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蔚
南陽農業職業學院
設計作為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就是一種依照美的形式規律來塑造生活、塑造世界的物化形式、結構、秩序并獲得美感的活動。設計生活的產生和發展無疑有賴于人類對世界客觀存在的認識,有賴于在歷史的發展過程和生活中認識和把握客觀對象,從而設計出能夠滿足人們需要的物質性產品。設計師的工作為人們的生活世界所提供的不只是一種物質性的秩序,而且也是一種文化性的秩序,它以一種更綜合、更整體,也更復雜的表現形式作用與人類的整個生活世界,使我們的生活世界更具有文化韻味和審美特性,從而改變生活世界的平庸和枯燥,讓生活世界具有某種詩意的形式和美感。
今天,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如此復雜多變的世界,再也沒有什么定時可以左右人們的思想。設計所面臨的問題也不單純是從使用功能出發或者依據米中教條的美學原則來創造工業產品,設計應該以人為本,這點已經得到了設計界的公認。人的因素再一次被提起,現代的產品應該更多考慮人的因素,而不應該僅僅是技術要求或成本預算,產品功能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居絕對的主導地位,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設計才是好的設計。
設計作為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是一種依照美的形式規律來塑造生活,并獲得美感的活動。我們可以這樣來描述按照美的形式規律來設計和建造的思想:其一,美的形式規律是在人類勞動和創造性實踐過程中根據物種的尺度和人的內在需要的尺度進行合乎規律性和合乎目的性來設計和創造自己的產品的規律。沒有人類的自由自覺的設計和創造性活動,是不能創造出真和美的產品的。其二,審美的設計和創造產品是隨著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的歷史性展開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的,是充分認識到了人類的豐富性需要而進行自覺設計和創造的結果。其三,按照美的規律去創造,就是合乎目的性與合乎規律性地去對產品和人類的整個生活世界進行造型的活動行為,從而使設計產品和生活世界具有美學的風格性和形式結構。
談到形式,點、線、面、形體、體積、空間、色彩等要素都自然包括在其中,形式是可感知的要素在一定目的控制之下的組織風格,是藝術形式各部分之間的一種純粹關系。藝術家個性意識的覺醒與作品風格的異彩紛呈,是某一時代藝術創作發展和繁榮的顯著標志。
視覺藝術家們普遍認為,藝術作品的審美是以人的直觀感受為尺度,它的終極目標是人類對自身的自我意識,是人類本質力量在社會實踐中的確證,它的實質是以審美為中心的一種精神生產。而產品設計卻主要是以實用功利為中心的物質生產,它的目的是為人的實用需要而設計。藝術作品借助于一定的物質媒介,創造出一種具有情感意蘊的形象體系,這種形象體系是一種視覺或聽覺的審美存在物,是藝術家對現實的一種審美反映,其中既包括對社會生活內容的再現,也包括藝術家自身思想情感的表達,因此藝術的美是反映美。而技術生產的產品設計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現實,它不僅具有物質功能,同時也具有精神功能,因此設計的形式美是獨特的現實美。
設計師無疑是創造性的“形式賦予者”,是他們為人類的生活世界賦予了生存空間的結構和形式,是他們創造性地設計了人們在生活世界中所使用的工具和物品,是他們賦予了人們生活世界各種各樣的視覺風格。我們必須強調,無論對于被人們看作是一種純粹審美領域的文學藝術,還是對于作為一種滿足人們生活世界需要的設計活動,都不存在某種固定的被稱為美的規律的東西。在設計領域中,如果說有什么可以被稱為美的規律的東西的話,那么這種規律就是依照產品的真實可靠性和生活世界中人們的豐富多樣的需求,去設計和塑造富有藝術和審美形式的產品。設計藝術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受經濟、技術、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影響而不斷地發展、更新。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設計藝術分別呈現出不同的面貌,顯現出各自獨特的風格,我們稱之為設計風格。
“設計風格”指設計師在長期設計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設計風貌。它體現了設計師對設計語言獨特的認識與理解。也是設計師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設計風格的形成是主客觀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包含了設計師綜合的知識構筑和獨特的個體特點。對設計風格成因的探討,則有助于我們從社會層面、文化層面、個體發展層面認識設計風格形成的諸多條件,找出其形成的內在因素,理解其形成的必然性,同時,幫助我們更好地思考優秀設計師生成與培養的現實問題,從而更好地推動當代藝術設計的發展和優秀設計師群體的形成。
一直以來,設計師沒有足夠的理性去彌補在形式處理層面上意義的賦予和設計決策之間的隔閡。完全依賴于美學和形式的表現方式是這個隔閡的典型癥狀。隨著人們對現代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關注意義賦予的設計是一種必然的趨勢。這種設計模式的轉變,從為滿足特定用途而設計的物品到側重于理解這些設計的認知過程,設計被定義為想要傳達的意義被重新建構的過程。
楊礫和徐立總結了多種國外流計理論的共同點。正如他們所描述的那樣,設計是人們為滿足一定需要,精心尋找和選擇滿意的備選方案的活動:這種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心智活動問題求解活動,創新和發明活動。又如victorPaPancek所言:“設計是意識與直覺的結果賦予其意義的秩序”。這些事實證明設計應擺脫“物”本身。而重新指向物被接受的社會文化背景并從思維中獨立出來。作為一種傳達的手段的概念性的特征而存在。現代設計擺脫了以往有限的和固定的審美及實用模式。而將設計定義為以物質為載體體現著人們的精神需求和社會文明的人為事物。它將注意力轉變到認知層面的符號功能上。因此,當一種形態被賦予了某種意義,而這種意義又被人們所認可和接受時,這就構成了符號。例如一塊石頭本身沒有任何意義,但當人們由于物質生活需要,將其加工、打磨制作成石斧時,它就成為了一種使用工具,這時,石塊就被賦予了一種新的意義—石斧,并且這種意義是被人們所認可和接受的,于是石斧就構成了符號。從石斧的符號特征中我們可以看出:符號是造一形賦“意”后的產物。符號是設計的交互界面,它把形式和意義聯系起來。是“表現”和“表達”的過程。曾經有這樣的說法.讓設計成為一種啟發,而不是一個目標。給形賦“意”的過程正是引發一種思想,是產品和用戶之間互相反饋的媒介。設計應當從物品生產的定式中脫離出來,構建一種給形式賦予意義的設計模式。并把注意力集中在人類交流的感知過程中,所以充分了解受眾心理上的精神禱求就是我們需要賦予形式的意義或者內容。越是在戰略上成功的設計,越是精確和始終如一地在不同的受眾間引發共鳴。這些共鳴逐漸使得受眾用某種特定的方式去對設計作出響應,并且因此而表明了設計的效力。如果受眾不理解設計出的這種傳達那么設計將是無意義的。設計內容從一個功能賦予的實體,轉變為一種意義賦予感知的過程,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在這個過程中強調了設計理性和感知基礎的重要性,它使物理上的作用轉到心理上,又從心理上到物理上。這種相互間的反饋過程能夠指導設計師更好地選擇對于引起受眾情感狀態的感覺和心靈上的提示。從某種意義來說,設計師應該承當讓受眾理解設計正確意義的責任。
設計作為一種交互界面的概念已經在多媒體和虛擬現實領域得到了體現。但還沒有被其他的設計領域所接受。用這種符號—感知的模式,設計師能夠提供交互界面,無論他們所使用的材質是什么.他們所設計的所有的物體都是一種符號的交互,因為它是一種吸引受眾反映的信號是一種更適合于人類心理需求的意義賦予的產物。
著名建筑設計大師貝聿銘先生說過,每一個建筑都得個別設計,不僅和氣候、地點有關,而同時當地的歷史、人民及文化背景也都需要考慮。這也是為什么世界各地建筑仍各有其獨特風格的原因。設計風格的形成,是不同時代思潮和地區特點,通過創作構想和表現逐漸發展成為具有代表性的設計形式。一種典型風格的形成,通常是和當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條件密切相關,又需要創作中的構思和造型特點。
風格雖然表現于形式,但風格具有藝術,文化,社會發展等深刻內涵,從這一深層含義來說,風格又不停留于或者等同于形式。裝飾設計的風格往往是和建筑以至家具的風格流派的緊密結合,有時也以相應時期的繪畫,造型藝術,甚至文學,音樂等的風格流派為其淵源和相互影響。
一種風格和流派一旦形成,它又能積極或消極的轉而影響文化,藝術以及諸多的社會因素,并不僅僅局限于作為一種形式表現和視覺上的感受。近年來,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在總體上呈多元化,兼容并蓄的狀況。室內布置中也趨于現代實用,又吸取傳統特征,在裝潢與陳設中溶古今中西為一體。在設計中,對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地域和人文環境,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風格和文化內涵,在體現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的同時,對只要表現的風格上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將風格的外在因素和風格形成的內在因素相結合,從而賦予所設計的內容具有視覺愉悅感和文化內涵,使生活在現代社會高科技、高節奏的人們,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將體現藝術特點和創作個性的各種風格融入我們所設計的具體內容中去。
風格與文化的關聯,就是追求更高層次的和諧,其本質是對人類文明的同享有和發展,它遵循歷史傳統并進行超越。
風格總是表現性的。風格與功能、技術等要素沒有什么關系。說得更確切些,風格是在功能、技術等實現的基礎上表現出來的。例如茶座,是在滿足人們喝茶(功能和技術)的基礎上,追求一種以“茶”為主題的空間形態。這里的“茶”,就是風格所追求的“表現”。中國的茶文化,由包括種茶、采茶、制茶、包裝、水質、沏茶、茶道、茶具、茶室空間及關于茶的故事等等因素綜合而成。要做出茶室的風格、個性,設計者須從這些文化內涵(當然還應當包括當代的時代理念和當代茶文化理念)中尋找,表現出自己的作品風格和個性。
美國建筑師賴特的作品,很有自己的個性。他作品的風格和個性,就在于對形式的表現。以他自己的話說:“我喜歡抓住一個想法,戲弄之,直至最后成為一個詩意的環境。”(《建筑師》五,219頁)他的作品在理念上是表述他的“有機建筑論”,但在形式上、直觀的形象上,則表現出自己的作品個性,造型多變而統一,具有節奏感和韻律感。他的代表作流水別墅,就其形象來說則是不同方向、不同材質的統一和有機結合。他的另一個代表作——紐約的古根海姆美術館也同樣,圓的、方的,高的、低的,前面的、后面的,但也由同一要素貫穿起來,有機地結合成一個整體,把形式、風格、個性和諧的連貫起來。
隨著社會的發展,設計使我們的生活被賦予更多美的東西。設計的形式和風格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作為被賦予的形式,風格與文化之間的探索,兩者追求更加高層次的和諧,使社會的文化審美品位更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