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瑜
首鋼技師學院
學前美術教育對兒童人格的形成與健全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大方面:提高兒童對于現實生活的感知能力、開展精神思想教育、健全積極的人格塑造、思維能力的發展與擴展、促進兒童智力發育、良好個性的培養等內容。因此需要學前美術教育老師能夠積極地探索多種教育方式與新的教育理念,來不斷的優化和改善學前美術教育和兒童人格培養措施。
人格培養是實現個人社會化功能完善和向社會靠攏的重要途徑。在兒童時期開展學生美術教育的目的,旨在幫助每一個兒童實現人格特征的初步穩定以及引導和幫助部分存在人格偏差的兒童,實現人格的健全與穩定。幼兒園老師必須要從根本上重視人格培養對于兒童未來的發展所起到的基石作用,才能更好地在學前美術教育中融入對于兒童人格培養的引導和提高學前美術教學的效果。
同時,幼兒園老師需要根據不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來探索針對性的學前美術教育教學形式,應該從美術知識學習與美術技能培養的角度出發,重視兒童對于美術專業技能的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而且,通過在學前美術教育中加強對兒童人格培養的工作開展與落實,是有效實現現有學前美術教育體系課程改革和教學模式調整的重要手段,需要幼兒園老師能夠將過去成功的美術教育經驗進行總結,并將兒童人格培養理念融入到學前美術教育體系框架當中,來切實提高學前美術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美術專業技能的雙重培養。
兒童人格是兒童步入中小學、大學、社會等階段的重要行為指導方式。兒童人格的塑造主要來自于先天遺傳因素、后天教育與培養等多種因素影響。每一位兒童在人格和獨有個性塑造過程中,會受到自身的天性、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學前美術教育主要針對兒童感覺、感官培養、藝術本質和人的本性等多個角度出發,來開展兒童階段人格教育。
學前美術教育融入兒童人格培養的重要意義之一,就是幫助學生以更廣全面的角度來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和景觀,并適當引導和激發想象,來提高對于生活事物的感知能力、模仿能力、學習能力、想象能力與創造能力。學前美術教育是基于對于生活的感知與體會后得以開展的,所以學生美術教育藝術美的形式更多的是體現對于現實生活美的感知,通過以藝術的形式來幫助兒童掌握美術的基本方法以及感知現實美,來為兒童步入新的學習階段與社會階段打造健康積極的人格與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藝術思維。
兒童階段的學生對于現實生活中美好與丑陋事物、健康與消極的價值觀念缺乏較為精準的辨別能力和人生閱歷的積累。因此可通過開展學前美術教育與兒童人格培養教育,來幫助兒童學生來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判斷、凈化污穢思想與行為、提高學生精神境界和塑造優秀人格品質等目標。通過引導兒童學生在學前美術教育和人格培養教學中投入個人情感、學會感知藝術形式和藝術精神、提高兒童對于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從而通過開展精神教育和情感教育來實現兒童優良生活習慣和積極健康的人格塑造。
兒童階段的教育由于受到數字教育發展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求能夠對兒童創新能力、思維能力、知識培養、實踐能力、優秀道德品質樹立等內容的綜合培養。學前美術教育作為調動兒童對于美術作品想象力與創造力的重要途徑,能幫助學生在開展學前美術教育過程中充分調動對于形象思維、美術鑒賞、感知能力等諸多能力的提高,從而幫助學生通過學前美術教育來以更全面、深刻、快速的對于現實生活中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以及為何本質的了解與感悟。同時,兒童在學前美術教育中,會因為兒童的個性和喜好來選擇自身情感的投入方式與類型。例如,在開展學前美術繪畫課程過程中,兒童會根據自身的個體情感和喜好來繪畫出不同類型的繪畫作品。喜歡科學家的孩子,會在繪畫作品中畫出科學家創造的場景;喜歡運動員的兒童,會將運動員運動的過程在圖畫中得以展示。
通過營造視覺符號的教學場景以及融入多樣化的顏色渲染,來培養兒童對于不同視覺符號和顏色的視覺思維以及邏輯思維等內容,是兒童人格培養融入到學前美術教育中的直觀體現。學前美術教育在數字教育的發展推動下,為兒童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教學活動設施、多樣化的教學輔助工具、輕松愉悅的教學課堂環境,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以及美術作品的創作熱情。老師通過引導兒童將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和經歷以繪畫的形式,來進行美術作品的創作。并通過將個人情感以及生活經驗融入到繪畫作品創作中,來幫助兒童更好地實現對于現實生活的感悟能力、思維發散能力、優良品質的塑造等目標的實現。同時,通過在美術老師的正確引導下,來幫助學生感悟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事物和優秀品質,從而激發學生對于生活的熱愛以及努力修正自身人格缺陷。
現階段學前教育過分注重對于兒童理論知識的學習,導致以文字或是數字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增加了兒童左腦壓力。而兒童階段開展左腦訓練和右腦開發結合的方式是推動兒童智力開發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須要將兒童學前教育的教學重心平攤到兒童的左腦訓練與右腦開發中,幫助孩子通過以美術作品的形式,對于某一特定事物外觀形狀、顏色數量、結構布局等內容的觀察與感知,從而幫助孩子能夠實現抽象思維的培養與訓練。兒童在學前美術教育中進行手腦并用時,通過手工制作老鷹的剪貼、傳統藝術貼紙等內容,兒童在手工制作過程中來實現手指靈活性、智力開發、肌肉協調性、團隊合作等能力的培養。
美術老師在開展學前美術教育過程中,可通過對兒童美術作品的創作和作品內容的類型來觀察與了解兒童的內心感受與精神世界。同時,美術老師應該積極鼓勵每一位兒童能夠遵循內心的想法來進行繪畫和涂鴉,不束縛兒童繪畫的靈感與方向、繪畫形式、繪畫材料、美術活動便線形式和組織形式,讓孩子的個性得以最大限度地得以發揮。通過保留兒童的個性以及美術作品創作的活躍性和自由性,鼓勵孩子能夠在繪畫中主動地表現自我性格以及創作想法,從而有效地釋放兒童的繪畫天性和思路。
通過在學前美術教育課堂當中創建情景教學,來幫助孩子在不同類型的情景環境下來感受美術所帶來的深厚的文化內涵,同時通過激發兒童積極參與到學前美術教育情景課堂中的積極性和興趣,從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情景教學中接收美術知識、學習美術相關的專業技能和技巧,通過引導孩子對于美術作品創作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實現兒童人格培養更深層次地融入到學習美術教育中。
首先,由于學前美術教育課程受到學校教學場所和教學時間的限制,兒童無法直接通過老師的語言講授和文字來感受美術的藝術內涵和文化底蘊。因此可通過借助實物或圖片來創建某一特定場景的美術教學。例如以開展歐洲經典民族美術作品與中國經典民族美術作品之間的對比,通過美術老師語言引導和實物或圖片的配合,來幫助兒童產生身臨其境的情景教學氛圍,從而更好地配合老師開展以開發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美術教學當中;同時,老師也可充分地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將傳統的學前美術教學課堂融入視頻,音頻,游戲等多種教學方法。通過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來增強美術課堂的趣味性,從而提高兒童與老師之間的互動交流與課堂教學任務的落實效果;最后,美術老師可以在保證學生安全的情況下,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自然,通過將學前美術教學貼近生活,來更好地擴展兒童將所學美術知識運用在現實生活的實踐能力和藝術視野,并在感受自然與生活的過程中,塑造健康積極的兒童人格與道德觀念準則。
美術教育與兒童美術創作評價都追求培養兒童全面、健康的人格。學前美術教育具備多元化的美術評價,還對兒童的美術心理發展以及人格塑造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美術老師在學前美術教育過分注重對于孩子作品的主觀性評價以及對于美術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則可能會由于主觀化、缺乏全面性的評價,導致兒童人格在少年階段就被迫進行分化,對于兒童人格健全和多樣化的發展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需要美術老師能夠從美術作品鑒賞和美術創作的角度出發,合理把控好美術作品創作與美術作品評價,以鼓勵為主、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表達能力、美術知識的掌握能力、美術技能的運用能力、美術作品的創造能力等)來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美術創作和完善自我人格。
兒童人格培養融入到學前美術教育的建設思路主要以創建情景教學為出發點,通過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來將圖片、視頻、音樂等內容融入到學前美術課堂當中,來開展趣味化的情景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能夠以個人想法和靈感來自由的創作美術作品,并開展以鼓勵為主、多元化的評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