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春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學,福建莆田 351100)
將生活化元素融入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將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滲透在生活化元素中,如具體課堂案例、試題解析背景、實驗探究等具體情境中,并根據不同的物理教學內容滲透不同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內容,由此優化教學,全面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1]。高中物理教師要發現并分析當前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引導高中物理教學步入更加理想的狀態。本文基于高中物理教學經驗,首先論述了核心素養培育與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要求,接著探討了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從三維教學目標到核心素養培養,是新形勢下高中物理學科教學改革的基本方向,倡導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將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內化為具有物理學科特點的物理觀念、物理思維、科學態度和責任等關鍵能力和品質,從而確保高中生能夠有更好的發展空間。生活化教學模式即將生活現象融入課堂中,加強實際生活與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系。將抽象的物理概念融入具體的生活認知中,能增強學生的物理學習體驗,實現生活與教學的融合,使學生學會使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2]。因此,教師應適當優化生活化教學模式,以充分發揮其在促進高中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中的積極效能。
為了更好地論述高中物理生活化模式中的核心素養滲透,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物理觀念就是提煉物理概念或規律,運用物理知識或方法解釋自然現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生活經驗與新知識之間的銜接,使學生的知識結構進入新舊銜接的狀態,進而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象化。因此,高中物理教師要積極了解高中生的生活經驗,認真分析學情,并在教學中合理融入生活化元素,創設對應的生活化情境,進而培養學生的物理觀念。
以“向心力”知識點為例,這是后續很多物理知識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教師應要求學生達到深入理解的程度。高中生剛開始接觸“向心力”這一概念,會感覺其陌生且抽象。對此,教師可創設生活化情境,將高中生的生活經驗與物體做圓周運動的實際案例融合起來,從而將知識具象化地展示,加深學生對“向心力”的認知。例如,首先,教師可以播放一段鏈球比賽的微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視頻得知鏈球在做圓周運動(見圖1)。然后,教師可向學生提出問題:(1)鏈球為什么做圓周運動?(2)最后為什么鏈球飛出去了?此時,學生進入頭腦風暴的狀態,結合自己對鏈球運動的理解表達自己的看法,并相互交流,最終得出結論。在學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后,教師可順勢引入一道生活情境題:在某次鏈球運動比賽中,已知鏈球做圓周運動的半徑為R,鏈球做圓周運動時離地高度為h。設圓心在地面的投影點為O,鏈球的落地點為P,OP兩點的距離即運動員的成績。若運動員某次擲鏈球的成績為L,空氣阻力不計,重力加速度為g,則鏈球從運動員手中脫開時的速度v是多少?在學習了“向心力”的概念后,教師創設實際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解答問題,將實際學習到的物理知識與生活元素關聯起來,這對培養高中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具有積極意義。

圖1
核心素養培養要求高中生具有科學探究能力,可以在真實的物理情境中提出物理問題,并且進行猜測和假設,在此基礎上自主設計實驗進行驗證,繼而通過交流得出正確答案[3]。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積極開展生活化實踐活動是很有必要的,能夠促使高中生在實踐過程中進入生活化問題情境,從而培養其探究意識和能力。
以“向心力”知識點為例,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1)想一想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哪些球能夠像鏈球一樣做圓周運動,我們應怎樣看待這樣的現象?它們為什么會做圓周運動?(2)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如何有效運用或避免這種運動的發生?(先展示火車轉彎軌道、高速公路、賽車轉彎的文字和圖片,再進行運動模型的受力分析)(3)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制作對應教具,確保可以模擬出物體做平面運動的過程,并在此過程中探索物體做圓周運動的原因。此時,學生首先會選擇小鋼球、細線、圓形透明塑料杯等,然后思考如何進行對應模型的構建。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以加強互動交流,在鍛煉其合作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培養和鍛煉知識總結能力。
在高中物理核心素養培養過程中,鍛煉科學思維是重要環節之一。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積極主動地給高中生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轉化問題、建立模型,使其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4]。在學習“向心力”的過程中,學生受到教師啟發,會列舉很多生活中圓周運動的物理現象,并以此為原型構建對應的物理模型。學生首先確定實際圓周運動的軌道平面,實現圓心和半徑的界定,然后總結物體的實際受力情況,嘗試建立物理模型,進而實現“向心力”來源的界定。
在此基礎上,物理教師會提出各種問題,必要時可以鼓勵學生進行鏈球模擬實驗,使學生在實驗與模型的協作下更快地理解向心力的內涵,即在圓周運動的過程中,鏈球自身的重力和運動員的拉力形成了一個合力,這就是向心力產生的原因。在運動員松手時,實際的拉力是不存在的,此時,重力會發揮主導作用,因此,鏈球就會飛出去,并出現下落的情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模型的構建需要從實際出發,教師應盡可能地將其融入生活化情境中,使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為后續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調[5]。很多時候,一些物理教師在引導學生構建物理模型時會忽視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導致部分學生出現學習滯后的情況,不利于高中物理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是高中物理教學面臨的新挑戰,高中物理教師應正確看待核心素養培養與生活化教學模式之間的關系,樹立革新意識。具體來說,教師應依照核心素養培養的訴求,積極采取措施確保生活化元素的滲透、生活化情境的創設、生活化模型的構建,培養和鍛煉高中生的物理思維,提升物理綜合素質和能力,從而實現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