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正昊 趙禎
(1.武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學院;2.武漢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9)
在體育訓練理論中,運動訓練原則和體育教學訓練原則均是重要內容,對提高學生的訓練素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運動訓練原則是指人們在體育運動中所堅持的基本原則,正確認識人類體育競技能力變化的規律,可大力推動體育訓練發展;體育教育訓練原則是通過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并掌握運動知識和技能、強化自身體質及養成良好的品質所遵循的原則。二者具有一定的共性和特點,為體育運動提供了充足的理論支持。
該原則主要包括導向激勵和健康保障原則,二者主要以實現目標為導向,對運動者進行激勵,使其在身心健康發展的情況下開展訓練活動。該原則的應用可鼓勵運動者主動投入訓練之中,使自身的身心健康得到切實保障。應根據項目比賽的共性特征,結合實戰情況與運動者自身體能狀態,合理安排訓練者的運動周期、訓練內容與方法。如若運動者無法承擔大負荷的訓練,很難取得理想的成績,應通過不斷的高效訓練使運動者沖破自身的身體極限,達到更加理想的運動狀態。根據運動員的現實和功能的適應性訓練,它可以促進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提高,消除運動員的訓練疲勞荷載,并通過身體適應的過程促進其競技能力提高[1]。
體育教育訓練作為一種教育過程,主要特點為教師講解、學生親身參與,目標在于促進學生智力與體力發展。體育教育訓練原則的主要內容是以強身健體為根本教育目標,使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解決學生體育鍛煉的相關問題。德育教育不但是培養目標的要求之一,也是教育的方向與動力。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應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在訓練時不但要對全體學生提出統一要求,還要根據不同班級與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將集體指導與個體特點相結合,才可使每位學生的特長與體育素養得到充分發揮。由此可見,增強體質、掌握知識、提高修養不僅是體育教學訓練的特點,而且與教育目標相契合。
二者均是以運動者為主體開展體育活動,在原則方面存在一定的共性,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兩項原則的共同點
根據對兩種訓練模式特點與內容的分析可知,作為體育科學的重要內容,二者雖然立足點不同,但均可將體育本質體現出來。體育教學訓練體現的是全方位培養人的方法,訓練手段眾多。與體育教學訓練相比,運動訓練除具備體育教學訓練基本措施之外,更能體現其專業性,且在這一方面,其特點與內容更具傾向性。這是屬于二者之間存在的顯著差異。二者的其他區別如表2所示。

表2 兩項原則的區別
綜上所述,兩項原則具有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特點,緊密相關,且體育教學訓練中蘊含運動訓練的內容。在開展體育活動時,運動訓練是團隊訓練,訓練以專項改進課程為主。運動訓練應與體育教學訓練特點相結合,并貫徹落實上述原則,充分體現運動訓練的一般規律,體育教育訓練原則對各種運動項目的訓練均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2]。
現階段,我國大多數運動均朝著高水平方向發展,對訓練方法的科學性提出更高要求。這是多項體育運動發展的基礎所在,也有助于運動者取得優異成績。近年來,羽毛球運動在體育界的地位不斷提升,對教練員的訓練方法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要求教練員遵循運動訓練原則,通過專業化教學模式傳授知識與技能,促進運動員專業水平與身體素質的提升。
在多球訓練中,應對運球時間進行控制,促進運動者的耐力提升。羽毛球屬于一項對速度與耐力要求嚴格的體育項目。在訓練中,運動員只有快速反應才能流暢地完成接球動作。在比賽的后期階段,為確保比賽的順利完成,對運動員的耐力素質要求較高。在訓練過程中可利用多個羽毛器進行訓練,如“一球一擊”,即有人連續不斷發球,運動員連續擊球,實現多次連環球分擊;或者“多球單練”,在反復擊打來球,直至對方球員沒有接到或者出現其他失誤,便開始重新發球;或者“定點擊球”,在訓練中發球者將球不斷發到指定位置,接球者在此過程中將球逐一回擊,無需管是否接球失誤。上述訓練方法在世界范圍內通用,對運動者的綜合運動素質、靈敏度、耐力等具有較大幫助。
在羽毛球運動中,運動員要通過判斷羽毛球在空中的飛行軌跡來移動步法進行擊球,所以步法訓練也極其重要。該項訓練包括以下內容。一,起跳騰空步法。在訓練中此種步法較為常見,一般用于接高遠球時。運動者可采用立定跳高的方式,訓練自身的彈跳能力,具體措施為:首先腳下移后位,再雙腳凌空跳躍,準確掌握球的制高點,促進自身高遠球能力提升。二,上網步法。該步法主要用于運動員運球、接球,在實際訓練時,可根據運動員實際站位來選擇。如若運動者站在前面,可采用兩三步交叉上網方式;如若想要加速上網,則可采用墊步上網方式。三,后退步法。該步法在羽毛球訓練中也較為常見,要求教師重視正手和反手退步的雙向訓練,促進運動者接球與運球能力提升[3]。
當前訓練對運動者身體機能與器官技能要求較高,運動者應具備承擔高負荷運動量的能力,因此需采取一系列專項技能訓練方式,在日常訓練中嘗試以不同模式開展實戰訓練。例如,可每周舉辦2次團體對抗賽,對正規比賽環境和氛圍進行模擬,此訓練模式也有利于培養運動者的抗壓能力與心理承受能力。另外,可采用2∶1、1∶1式半場戰術,促進運動能力的發展及戰術應用能力的提升,使運動者形成獨具特色的打法。應加強得分技術鞏固性訓練,促進成功率、準確性的提升。運動員經過訓練積累一定實戰能力后,教練應重視實戰對抗環境下戰術運用的訓練,使其能夠靈活使用戰略戰術擊敗對手,將進攻動作銜接起來,在進攻與防守之間自由轉換。此外,還應對球的數量與速度進行控制。由于羽毛球擊球的速度與揮拍力度直接相關,但總體上處于平衡狀態,可通過多球訓練促進球運行速率的提升,運動者應具備較強的反應能力,在日常訓練加強此方面的練習,才能在實戰中游刃有余。
教練在體育教學或訓練中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對學生開展針對性訓練,使訓練質量與效果達到最佳狀態。羽毛球訓練屬于高水平體育活動,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在實際訓練中應分析該項目對學生身體健康的促進作用,同時注重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使其在運動中獲得快樂。教師應在增強體質與傳授知識中間尋找平衡點,通過科學高效的體育訓練改善學生體質,達到提高身體素質的目標。體育運動并非簡單練習便可完成,也不可一蹴而就,而是要通過長期積累,與人體機能相結合來完成。在教學活動中,應將其與體育知識傳授同等看待,堅持循序漸進原則,促進學生身體素養的提升。在運動訓練過程中,教師應采取多樣化措施,遵循體育運動相關原則,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例如,教師可在訓練中通過演示法、講授法進行指導,講解相關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從實踐中強化訓練,這樣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培養其良好的體育品格。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應借鑒國際上先進的訓練模式,促進教學模式的創新,使學生的運動積極性得到充分體現[4-6]。
綜上所述,在全民健身背景下,人們對體育事業給予高度重視。大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與希望,在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應注重自身體育鍛煉與運動素養的提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堅持運動訓練的原則,遵循因材施教原則,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訓練內容、訓練方法、訓練原則,使不同體質的學生能夠有效地鍛煉并提高自身的身體機能。在羽毛球訓練中,教職人員應通過采用多球訓練、步法訓練、實戰訓練等方法,使學生掌握更多訓練技巧,在教師的專業指導下,積極踴躍參與比賽,并在比賽中獲取優異成績,從而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