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美萍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而言,在具備一定語文基礎知識的情況下,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應將重點更多地放在現實應用方面,即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這既是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需要。在這一教學目標之下,我們教師就要結合當前的問題進行課堂環節、教學活動等的創新,從閱讀應用的角度開展教學,從而促進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語用能力的發展。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對于小學高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而言,閱讀是重點,也是難點。之所以強調閱讀教學,既是因為閱讀對于學生語文成績有著較大的影響,也是因為學生現實生活中有著更廣泛的閱讀需求。所以提高閱讀課堂的教學質量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
在當前素質教育的環境下,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及語文學習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等綜合性能力的培養,也是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及目標。但是從小學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現狀來看,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教師對于語文知識的生活應用缺乏深入的理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受到本身教學能力的限制無法設計合適的教學活動和手段。其次,語文的閱讀教學逐步走向模式化,對于學生而言缺乏針對性和創新性。這樣的閱讀教學自然無法使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其他的綜合性素質和能力得到切實提升。因此,結合當前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實現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是教師面臨的首要任務。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語用能力的策略
(一)設計閱讀情境導入,培養學生語用意識
學習漢語語言的最終目的在于其應用,也就是要強化學生對于漢語語言的應用能力。因此,開展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其目的自然也是為了閱讀能力的應用,滿足學生現實生活中的閱讀需求。但是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長期以來受到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導致學生將閱讀與完成閱讀題目和考試成績劃上了等號,進而忽視了在現實生活中的閱讀環境,自然也就存在缺乏語用意識的問題。所以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教師要實現強化學生語用能力的最終目標,首先要初步形成小學生的語用意識。而借助生活中的實際閱讀環境與需求來設計情境,導入教學就是幫助小學生建立語用意識的有效手段之一。
也就是說,教師在閱讀課堂開始之前,可以先了解本節課的主要閱讀材料,明確閱讀材料的主題、內容等因素,并且聯系小學生的現實生活,設計情境的簡單梗概和框架。之后,教師可以結合本節閱讀課堂的教學要求和目標對情境進行進一步的細化,并且設計多種形式來完成情境的展示。在情境中,學生自然而然就能夠將閱讀與生活應用建立聯系,形成初步的語用意識。
例如,在進行《少年閏土》這一課時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少年閏土》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主題,設計人物介紹的情境。在情境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展示生活中常見的以第一人稱、第二人稱以及第三人稱介紹人物的情境,讓學生聯系自己的日常生活并且觀察學習其中的要點,便于學生在閱讀文章時進行比較學習。同時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也能夠在介紹人物的主題下進行,學習文章中介紹人物的特點。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設計一個情境表演的主題活動,組織學生參與表演,在對應的情境下完成自己熟悉的朋友、家人等的介紹。為了提高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將情境的細化任務交給學生,由學生來設計具體的情境,然后在情境下進行對應人物角色的介紹。通過這種情境導入的方式,既能夠起到活躍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學習的目的,也能夠使小學生初步形成語言的生活應用意識,為其語用能力的強化奠定基礎。
(二)豐富閱讀課堂活動,訓練學生語用技巧
在小學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要強化學生的語用能力,教師不僅要關注課堂導入的環節,借此使小學生初步形成語用意識,還需要借助正式的閱讀教學過程來強化小學生的語用技巧,提高其語用能力。也就是說,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以及教學目標來選擇不同的閱讀教學策略和活動。在強化小學生閱讀材料分析理解能力,進而加強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解讀應用能力的目標下,教師可以在小學高年級的閱讀課堂上開展主題探究的閱讀教學活動。結合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本身確定閱讀探究的主題,并且利用網絡微課資源等來進行閱讀分析技巧的講解。之后,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課內課外兩篇閱讀材料的分析解讀,并且在班級內進行成果分享。通過這樣的閱讀活動來兼顧小學生閱讀分析能力強化與語言表達能力強化兩個目的。而在強化小學生語言使用能力的這一目標之下,教師可以設計閱讀寫作一體化的活動形式,將閱讀的輸入環節和寫作的輸出環節看作一個整體,在整體下實現小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強化。
例如,在進行《草蟲的村落》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將景物描寫的文章閱讀與主題寫作進行整體性的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將寫景的寫作主題與生活中小學生的春游日記、家鄉景物介紹等應用環境聯系起來,增強小學生的代入感。進而在這一主題下進行寫作技巧和閱讀技巧的整合,并且為學生進行分析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將教材中或者是課外的閱讀材料作為示例,讓小學生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這些技巧。在完成技巧的教學之后,教師可以分別設置閱讀任務和寫作任務,引導小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運用所學的技巧。通過這樣讀寫一體化的教學活動也能夠強化小學生的語用能力,并且實現小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技巧的提升。
(三)組織閱讀實踐活動,強化學生語用能力
針對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語用能力的這一教學目標,教師要使教學在小學生的身上產生切實的效果,重點還在于明確其中的關鍵所在,也就是應用。強化小學生的語用能力,當然需要小學生通過實際的運用來實現其能力的真正提升。所以在小學高年級的閱讀課堂上,教師需要組織形式豐富且具有可行性的閱讀實踐活動,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實現強化學生語用能力的目標。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內學生的具體閱讀能力、短板以及閱讀材料類型等因素來選擇實踐活動的不同形式。通過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實踐活動來針對性地強化高年級小學生地語用能力。
例如,教師在進行古詩詞的閱讀教學中,其主要的目的往往在于提高小學生的古詩詞賞析能力。同時古詩詞在當前社會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應用的需求不高,大多集中在考試或者是寫作等環境下。所以教師在設計實踐活動時就可以結合這些因素,設計創意古詩詞改編活動或者是古詩詞背景故事拓展活動。在活動中,小學生需要結合自己所掌握的古詩詞鑒賞技巧,對教師給出的詩詞進行分析理解,然后完成古詩詞的仿寫任務或者是背景故事的創編任務。為了提高小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設計競爭環節,設置一定的獎勵。學生需要通過朗誦或者是表演等方式將自己的作品進行展示,由班級內其他學生進行不記名的投票,最終得出優勝者,給予物質或者精神的獎勵。通過這樣的活動,既能夠提高古詩詞閱讀教學的趣味性,提高教學效率,又能夠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引導小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性記憶和掌握,強化小學生的語用能力。除了古詩詞之外,教師還需要針對不同內容主題的現代文設計實踐活動,結合小學生現實中對這一體裁文章的應用或者使其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來組織需要小學生參與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強化小學生對于漢語語言的實際運用水平,實現強化高年級小學生語用能力的最終目的。
綜上所述,語文閱讀教學的根本落腳點在于其運用,培養語用能力是閱讀教學的核心目標。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在導入環節,教學環節以及實踐環節都堅持應用的思路和角度,實現小學生語用能力強化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湯貴珠.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語用結合點[J].課外語文,2018年27期.
[2]鄭玲.注重語文閱讀教學提升學生語用能力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7年36期.
[3]宋中蓮,宋志輝.小學語文語用型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J].教師,2018年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