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學全 朱攀 朱偉昆


【摘要】文章結合大數據、云計算技術以及建筑機電安裝施工技術,搭建運維服務平臺系統,實現設備管理從被動維護到主動維護和掌握全局的轉變。通過對建筑機電設備運行狀態監測和故障及時預報管理,高效率地解決了建筑機電設備故障,改善了建筑機電運維服務管理,并及時減少了使用單位更大的經濟損失,甚至人員傷亡。同時提高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率,達到建筑機電工程的運維服務信息化管理模式。
【關鍵詞】機電工程; 運維服務; 信息化管理
【中國分類號】TU712【文獻標志碼】B
1 建筑機電設備管理信息化
對建筑機電設備運行狀態監測和故障及時預報管理,是機電設備在健康狀態下安全可靠運行的關鍵保障措施之一。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建筑工程中的機電設備和系統變得越來越復雜,從而也對建筑機電設備運行狀態監測和故障及時預報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因為建筑機電設備出現故障問題,其不僅會導致使用單位的經濟損失,嚴重的話甚至會發生人員傷亡的重大安全事故。由于物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的融合創新,發展壯大新興業態,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從建筑機電設備運行維護管理的角度來看,互聯網+建筑機電設備運行維護管理系統,也將是未來形成的一個必不可少產業。對此,我們可以基于云服務的互聯網+建筑機電設備運行維護管理系統,結合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實現設備管理從被動維護到主動維護和掌握全局轉變的一套系統和平臺。
經過大量的前期調研和準備工作,我公司選擇了成都市質檢中心項目,通過與院校合作和研發運維平臺軟件,搭建平臺硬件,安裝現場機電設備數據采集系統,來完成運維服務的信息化管理。運維服務平臺可通過設備運行狀態數據分析,對各類設備進行風險等級劃分。特別是在運維服務平臺發出設備故障風險等級過高報警提示時,監督員要高度重視報警設備風險等級,物業管理人員可通過運維服務管理平臺,實時監控報警設備運行狀態,減少因設備損壞造成的二次損失。
通過計算機網絡、通訊和控制技術與運維服務信息化管理技術相融合,我們將設備遠程控制技術運用到運維服務信息化管理中。使用人員可以在運維平臺通過設備管理模塊對目標設備進行遠程控制,例如空調機遠程開關、潛污泵遠程啟停等操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實現建筑機電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物業管理及維保人員高效快捷的服務品質。
為了確保故障設備高效快捷地得到維修,運維服務管理平臺會主動發布故障設備的GPS定位地點,通過工單管理模塊智能派單給就近的維保人員,不斷縮短設備故障時在風險分擔方面的預期出勤時間,使服務人員能夠評估出最優的風險水平,科學地保證整個區域系統的穩定性,然后利用風險管理工具和大數據平臺來維護系統的正常運行。
2 搭建課題研發團隊
團隊是現代企業生產的基本單位,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與運用都離不開一個高效、團結、協作的團隊,因此為更高效、順利的進行課題研究。搭建以課題負責人為組長,由公司各專業技術人員、高校軟硬件研發團隊、設備廠家技術人員、項目實施人員等組成的課題研發團隊(圖1)。
3 確定運維服務平臺功能、控制配置及信息處理
3.1 監控功能
監測的主要功能是建立一個層次化的網絡結構,將各種評價相結合監控。綜合數據管理的結果,是所有終端向終端和所有終端的數據管理系統傳輸數據終端。平臺的管理應采用框架系統的設計模型和參數以及網絡數據的觀測。為了建立更有效的內容管理方法,采用了包括以下監測的方式:
(1)Web組件監控:根據用戶的一般規則和管理方式,確定標準參數和變量的內容,建立組織結構,最終處理站點中的線路信息網絡。將主模型的實際內容與標準數據進行比較,如果數據的輸入狀態出現嚴重錯誤,網絡終端定位器系統會自動產生報警。
(2)信號校檢:在數據傳輸過程中,主機必須設計一個文本。如果實際監視期間出現值“1”,則托管數據組件正常。如果在監視期間出現值“0”,則至少有一個框表示存在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檢測設備的位置。同時需優化負責評估信息。另外,利用相應的業務組織對協調狀態進行管理,對數據傳輸中可能遇到的重復出現的環境問題、無線、阻力進行評估,根據實際字段值進行測量,并用暫停字符標記值“1”,以確保下一次監測值。
(3)異常分析:在監控過程中,需要使用服務器管理評估規則來執行限制。通過遠程規劃信息管理技術,利用傳感器進行判斷和組合缺陷。同時,要建立數據傳輸系統,結合CIS的定位、故障處理、項目后評估的內容,監控效果,確保信息傳輸具有重大的發展和評估價值。
3.2 控制配置
控制配置不僅直接影響內容控制和成本控制,而且間接實現了企業管理價值自動化的過程。其采用的控制配置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遠程控制:自動化管理需要工作參數來評價組織。如果要分析是否可以控制每個遠程應用的進程和配置模型,可以通過刪除和修改數據來控制兼容性的效果,以保證主題信息的可靠性。
(2)信息安全:信息安全配置也是主控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的有效性直接影響到企業在這一領域的效率。例如,特征信息的存儲和每一個的標準值記錄行業的項目投資額、人員儲備、技術要求、組織管理等都會影響到建筑企業的決策方向。因此通過自動化技術實現系統管理,提出有效控制自動化和系統實施的工作和建議保護。在監控安全部分,實體必須管理病毒組件和數據的內容,并與端口數據模型一起進行綜合分析。對安全密碼的取值進行了驗證,確保管理變更與實際工作一致。
(3)數據分析:在配置過程中,結合計算機程序系統分析數據,制定適當的配置規則和優化配置,工作量結構和工作流程分析和評估,集成Python編碼規則和傳輸模式,補充設備信息,進行輔助分析各種工作狀態下的設備。在某些信息發生變化后,需要對參數進行管理和設置,確保按照要求及時修改工作內容。在自動組件中創建任務目錄,為用戶開發的命令對象,將信息組件轉換成不同的行格式和連接到Shell可以提高配置的實際價值。
3.3 信息處理
在建筑機電工程管理過程中,應補充加工組織的主要控制信息。結合建筑機電工程管理機構和自動化平臺的管理流程,重視平臺故障處理,建立相應的維護機構,并將基礎和故障信息作為控制臺進行傳輸。多種平臺可以實現自動化,同時分析故障原因和后果,采用多種方法評估風險值,重點研發相應的故障調查方法,全面系統地評估數據的價值,充分提高工作效率,為運維平臺系統服務。完善系統,結合故障處理的“一體化”模式,通過在SQL數據庫中輸入不同類型的信息,結合數據分類和數據管理,可以充分實現控制目標,提高信息處理能力,全面提高信息效率,解決問題。
4 采集點位選擇及數據采集、監控類別確定
為了使運維服務信息化管理研究更具有代表性,我們選擇了給排水、建筑電氣及通風工程三個常規機電安裝專業作為研究對象。其具體設置如下:
(1)運維服務平臺選擇點位為:潛水泵設備一套(地下室P-9~10軸水箱間旁)、生活水泵設備一套(地下室P-10軸水箱間內)、風機設備兩臺(4號樓二層報告廳內)。
(2)信息采集終端設備放置在4號樓一樓消防控制室,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繪制相關采集點位的平面及接線線路圖。
(3)潛水泵設備監測流量、開關檔位、水位;生活水泵監測水箱水位、水泵運行狀態、出水管水壓;風機監測風機啟停、轉速、空氣質量。
(4)潛水泵設備以及生活水泵設備采用安裝傳感器讀取相關設備信息,風機設備以及空氣質量采用直接讀取BAS系統數據采集信息。
5 現場采集系統的安裝
根據施工現場各專業的進度我們依次在既定采集點位安裝了信息采集設備。主要有傳感器、信息采集設備箱的安裝及信號線路的敷設,與運維服務平臺系統軟件的設計共同搭建形成建筑機電運維服務平臺。
6 機電設備運行狀態信息采集
在現場采集系統安裝完成后,進入到機電設備運行狀態信息采集。運維平臺將采集到的信息可通過PC端或移動端顯示,方便運維管理人員隨時查看、遠程操作,為運維服務管理提供可靠信息。
7 運維平臺系統調試
在設備運行狀態信息采集完成后,對采集到的數據信息進行處理、分析,開始進行運維平臺系統調試。運維平臺的調試通過現場設備調試以及遠程系統軟件調試兩種方式進行。
8 所遇到問題及解決辦法
(1)問題1:新風機遠程控制接線位置及控制命令不明,無法進行信號聯通,經與空調廠家溝通后,廠家無法提供協議編碼。
解決辦法:增加一臺中央空調遠程控制器,通過控制器接入控制線,達到功能實現。
(2)問題2:生活水泵機組的設計配置未具體到型號及傳感器,配件接線圖以及涉及到變頻器,軟啟動器,傳感器等細節配置不清。
解決辦法:經與生活水泵廠家溝通,已取得相關配置資料,并且廠家配合項目部安裝了西門子200smart通訊信號板cm01,并修改了程序,采集系統通過廠家提供的協議直接讀取數據。
(3)問題3:新風機無信號傳輸到終端平臺。
解決辦法:我們在施工現場排除線路及設備問題之后,軟件設計團隊修改了程序。
(4)問題4:由于石膏板吊頂與樓板形成封閉空間,空氣不流通,有害氣體聚集在吊頂內,安裝在報告廳吊頂上的傳感器采集到的甲醛濃度異常高。
解決辦法:將傳感器延伸至傳感器面板外,使傳感器在吊頂以下,改善傳感器接觸環境。
(5)問題5:系統調試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施工場地沒有網絡的問題,沒有網絡,運維平臺是無法遠程獲取數據、進行調試的。
解決辦法:在消控室信息采集終端設備總箱附近安裝一臺4G移動插卡路由器與采集終端設備總箱聯通,實現平臺的遠程通訊。
9 結束語
從傳統的人工操作到自動化的“信息技術系統”操作,有效地提高了操作效率,降低了操作成本,采用管理和維護流程及標準化,提高操作安全性和及時性,為運維服務提供了自動化的智能控制。利用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工智能已經在一些系統中得到應用。通過實施本研究項目,解決運維平臺的研發,實現建筑機電工程運維服務的信息化管理。總結運維平臺的服務經驗,以供為今后在運維方面更多拓展業務,同時更好地做好運維服務。
參考文獻
[1] 丁夢莉,楊啟亮,張萬君,等.面向工程運維的防護設備建筑信息模型(BIM)實體擴展與驗證研究[J].防護工程,2018,40(3):38-44.
[2] 許娜,宮彥入.基于BIM的建筑運維管理系統框架體系研究—以徐州便民服務中心工程為例[J].建筑經濟,2018,39(2):45-48.
[3] 劉芳青.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小船不翻的秘密—基于自主BIM平臺的建筑機電安裝工程模塊化生產、集成交付及運維技術[J].中國建設信息化,2016(12):25-27.
[4] 樓躍清,胡振中,王亮,等.基于自主BIM平臺的建筑機電安裝工程模塊化生產、集成交付及運維技術[J].建設科技,2016(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