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為
















【摘要】為探索BIM技術在基礎設施中的應用點,文章以某新機場三標耐候鋼轉體橋為研究對象,利用BIM軟件對項目所處地形位置進行分析(如坡度、方向、等高線、流域等),為后期方案設計做準備。施工過程中運用Revit中的工程明細表復核工程量提升工程量統計效率、并通過三維施工圖樣的生成,對一些復雜節點進行交底,突破技術難點。Fuzor軟件導入施工計劃,把三維模型加上時間維度,形成4D模型,對進度進行實時把控。轉體過程中,得出沖突墩身的安全高度,為轉體過程中的安全和轉體后工期提供保障。在BIM方案比選中,通過BIM模型的細部調整,展示不同方案的細微之處,提高方案的決策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在方案匯報中,BIM模型+動畫展示,利用BIM模型可視化強的特點,精準表達出方案的設計意圖。在BIM+綠色施工中,在設計、規劃階段對模型進行細部調整達到節能、節材、節地、節水的目的,使項目增值。
【關鍵詞】BIM技術; 場地規劃; 工程算量; 方案比選; 4D模擬; 綠色施工
【中國分類號】U445.1【文獻標志碼】A
BIM在建筑施工上的應用目前比較成熟,各專業之間的交叉碰撞檢測能夠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1-3],但對于基礎設施,應用點還需進一步拓展。本文基于中鐵十四局承建的某新機場三標連接線項目,在前期場地規劃、鋼箱梁吊裝的方案比選、工程量復核、構件之間的碰撞檢測、施工工藝模擬、進度管理、5D施工平臺管理等應用點中[4],深度挖掘BIM技術對基礎設施項目的價值,為類似的施工項目提供借鑒。
1 BIM應用點
1.1 場地規劃
運用BIM技術進行場地規劃是為了達到項目的有序進行,減少機械之間的交叉沖突,通過場地布置,對場地進行功能分區,優化施工組織設計(圖1)。場地規劃中運用BIM技術進行優化設計,地形勘測數據的獲得是必要的,建模軟件建立建筑實體模型(圖2),需借助傾斜攝影得出地形模型與工程實體模型,并通過坐標定位進行整合或者通過測量數據導入Civil3D中形成等高線后在Revit軟件中進行整合[5]。借助軟件(Infraworks)得出場地數據,如坡度、方向、高程、等高線等(圖3),或測量數據導入至Civil3D中進行地形分析,可以進行土方量的計算。基于BIM技術可視化強的特點,在場地規劃中,分析機械之間的交叉作業,避免沖突,優化各功能區的設置,形成功能區之間的最優配合,得到最優方案[6-7]。
1.2 工程算量與工程造價
工程量計算是工程造價編制的基礎,BIM的自動算量功能能對不規則的三維模型進行算量統計,并提高計算的客觀性和效率。工程的管理是動態的管理,而成本的控制是隨著施工過程不斷產生變化的,BIM模型上的工程量信息加上時間維度,可以顯示不同施工階段的施工成本,有利于項目的成本管控。在該新機場三標項目的方案編制中,采用在總拼胎架上把鋼箱梁的板單元拼裝成塊單元,并進行分塊吊裝,方案初始將鋼箱梁分成5塊或者10塊(表1、表2),傳統的的辦法計算每一塊鋼箱梁的重量十分困難,而Revit建模軟件能實現精準建模,得出每一塊鋼箱梁的體積,為后續的支架設計,和龍門吊的選型提供理論依據(圖4)。BIM的工程量是軟件計算的,其精準度取決于模型的細度,不受人的干預,技術人員可以從大量的重復性和機械性的算量工作中脫離出來,新機場三標通過工程在線平臺,使得參與各方共享BIM信息,提供統一工程量,在統一模型進行互動。
1.3 碰撞檢測和施工圖樣生成
利用BIM可視化強的特點[8],碰撞沖突檢測在機電領域能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在基礎設施領域,方案的設計階段可以用來檢測空間的位置關系。本項目在設計格構式管桁架時,運用Fuzor里的沖突分析功能,分析支架的高度與支架的空間位置關系的合理性(圖5)。對于復雜節點,通過生成三維立體圖,使交底形象化,提高交底效率(圖6、圖7)。
1.4 方案比選
本項目主體工程為2×120 m鋼箱梁轉體橋,上跨6條既有鐵路,上跨6 條既有鐵路,施工場地狹小,施工條件復雜,受道路運輸、航空限高、臨近鐵路和業主要求年底主線通車等多種因素制約,施工難度大,工期緊張,項目前期通過大噸位吊車吊裝、大噸位履帶吊吊裝、龍門吊吊裝等多個方案比選,得出龍門吊吊裝為此項目的最佳吊裝方案。通過建立模型,分析每一種方案的利弊關系,經過綜合考慮得出:履帶吊和汽車吊工期受工序影響不能平行作業,且在鐵路間作業具有傾覆的危險,得出龍門吊為最佳方案(圖8)。
1.5 BIM4D模擬
2×120 m耐候鋼箱梁轉體橋在廠家生產出板單元,在總拼胎架上由單元拼裝成塊單元,采用4臺龍門吊吊裝至格構式管桁架進行高位焊接的方式,在鐵路中間作業,空間狹小,必須進行精細化工期管理,本項目通過Project編制的進度計劃,導入至Fuzor中的4D模擬中,讓項目上每一個人員實時把控施工進度,做到全員心中有進度(圖9)。
1.6 轉體過程控制
2×120 m耐候鋼箱梁逆時針轉體,轉體過程中上跨6個墩柱(左2#、左3#、左4#、右4#、右5#、右6#),根據施工工期安排,需將此6個墩柱控制在安全高度以內,既滿足鋼箱梁轉體高度要求,又能保證不影響后續工期,而傳統的計算方法存在一定的誤差,本項目通過BIM技術的精準建模來模擬鋼箱梁轉體過程,通過找到鋼箱梁轉體過程中的碰撞點來推導出轉體過程中,沖突墩身的安全高度(圖10)。
左幅鋼箱梁轉體過程中與墩柱右5#碰撞沖突如圖11所示,墩頂和碰撞點的高差為1.937 m,設計墩身高度為17.5 m,計算得出不影響轉體墩柱理論高度為15.6 m,利用Revit里的高程點可以推導出其他墩身的沖突高度,設計出鋼箱梁轉體過程中的沖突墩身的安全高度(表3)。
1.7 施工工藝模擬
在BIM技術中,利用模型背后的信息進行信息化管理,通過數據的處理提高項目管理水平,使項目增值,還可以通過模型本身進行動畫制作對施工工序進行演示,采用REVIT+NAVISWORKS,進行動畫制作,把重要的施工工序節點通過動畫進行展示(圖12)。
1.8 工程在線動態管理
對于施工單位來說,BIM在施工階段的應用,關鍵點在于如何利用模型中的數據,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使項目增值,本項目基于新機六院建立的工程在線平臺把物料的跟蹤、隱蔽工程的驗收、工程報表的提交匯總在一起,通過手機APP進行實時匯報,使得業主、施工方、甲方能通過工程在線及時掌握施工進度和質量問題,迅速地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溝通,及時跟進并整改,共同推進項目的有序進行(圖13)。
1.9 綠色施工BIM應用
通過BIM技術實現綠色施工,是BIM技術應用在項目上的重要落腳點之一,也是在建設工程全壽命周期過程中,如何提升工程質量、縮短項目施工周期、控制項目造價的重要命題[9]。在綠色施工中的四節一環保中(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通過運用GIS+BIM技術進行土地規劃,充分利用土地,在給排水設計、暖通管道設計中運用BIM技術進行合理設計,能有效地實現節能、節水[10]。通過BIM技術的沖突碰撞檢測,可以減少設計中的錯、漏、碰、缺,從而達到節材的目的。大型建筑非常復雜,建筑信息不僅僅是材料和結構形式、坐標位置等,采用CFD軟件進行計算分析,得到結構形式后的熱島強度、人行區風速、自然通風、聲學模擬等情況,BIM軟件導出Gbxml在能耗計算軟件Simergy,得到能耗分析結果。
2 結束語
BIM技術目前在建筑領域上的應用點已經成熟,在基礎設施領域還有待探索,本文基于BIM技術,從工程項目實際出發,在場地規劃、工程算量、碰撞檢測、方案比選、BIM4D模擬、施工工藝模擬、工程動態管理、綠色施工BIM應用九個方面進行分析,為基礎設施領域的BIM應用點提供一定的借鑒。
參考文獻
[1] 姚曉琴,賴珺蓉,李鐵等.基于BIM的某金融港中心工程技術標編制[J].建設科技,2016(5):135-136.
[2] 趙躍華,王益濤.BIM5D 在天津永利大廈項目中的應用[J].城市住宅,2014(8):42-46.
[3] 丁華營,梁清淼,吳延宏等.BIM技術在華潤深圳灣國際商業中心項目中的集成應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16,8(2):54-59.
[4] 魏志強.基于云技BIM 5D在鋼桁梁施工中的應用[J].鐵路技術創新,2017(4):86-91.
[5] 袁帥等.BIM技術在山區峽谷大型鐵路橋梁施工中的應用[J].鐵道建筑技術,2020(2):0071-05.
[6] 錢楓.橋梁工程 BIM 技術應用研究 [J]. 鐵道標準設計,2015,59(12):50-52.
[7] 張海華,劉宏剛,甘一鳴.基于 BIM 技術的橋梁可視化施工應用研究 [J]. 中國公路,2016,61(9): 155-161.
[8] 劉延宏.BIM 技術在鐵路橋梁建設中的應用 [J]. 鐵路技術創新,2015,(3):47-50.
[9] VanlandeR'Nicolle C, Cruz C.1FC and building lifecycle management[J].Automation in ,Consrtruction 2008,18(1):70-78.
[10] YangZ,ArtoK,Stephen W J.Developing a tailored RBS linking to BIM for risk management of bridge project [J].Engineering,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2016,23(6):727-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