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陳思穎
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
職業素養、職業道德規范是職業人在社會活動中必須嚴格遵守的一種道德行為規范,是職業道德在新時代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道德品質。2019年國務院正式批準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又稱“職教20條”),其中強調“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肯定了職業教育的社會重要性,不管是普通高(中)等職業技術教育還是高等普通教育的學生,愛崗敬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部分,是每個公民都應該具有的精神,也是一流員工應該必須具備的首要職業素養。
愛崗敬業是指忠于職守的事業精神,是職業道德的基礎。愛崗敬業、奉獻社會是職業道德的基礎和核心。愛崗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本職工作;敬業就是要用一種恭敬嚴肅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愛崗敬業是各項職業道德規范之首,是選擇、培養和考核員工的重要標準。同時,愛崗敬業也是在經濟飛速發展、行業競爭激烈的今天,員工得以生存的必備精神。愛崗敬業精神既是切實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的基本要求,更是員工不斷實現企業個人價值和取得個人成功的有效途徑。
愛崗敬業精神是一個人職業素質的體現,更是職業道德的總體要求,可以充分展現出實際工作管理的能力,體現出個人對社會、企業、集體的責任感與無私奉獻精神。愛崗敬業的工作精神是優秀員工必備的職業道德品質;同樣,具備愛崗敬業工作精神的員工一定會為企業的持續發展進步作出更大貢獻,并從日常工作中因此獲得更多樂趣和社會肯定。
在當前知識經濟高速發展的新時代,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努力幫助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和人生觀、思想觀、價值觀,培養其成為具備健全人格及良好道德品質的中國社會主義接班人。愛崗敬業與思政教育工作融合,將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與踏實進取、樂觀向上的人文素養滲透在思政教育中,可以培養其形成良好職業道德,具有正確、積極的核心價值觀。
1.樹立職業理想
職業理想是指一個人對未來所從事職業的熱切向往和自我追求。高職院校學生大多18歲左右,正處于理想人生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處于理想人格孕育的關鍵時期。職業理想教育直接影響著高職學生對未來的職業追求,即擇業選擇。職業發展教育具有社會差異性、發展必要性、導向性。因此職業院校的老師是學生職業理想的領路人,職業院校的教師應該要有責任并且有義務幫助學生了解自己,逐步了解職業,了解現代社會發展需求,幫助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知識結構、能力水平、氣質性格等綜合考慮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確立“先求生存,再求發展”就業觀,先找到合適的崗位,融入社會,發展自己,然后才能最終實現自身價值。人生職業發展的最終目標必然是通過職業理想建設得以確立,有了清晰明確且十分切合實際的人生職業發展理想,再經過自身的努力不懈奮斗,人生發展中的目標必然有機會得以實現。
2.強化職業責任
職業責任是指在一定職業活動中所應當承擔的特定的專業職責,包括個人工作和應承擔的社會義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模擬設定工作場景,讓全體學生懂得在獲得了一份工作的同時,也就意味著接受了一項任務,要具備責任感,肩負使命。只有讓學生對工作充滿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學生才會愿意更主動地深入學習行業相關知識,培養對工作的濃厚興趣,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
3.提高職業技能
職業技能,即指就業所需的技術和能力。掌握一門專業技能是就業的根本,也是順利就業的途徑之一。高職學生與大學本科學生相比,雖然高職學生的學期短,但是高職院校開設的課程大多數是經過市場調研,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和專業課程。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規定從業者需要積極主動提高技能。作為高職學生,在學校不僅要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還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不管是在校期間,還是就業之后,都要保持積極樂觀學習的心態,不斷通過職業培訓,或者自學職業知識,提高職業技能;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善于學習并且吸取他人成功的經驗。
愛崗敬業是公民道德和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要求,愛崗敬業的精髓是全心全意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把愛崗敬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有機結合,是我國培養大批高職技術人才的內在必然要求。高職院校學生在進入學校后就要養成良好、平和的心態,學會正確處理好現實生活與自己理想職業期望的平衡匹配關系,即使以后有段時間所從事的某個職業與期望不符,也應該兢兢業業地去干好本職工作。愛崗敬業,是一種職業奉獻精神。因此,學生要時刻學會及時調整好工作心態,保持一顆平常心,學會處理好自己的工作理想與實際工作生活間的關系,不斷反思,找準工作定位,能夠以正確的角度認識自己,正確的態度對待工作,安心切實的立足本職,發揮好自己在工作應有的作用。同時還要學會如何正確處理職業與個人物質利益的關系,熱愛本職工作,不能單純地以努力追求眼前的利益,隨意“跳槽”,給企業帶來損失。
頂崗實習是學生在踏入社會前的崗前實踐。學生在頂崗實習中會遇到一些不可控的實際問題,因此,在頂崗實習前,高職院校的相關指導老師要不斷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對愛崗敬業教育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正確認識,注重將愛崗敬業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動融入到日常的專業知識、基礎教育、實踐活動和創新技能教育中,促進高職學生專業基本知識和學生職業綜合素質的全面健康發展。教師在授課時應多采用案例說明的形式,為學生提前預判可能出現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并解答、練習,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抗壓性。在實習中,要與學生保持聯系,針對學生在頂崗實習中出現的負面情緒,如崗位工作內容與學校學習有出入;缺乏自信心,擔心自己的工作能力不夠,不能很好的勝任工作;不夠樂觀,不能與同事很好的相處等負面情緒,及時進行心理正面干預并進行心理輔導。
創建校內模擬企業實訓室,并將5S等企業文化納入到日常訓練中,引入優秀企業的價值觀可以強化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在學校里營造一種“學校企業”的企業文化氛圍,為學生提供與企業溝通討論的平臺。制定與我國企業管理同步、接軌的高職院校學生實訓規章管理制度,可以有效讓在校學生在參加實訓的整個過程當中嚴格遵守執行該規章制度。學生在“學校企業”實踐學習過程中不僅可以快速進入近似于在企業的工作狀態,還可以縮短企業就職的適應期。將企業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在校學生的企業實踐創新活動中,嘗試通過開展與專業文化有關的實訓技能創新競賽,讓在校學生在與企業文化磨合中不斷創新,使學生的企業實訓技能、創新實踐活動與企業發展更加地緊密貼近,同時也可以借此幫助企業不斷選拔更多的適合企業未來發展的優秀專業技能創新人才。有利于幫助學生增強對職業道德的正確理解,激發學生的職業責任感,自覺形成崗位責任感、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情感,幫助學生完成企業到公司員工的職業角色轉換;將現代企業管理文化教育引入高職校園,可以迅速有效滿足企業對優秀人才的培養需求,也大大縮短了學生與企業艱難地磨合期,實現企業、學校、學生的三贏,是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市場需要。
職業素養包括“敬業”和“精業”兩個方面,“敬業”是職業精神的體現,“精業”是職業能力的體現。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中,白熱化的企業競爭最終都是歸結于人才的競爭。而且當今社會的分工越來越細,對企業精細化的程度也越來越高。這意味著對于員工的要求會更加嚴格。想真正立足于社會,更好地更快適應企業的需求發展,高職院校學生就必須加強培養腳踏實地、刻苦鉆研的敬業精神,認真鉆研學習好相關專業知識,打好扎實的工作基本功,努力提高職場崗位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愛崗要盡職敬業,敬業愛崗要盡職精業,精業是做好本職工作的根本前提。認準一個職業目標,努力提高職業綜合心理素質,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努力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達到盡可能的高度,最終成為企業不可缺少的人才。
責任是人的職業使命所在,擁有強烈的職業責任心,樹立責任重于泰山的職業觀念是培養良好職業道德,做好一切本職工作的基本保證。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是愛崗敬業的重要前提條件。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過程中,要時刻引導廣大學生樹立強烈的工作責任意識。責任心是做好個人工作、成就個人事業的基本前提。責任心是做好各項工作、成就事業的重要前提,只有對整個企業發展高度負責、有責任心,才能兢兢業業、精益求精地努力做好各項工作?,F在學生大多為00后,出生于優渥的家庭環境當中,沒有機會吃苦,所以更應該注重培養社會責任心,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身處怎樣的困境都不要找借口,更不要輕易放棄,不隨意推脫責任,迎難而上,把責任心放在第一位,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多反思;只有勇于擔當的人才有可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迎來有更多的挑戰,最終成就自己,實現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