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勇

【摘要】文章分析了當前民辦高校傳統的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鄉村振興背景下民辦高校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研究,包括立足需求,對實踐課程培養體系進行相應的修改和完善、積極拓展多層次的實踐平臺、重視引入競賽作為學生的實踐課題、加強實踐教學的考核機制,適當懲戒、加強師資隊伍鄉村規劃實踐能力的培養等。
【關鍵詞】鄉村振興; 民辦高校; 城鄉規劃; 實踐教學體系
【中國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這標志著鄉村振興戰略進入全面的貫徹實施階段。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是關鍵。而城鄉規劃人才更是急需的專業力量,也更加看重設計師下鄉的實踐效果。傳統的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培養體系如何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和市場需求,培養接地氣的鄉村規劃與設計、管理人才,對于開設城鄉規劃專業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民辦高校來說尤為重要。
1 民辦高校傳統的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人才培養目標寬泛化。按照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專業教育質量評估的要求,一般城鄉規劃專業設置學制為5年,但是民辦高校因為師資和辦學特點等原因,多數為四年制教學,然而人才培養目標還是參照5年制學校的培養標準,培養目標寬泛化,未能根據自身的辦學特點突出特色。
(2)實踐教學內容中與鄉村規劃直接相關的部分不足。
傳統的城鄉規劃人才培養模式大都沿用沿海高等院?!俺鞘幸巹潯斌w系模式[1],該模式雖然對我國的鄉村振興戰略發揮了較大的作用,但是在教學中仍然以城市作為主體,鄉村部分只是輔助。與此相對應,實踐環節的安排也是以城市部分為主,對鄉村調研和實踐的部分不足。另外,在城鄉規劃融入國土空間規劃之際,相應的GIS實踐和數字測量實習也缺乏足夠的實踐安排。
(3)實踐課程各環節連續性不足。一般城鄉規劃專業的實踐課程包括低年級的風景寫生實習、城市認識實習,在專業課程學習后加入修詳規的設計實習(名稱可能會有所區別)、城市設計實習、村鎮規劃實習,設計院實習和畢業實習等,各實習之間基本上是各自為政,導致各實習之間缺乏連續性和延續性,學生不能很好將實習的知識進行對比整合和消化。
(4)實踐平臺建設不足,實踐過程管理欠佳。以本校為例,目前校外集中實習基地建設較好,主要是風景寫生實習和城市認識實習基地,但是校外分散實習如設計院實習和畢業實習,大部分都是學生自己找設計單位或者其他相關單位,系部雖然與一些設計單位建立了實習基地,但是每年能接納的實習人數有限。且在實習的過程中,雖然學校有明確的過程管理流程,但是很多學生的實習日志、周志都走過場,流于形式。民辦高校往往鑒于讓學生畢業的壓力,并沒有嚴厲的處罰機制,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接收不到真實有效的實習過程信息,實習效果也是大打折扣。
2 民辦高校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
2.1 立足需求,對實踐課程培養體系進行相應的修改和完善
首先認真學習最新的與鄉村振興相關的國家政策和文件,積極調研,了解社會和行業的專業需求,對現有的實踐課程培養體系進行相應的修改和完善。思路見圖1。
在鄉村振興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背景下,民辦高校應該著眼于鄉村建設和特色小城鎮發展的需求,把培養的重點適當轉向鄉鎮規劃與設計、建設和管理的人才上來。
以本校為例,在有限的實踐課時分配的制約下,結合2018年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里面的實踐環節設置,可以進行如下相應的調整和補充。
(1)目前的實踐教學環節缺乏鄉村調研和認識實習,鑒于我校的寫生采風與創作實踐基地基本以古村落和古鎮為主,可以在此環節加入特色村落和古鎮的調研任務,加強學生對特色古村落和古鎮保護和發展的理解和認識。相應的實習成果除了寫生的手繪作品,還可以加入實地的調研分析報告,這對于后期學生參與相關的專業競賽也很有幫助。
(2)將第6學期的規劃師業務創業實踐1的實踐內容調整為鄉村規劃的設計實踐,與第6學期新修改的村鎮規劃理論課程(18版計劃之前名為“小城鎮規劃”)相銜接。
(3)在設計院實習培養計劃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鄉村相關的項目實踐,加大認識,積累經驗。同時,在最后的畢業設計環節,在鼓勵選題多元化的同時,積極引導學生選擇與鄉村有關的題目進行思考和設計。
2.2 積極拓展多層次的實踐平臺,增強學生參與實踐的能力
民辦院校以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更應該根據學校與專業自身的條件,有針對性的拓展多層次的實踐教學平臺,除去寫生實習和認知實習的實習基地建設外,還應進一步拓展校企合作、實踐創新基地、校外實訓基地等的平臺建設[2],為學生提供盡量多的“走出去”的實習空間和機會。除此之外,校內的實踐課程還可以引入校外的一線設計師或專家走進課堂,以最新的實踐案例講解引導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專業的理解[3]。但是不管是“走出去”還是“引進來”的措施都需要學校給與足夠的政策和資金的支持。
2.3 重視引入競賽作為學生的實踐課題
在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的大背景下,當前很多的設計競賽都著眼于鄉村和城鄉關系的融合。將競賽題目引入到實踐環節,既可以培養他們參加比賽的能力,也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根據筆者過去的經驗,學生通過完整的競賽過程:前期調研、資料分析歸納、構思、方案初稿、調整、成圖的過程,可以很好的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參與的學生不管獲獎與否,都會覺得受益匪淺。
2.4 加強實踐教學的考核機制,適當懲戒,提高實踐效果
以本校的實踐環節為例,校內實踐一般是提交實踐報告或者實踐的設計成果,校外實踐以提交實踐報告為主。雖然學校引入了“校友邦”平臺,旨在加強學生實習的過程管理,如提交實習日志、周志。但是仍然有部分同學會弄虛作假,實習成果敷衍,最后的實習報告蓋章就可以提交。即便專業課教師可以給學生掛科,但是在最后畢業環節學校為了學生的畢業率還是會采取別的方式讓學生通過。長此以往,實踐課的公信力會降低,實踐成果最終流于形式,影響到實踐的效果。筆者認為,民辦高校的教育質量不應該為畢業率、就業率讓步,因此,學校應該敢于適當懲戒學生,提高學生對實踐課程的重視程度。
此外,可以采用更為細致多元的考核方式[4]。比如校外實習最終的實踐成果,可以引入學生互評、小組評價等方式。實習的過程管理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除去QQ、微信的日常聯系還可以不定期進行班級的視頻匯報,一方面可以加強老師和學生的專業溝通和指導,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師生感情。
2.5 加強師資隊伍鄉村規劃實踐能力的培養
2018年9月14日住建部《關于開展引導和支持設計下鄉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各級住房城鄉建設(規劃)部門要積極引導高等學校、職業學校、設計院將設計下鄉工作納入日常教學和經營工作同步推進”、“支持高等學校、職業學校發動師生利用寒暑假下鄉服務”,“培養一批了解鄉村、熱愛鄉村、致力于服務鄉村的設計人員”等倡導意見。
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一方面專業課教師應該積極主動的尋求可以下鄉實踐的機會,提升自己對鄉村的認識和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學校應該制定相關的鼓勵政策,為專業課教師下鄉參與鄉村實踐提供相應的支持。
3 結束語
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之際,民辦高校更應該積極響應國家的大政方針,創新調整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培養體系,結合院校實際,提出操作性強的措施和方案,并在實際教學中進行改革和試驗,提升教學效果,為鄉村振興培養接地氣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黃樹新.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河南建材,2019(4):286-287.
[2] 魯嬋.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地方高校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高等教育,2020(7):117-118.
[3] 侯麗,趙民.中國城市規劃專業教育的回溯與思考[J].城市規劃,2013(10):60- 70.
[4] 黃林生.專業轉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創新——以莆田學院城鄉規劃專業為例[J].安徽建筑,2020(10):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