新當選總統萊希。
美國從中東收縮,從阿富汗撤軍,戰略重心向“印太”地區轉移,對地區盟友伙伴的安全保護能力弱化,這也迫使他們自主承擔安全責任。拜登政府將恢復伊朗核協議作為中東外交優先事項,中東各國紛紛開始“自救”。由于未來中東地區安全主要靠各國自主負擔,在新的地區安全態勢下,以沙特為首的阿拉伯國家認識到自身能力的局限性,繼續與伊朗、土耳其對抗不符合其利益。特朗普執政時期,沙特曾與伊朗對抗,付出了慘痛代價,甚至影響到國內改革議程。
新總統萊希就職后,伊朗將繼續與沙特談判,雙方關系正常化不會遙遠。恢復伊朗核協議的談判也有望取得突破,萊希仍將與美國周旋,但并不反對伊朗以有尊嚴的方式恢復核協議。由于拜登與萊希任期基本重合,未來四年隨著美國對中東投入的持續減少,中東地緣政治環境或將進入一個相對平靜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