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雨晨 袁航 楊名豪 柳池 劉虹男
大連工業大學
中國服飾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中國人習慣把日常的生活概括為衣食住行,并且服飾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中國的服飾已經不再僅僅滿足人們需要的最基本的保暖功能,種種不同時期的不同風格的服飾見證了時代的變遷。通過這些獨特的變化,側面反映出我國傳統文化和時代的發展,因此文化傳播的過程中應該有中國服飾文化“走出去”的身影。
中國服飾文化的演變可以尋覓中國歷史的變遷、經濟的發展以及文化審美意識的演變。從商周時期的威嚴莊重、秩序井然,到戰國、兩漢以及六朝時期的厚重、沉穩、端莊,再到唐宋時期的華麗、殷實、理性以至元代的粗壯豪放、明代的簡約樸實、清代的清新纖巧,無不體現出中國吉祥圖案與中國服飾文化的厚重內涵和審美傾向。中國吉祥圖案與中國服飾文化的歷史淵源,最早可以上溯到河圖洛書、太極圖、八卦符號、甲骨刻符,而真正意義上的結合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大環境下,特別是商周至戰國時期,隨著周禮韶樂等文化的熏陶,在世襲貴族服飾實踐中逐漸得到強化。中國服飾文化作為一種有藝術內涵的文化,其本身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追述中國傳統裝飾藝術,無論是圖案、紋樣乃至裝飾圖畫,都盡可能地將寓意作為主要表達方向,并通過不同的線條設計來體現和豐富吉祥圖案的主題和內涵。中國傳統服飾藝術制作、設計的理念也在傳承中不斷演進、變化,并在中國傳統文化的長河中洗刷和積淀,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繁榮,它的藝術生命力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是中華民族聰明睿智的表現。
各種文化之間的學習共享是當今時代與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只有文化的傳播,才能帶動社會的發展,帶動科學與技術的發展,人類的社會才會進步,這是一種文化流傳與傳承的方式。同樣也是在為了擴大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爭奪話語權,文化傳播的會影響經濟、科技、政治上的沖突與合作。從經濟上來說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通過文化活動可以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實現經濟上的互利共贏,從政治方面:有利于促進國家間的相互理解,減少隔閡,增進共識加強合作,同時對于文化本身來說通過中外合作交流文化的碰撞不僅可以為世界文化發展做出貢獻,同時外國文化流入中國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
自1994年以來,中國一直保持著全球第一大紡織品服裝出口國的地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生產加工國。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人們都可以發現“中國制造”的服裝,以至于世界貿易組織每一次關于紡織品的爭端,都會殃及中國的紡織企業。然而與我國服裝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相悖的是,我國服裝生產企業大都為別國做“嫁衣”,按照歐美服裝業發達國家的標準,中國沒有高級時裝,也幾乎沒有時裝。
在世界知名的服裝品牌中,沒有一個源自中國,在世界服裝界中,很難找到一個知名的中國服裝設計師,也沒有一家著名的中國服裝企業,中國服裝成了價廉物美的代名詞。有業內人士評論,中國的服裝行業擁有一流的設備、二流的產品、三流的設計,是一 個能夠創造外匯,但并不能創造價值的行業。 隨著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參與國際化競爭的要求也使國內服裝企業對塑造自己的服飾品牌有了更深刻的意識??陀^地評價,中國服裝企業越來越融合國際化的路線,無論從設計、加工、布料等各個方面,都有不小幅度的提升。中國在巴黎的2007年的春夏時裝發布會上,一些服裝品牌引起了時裝界很大的關注。
據波士頓咨詢數據顯示,全球設計師人數約9000萬,就國家來講,按照數量排序依次為:中國、美國、德國、日本、意大利等。且在我國的設計師中服裝設計師占16%,服裝行業的從業人數大約有9500萬人。內秀的中國工藝,中國創造卻始終沒有驕傲的站在世界舞臺上,究其根本筆者認為還是文化傳播的方式出現了問題。雖然“漢語熱”在這些年不斷地發展,但是目前看來英語仍然是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如今的中國人學習英語已經不再是“師夷長技以制夷”而更多的目的是在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
故學好英語,是為了在傳播蜀繡、蘇繡等傳統技藝的時更容易方便于外國人理解;是為了在介紹旗袍、漢服等傳統服裝的時候更直觀的方便外國人了解。就像在國外著名設計師Alexander Mcqueen看來,絲綢、織錦、皮革、刺繡、蕾絲等是表現中國主題最適宜的材質,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結合服裝結構線的變化,同樣使其服裝作品充溢著時尚而古典的異域風情。麥克奎恩曾推出一組以經典的“中國紅”為主色調的高級成衣,對中國傳統的織錦面料進行了極具藝術化的分割與拼接,讓傳統的吉祥圖案以全新的時尚風貌呈現出來,迅速成為發布會上最為搶眼的時裝。
傳統服飾文化如何更好的走出去以及引進來,文化的本身是硬實力,語言的學習是載體。并且對于我校來說,服裝專業是王牌專業,全國排名第七。所以以此次在我校服裝專業做的一項樣本數據調查為例,我們發現以下問題。
首先服裝專業的學生英語閱讀頻率低。根據問卷調查顯示,英語閱讀每周一到兩次的占70.69%。但英語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屬于語言輸入的主要環節之一,在英語學習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閱讀可以有效積累詞匯量,每天堅持閱讀英語讀物,會接觸海量的生詞,無論是國內大學英語考試的四六級,乃至出國留學的雅思托福,都需要大量的詞匯量做根基。閱讀同時也啟發聽說讀寫的能力,在閱讀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通過閱讀可以儲備自己的聽辨力,將別人的語言更好轉換為自己理解的語言,更是在寫作中能有話可說,使文章生龍活虎。且發現該類學生不喜歡閱讀相關英語雜志,主要是因為空閑時間大多分配在了玩游戲,看電影等娛樂活動,甚至是沒有讀書的習慣。大多數學生喪失對于專業英語學習的興趣,以及更多的時間分配在了學業上。因此,不難發現,英語也逐步成為了他們學業上的絆腳石。通過問卷調查,近一半學生在英語口語輸出表達上存在著困難??谡Z也成為主要短板之一。未能突破啞巴式英語的學習。如在以后出國留學以及訪問交流,口頭表達的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極少數學生真正熱愛英語。在當今的學業背景下,絕大多數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英語四六級的考試,同時也很少參加校園英語角等活動。但他們仍保持著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許多提升審美英語的電影,雜志等還是非常受歡迎的,特別是對于服裝專業英語學生而言。例如前兩個月上映的《黑白魔女庫伊拉》,還原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朋克搖滾的時尚歷史,通過服飾語言持續輸出電影中要表達的故事情節以及人物性格背景?!逗诎啄畮煲晾费堇[了時尚史的新舊更迭,此類電影不僅能提升該類學生在專業上的審美,同時也能在電影中學以致用。隨著經濟全球化與時代發展的背景下,服裝產業進出口貿易,或者是出國深造都離不開英語的學習,語言作為信息輸出的傳播載體,英語不僅是一門溝通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核心,
服飾文化源自我們中華文明的積累,經歷了幾千年的傳承與沉淀。中國服飾如同中國文化,它反映著當時的社會發展狀況和人們的精神價值追求及其思想文化底蘊,是各民族互相滲透以及影響產生的。已經形成了龐大的文化體系,對于過去,現在乃至將來都有著不可替代的深遠影響。在我們中華文明的龐大的文化體系中,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文明的象征,傳統服飾將中國文化以生動形象的樣子展示出來,并不斷的由各代人民傳承下來。
傳統服飾中的造物設計原則和匠心智慧,是現代時尚產品設計研發的文化濫觴,要深入挖掘中華民族文化遺產內涵,加強服飾設計中的民族元素體現,實現文化賦能,使中國設計成功地與國際時尚接軌,綜合提升國家時尚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并最終形成“中國風格”,提振民族自信心。因此,研究中華民族服飾文化遺產對發展民族特色文化產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對促進特色產業文化的發展具有很好的賦能作用,是服務于現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良好助劑。
實現人文精神傳承,彰顯文明互鑒的廣度、價值耦合的厚度《昆明宣言》指出:“文化多樣性、人類發展與生態可持續性之間是一個緊密互為的關系。不同文化群體的相互尊重與公平博弈是生態平衡,社會和諧及共同繁榮的保障”。從歷史角度來看,服飾是不同民族、國別、文化之間交流、交融并相互涵化的產物。從古代絲綢之路的“東風西漸”到近代中國的“西風東漸”,中華服飾無論作為文化輸出方還是文化接受者,都體現出極強的包容性和生命力,彰顯了文明互鑒的廣度以及不同價值耦合的厚度。這是一種深刻自覺和自信的人文精神價值,需要現代社會的廣泛傳承。因此,無論是設計師、品牌方,還是消費者,都應為實現中華服飾優良傳統和民族精神的傳承而努力,同時切實培育傳統服飾文化現代價值,完成優良傳統的現代轉型。中華民族服飾文化遺產具有豐富性、多樣性,但隨著工業化、信息化社會進程的不斷加速推進,全球一體化、格式化日趨鮮明,傳統文化缺失,社會人的歸屬感缺失,尤其是許多年輕人對本民族文化的認識、認同與掌握欠缺。在激烈的世界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已不只是軍事、經濟和科技所能決定,國家的綜合實力尤顯重要,并且文化軟實力的競爭日趨激烈。民族精神不僅關乎文化的傳承,更是國家發展中凝聚人心的基本保證。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遺產的優秀基因,是國家人文精神和民族感情的需要,也是展現文明互鑒、實現價值耦合的重要舉措。
讓傳統服飾文化走出去對我們意義重大,服飾是我們人類生活的要素,也是人類文明的標志。服裝款式的改變,面料的選擇和服飾的搭配,都記錄了一個特定時期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科技發展,反應了我們的宗教信仰,思想文化,和審美底蘊。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傳承我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基本方針。我國是一個區域大國也是多民族國家,所以在服飾文化上,我們更加追求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全面發展。任何簡單劃一都會影響其發展。集百家之長,避百家之短。這對我國文化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
中國服裝要走向世界,還需要將“中國制造”和“中國設計”結合起來。隨著現代服裝行業不斷發展更新,我們對服裝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F階段,雖然我國成衣制造水平接近國際水平,但是服裝行業缺乏創新,缺少自主品牌。目前服裝行業也受著經濟危機的影響。讓傳統服飾走出去,可以讓服裝行業的技術人員更好的了解市場動態,準確品牌的定位,也加強適應不斷變化市場的能力。培養綜合性人才。
讓傳統服飾走出去,對中國服裝行業未來的定位和時尚趨勢的研究也至關重要。當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結合交匯,中國傳統的服裝與西方服裝體系相互交融,使得服裝界更加關注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歷史底蘊。有利于提升我國服裝品牌的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
隨著人類的進步,以及全球文化交流也一定會導致新的服飾文化模式,中國傳統服裝文化大樹也將永葆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