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學杰
青島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自工程倫理學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以來,工程倫理日益成為科技、哲學領域的熱門話題,近年來越來越多工程設計及設計學的學者和職員對此產生濃厚興趣[1]。職業倫理通常也給設計師以倫理方面上的制約,以望能規整設計的發展之路。90年代以來,學者們逐步認識到工程倫理責任的重要意義,從而開始不斷對其進行研究。為響應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國內各大、中、小企業積極發展科技、技術革新,確保每一步都走到未來的軌跡上來。
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如果想要在市場上取得可持續發展,贏得企業優勢, 其核心在于取得產品競爭的勝利[2]。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大眾的需求以及審美在不斷提升,因此現代的制造業產品在設計上有著設計的競爭性以及設計智力資源的分布式存在這兩個基本的特性[3]。
對于現代制造業產品的設計來說,其理論的核心在于創新,而創新就是設計能力的極致體現。設計在人們生活中越來越得到普遍的關注與重視,有時一個好的設計組織會給企業帶來一種無形的資產和聲譽。因此,絕大數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經常雇傭一些優秀的設計師的同時不忘建立屬于自己的設計組織,事實上,外包設計的方式已經成為時下的主流,在將承接地設計項目委托給外部設計師,在設計的同時積累一定的經驗以求能夠建立企業內部的設計部門。這些都是常見而可取的發展方式,知己不足而取其之長補己之短,但有些小型企業妄圖走捷徑,模仿他人的既定成果只是稍微改一點小外觀,甚至內部主板都不變,只是單純地追求短時利益,這樣的行為如同盜版書一樣,嚴重侵犯了正版的努力成果,否定了他人的付出,常見的是借新品展覽會的機會去盜取產品的模式,這已經與舉辦產品展覽會的目的背道而馳了,比如2020年8月在深圳舉辦的國際玩具及教育產品展覽會,超過40多個國際玩具品牌齊聚于此,展示出大量優秀的智能玩具產品,比如:兒童繪本、飛行鳥、無人機等等,受到一大批受眾的好評,但吸引的不乏一些剽竊者。
效仿、模仿和抄襲這三個詞匯逐漸被一些利益者模糊化,效仿是指以某件事情為榜樣,模仿來做或作為借鑒以便發揚,現代很多優秀有創意的設計理念就是效仿古人、西方,以此去為當下人去設計,寄托某種愿望,力圖改善人們的生活。模仿屬于中性詞匯,具體偏向哪一邊取決于個人的主觀意識,需要深度的審查力和自覺力。抄襲是不顧實際,照搬別人的思想、方法、經驗等,抄襲行為在文學界,是一種嚴重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同時也是在著作權審判實踐中較難認定的行為。在設計藝術界抄襲和惡意模仿也被同行所唾棄,他們也許沒有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但超過了效仿的界限,屬實超過了“度”的限制。
弱人工智能產品和名義上智能而非智能產品的設計已經悄悄地步入人類生活當中,“智能”本來是新世紀的高級詞匯,是時代進步的旗幟,小米、華為等公司為了引領智能時代的進步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時間,但隨著智能產品的面世,一些投機分子為了謀取利益借智能的名義去改造缺乏靈魂的產品,如今手機的功能越來越齊全,就像剛剛發布的小米MIX4的防丟模式吸引了大批消費者,它是MIUI里面的一個丟失之后對手機的一些保護或者一些安全的功能,他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虛擬SIM卡的一個聯網的機制,默認的情況下它是不會被激活也沒辦法使用,在拔卡、關機不能正確輸入手機解鎖密碼的情況下無法執行使用者的命令,說明使用者不是該機的主人。這類的設計極大地解決了人們常常遇到的問題,設計本來就是想用戶之想,解用戶之難的行業。也許我們也都發現了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都不缺少發現,只是缺乏去解決問題的辦法,沒有在這方面去消費時間,看不見長期利益是各類企業發展的通病,一心只為短時效益,看哪家出產了什么新的設計,心機地打入內部,購買模型外卡,唯一的創新無非就是在此基礎的再設計,換湯不換藥的事例屢見不鮮。
如今“天貓精靈”受到一大批米粉的喜愛,其智能程度在剛面世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不過有些企業就看中了“智能音箱”的吸眾程度,由于模仿不到位,本來只需要語音對話的,一些公司設計的小音響必須按一下用戶才可以對話,每說一次話必須按一下,更是在網上傳出“一加一等于一”、“我爺爺給我買了個傻蛋”等等尷尬的局面,這類設計只是把手機的功能分解了,只為迎合市場的設計,無法代表智能時代的到來。
倫理責任是指人們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它是一種以善與惡、正義與非正義、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榮譽與恥辱等作為評判準則的社會責任[4]。作為設計師,除了具備優于常人的審美,更要將設計貼近人文情愫。正如同互聯網是靠代碼、數據、函數公式運行一樣,設計通過這些與用戶進行著交流。用戶的感受必須時刻被重視,對于設計作品的成功不是自己的滿足和盡力,而是受眾的感受,他們從你的作品中能夠感受到對生活優質性。
長期以來,企業一直把剩余價值作為第一出發點,所謂的科學價值自然成為中性詞匯出現在讀者眼前,科學知識反映人們的價值觀,科技活動的動機和目的不僅僅在于科技本身,更應滲透個人價值,科學家理應樹立承擔其成果的社會后果。
企業設計師在整個企業運營機制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擔當的責任也是重中之重,如今的時代,智能科技已然成為現代經濟發展的舵手,舵手掌握著經濟發展的脈絡,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智能時代的危機感也因此而生。尤其設計的核心是解決人類生活的問題,設計的受眾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和真實存在性,因此,設計師無法推卸自己的倫理責任。從倫理學角度出發,重視設計的社會性和真實存在性能夠為倫理學方面的研究與探析提供夯實的理論基礎,并且對建設一個全面、具有正確認識的職業意識和對社會職務責任感的現代化設計教育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必須重視和加強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具有職業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設計師,并能有意識地關注、思考和解決工程中的道德和社會問題的工程師[5]。
企業設計師要對自己團隊的設計做保證,誠信、公正、榮譽、正義必須在一條發展路線上,這也日益成為倫理教育的內在目標之一。缺乏對設計倫理的認知會對社會及人類生活造成一定的風險。因此,人們更應該加強設計倫理因素在實際應用中的正確導向作用[6]。
企業的設計團隊中理念創作是其極為重要的環節,其存在的核心價值在于構建了藝術教育與實踐體現的封閉循環,進而完成藝術教育感知與實踐證明的研究范例。隨著創作活動的組織與深入,創作內容的體量與質量也在不斷增大與提升。原本的個體化創作或是僅兩三人小組化創作也在不斷擴容中,特別是在當前數字藝術的創作過程中,五六人甚至更多人的小組已經發展成了團隊的概念[7]。原本的個體化創作或是僅兩三人小組化創作也在不斷擴容中,特別是在當前數字藝術的創作過程中,五六人甚至更多人的小組已經發展成了團隊的概念。如今的企業設計團隊中,大型的如華為、小米、蘋果都有自己的設計頂尖隊伍,一直遙遙站在技術的頂端仍在不斷的領先。而像一些小新型企業要發展、要搞建設往往只能望其項背。
針對小型企業的發展局勢,在此提出在各企業之間有合作的建立設計實驗室同盟,無省、市、區之分,無強、弱之分,旨在建立一個可以與蘋果、華為、小米、戴森等大型設計實驗室抗衡的設計網,團隊的力量兼具強大和可怕,如同螞蟻雖小,可毀千年堤壩。設計網首先立志為人類的美好生活健康發展為主軸,反對壟斷,設計為人,更為生活。設計網屬于各企業設計部門的組織,也是由各企業的設計部門組成,最終的設計權屬歸設計網,設計網有權利自己設計什么,無權受企業家操控,以避免利益驅使,設計網的設計原則是:創新設計、設計未來。
設計網組織的成立由各小、新型企業,主要目的是促進企業設計能力的提升,以確保企業自身能夠獨立承擔設計項目為標準,若企業有足夠能力在中大型企業發展中站穩,可申請脫離設計網組織,脫離之后該企業不得再次返回組織、不再享有設計網組織資源。企業設計網是一個促進合作共贏、有益互動、良性競爭的商業圈。作為企業管理者,有一點必須意識到,長期依靠外界的設計力量,企業自身的設計可能會被忽略。另外,企業的設計水平也不會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說,建立一個永久性的且具有高水平的設計隊伍顯然是一個成功企業的長期規劃,但這個規劃必須在設計管理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實現,提升企業自身實力才是硬道理。
設計倫理是設計主體對于設計這一造物行為中設計與人之間關系的反思與批判,其對設計主體具有一定的道德約束性,因此對其進行相關的研究與揭示設計的發展規律、評判設計的價值和預測設計的發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義。一些企業設計師受利益的驅使常常不由自主的違背設計倫理的準則,雖然沒有觸碰到法律,但這種行為在設計界依然是不光彩的。設計作品是設計師物質產生和精神生產結合的一種社會產物,它應該受到行業內人們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