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浩 黃燦燦
1.吉安職業技術學院
2.井岡山大學
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并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是中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所產生的中國特有的精神文化;是促進中華民族各民族之間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以及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力量源泉,它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總書記指出:“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藝術學類專業課程要在課程教學中教育引導學生立足時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要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積極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引導學生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增強文化自信。”學校作為文化育人的主戰場,將紅色文化融入教學實踐過程中是紅色文化傳播的創新實踐,同時也是文化育人的新舉措。這不僅有助于學校鑄魂育人立德樹人,而且有助于當代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深度認同和感知,進一步推動對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傳播。
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遺產和精神財富。站在新時代,傳承革命精神,弘揚紅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文化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象征,對提升國家利益、加強國家安全具有更深層的意義。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市場大門的打開,隨之而來的除了外國的商品還有外國的文化。外國文化產業通過“動漫”“音樂”“化妝”“時裝”“電視劇”“電影”等領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國內先后出現了“日流”“韓流”等潮流文化,甚至出現“哈韓派”“哈日族”等群體,部分人群開始出現崇洋媚外的文化視角。新時代的到來,我國把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有計劃有戰略地將文化產業化,讓中國文化走出國門。總書記多次在不同的場合,就國家文化軟實力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總書記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如今站在兩個百年的交匯處,我們更要堅定文化自信,積極推動紅色文化蓬勃發展。
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爭時期以及新中國建設時期形成的極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它的形成與無數革命工作者、科研工作者、社會主義建設者息息相關。隨著時間的流逝老一輩革命先驅相繼離我們而去,但是他們堅定的信念與高尚的靈魂所閃耀出的光輝卻是我們新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繼承和發揚的優良傳統。新時代我們不能忘卻革命先驅的奮不顧身和夜以繼日,我們要傳承由他們優秀的精神和純粹的價值觀所形成的紅色文化,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開啟之際激揚文化自信,積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深厚底氣。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課堂教學以教授學生專業技能、專業知識為基準,學生以掌握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為主要目標。在紅色文化融入的藝術設計課堂中,教師以教授學生專業技能、專業知識為基準,全程參與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完善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全過程、全時空的“三全育人”模式。學生以掌握本專業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為基本目標,更多的是對自身的敬業精神、艱苦奮斗精神、以人民為中心的奉獻精神的價值觀塑造,充分發揮了學校立德樹人文化育人的功效。
藝術設計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它涉及到社會、文化、經濟、市場、科技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它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是文化傳播的一種方式,是現代社會的必然產物。將紅色文化融入到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實踐中,不僅能夠形成新的紅色文化教育產物,關鍵還能以新的形式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紅色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以文化傳播為切入點將傳統教學的固定內容轉變為開放內容。由課本上的固定知識內容轉變為當地的紅色文化旅游景點或紅色遺跡,通過對紅色旅游景點、紅色遺跡的形象設計、標識設計、展示設計以及游覽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策劃構建等,形成整體的紅色文化宣傳方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紅色文化宣傳為中心,教學內容即紅色文化宣傳內容,紅色文化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環節,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就受到紅色文化教育,提高課堂的思政化程度。
吉安紅色資源豐富,現有保存完好的革命遺跡和不可移動紅色文化遺存973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8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94處,一般文物點721處,總體數量約占江西省四分之一以上,吉安被譽為“沒有圍墻的紅色博物館”。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以上各類紅色文化資源,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上追求多元化,以“見實物、看真景、觀實跡”為基本要求,通過將傳播性強、操作性強的紅色文化資源項目化引入課堂,實現課程與紅色文化的對接。課前通過“布置項目任務、分組合作探討”有目的地進行實地參觀和考察讓學生深入了解此項紅色資源背后的紅色文化;課中通過“課堂展示點評、教師釋疑總結”使學生掌握本節課所包含的專業技能并更深層次地了解紅色文化;課后通過對項目進行進一步的深化,強化學生對專業技能以及紅色文化的掌握。老師和學生通過“做-學-導”課程教學模式共同實現對此項紅色文化資源的再設計和再傳播,激發學生通過藝術設計專業知識對紅色文化傳播的興趣和積極性。
學生通過對具有紅色文化融入的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在多個紅色文化項目中學習到自身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項目結束后學生的作品可以轉化為具體某個紅色旅游景點或紅色遺跡的可行性宣傳方案,發揮教育服務社會的功效實現項目的落地,進一步滿足學生對紅色文化以及藝術設計專業學習的獲得感,從而不斷地激發學生對下一個紅色文化項目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度。另一方面,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完成了對紅色文化的再學習,提高了對紅色文化的認知程度和認可程度,使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情感得到強化。同時也使學生在不斷地學習過程中從紅色文化中汲取精華,端正其學習、生活的態度,從思想上一步步提升他們的政治覺悟和努力奮斗共圓中國夢的思想意識。
目前中國國際形勢緊張,少數西方國家通過各種渠道肆意抹黑中國,部分人群接觸一些不良言論、不良信息產生一些歪曲心理或極端行為,對社會產生嚴重不良影響。紅色文化融入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實現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全育人”模式,使學生成為理想信念堅定、政治覺悟高的新時代中國青年。在面對各種信息、言論良莠不齊的網絡時代,使學生具備信息鑒別能力和文化傳播能力,并能夠主動抵御不良言論、不良信息積極宣傳紅色文化,成為新時代傳播紅色文化的主力軍和生力軍,使社會中從事紅色文化傳播的人員隊伍從專門化到普遍化再到專業化,逐步提高紅色文化傳播人員的數量和質量。
目前社會中從事紅色文化傳播的人群為藝術設計專業或相關專業群體。在這類群體中大多沒有系統性受到紅色文化教育或培訓,自身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感知程度參差不齊,制作出來的紅色文化產品質量更是良莠不齊。隨著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大學校園的學習以及紅色文化熏陶,三年后這些學生必將成為高政治覺悟、高綜合素質、高專業技能,理想信念堅定的紅色文化引領者、示范者和傳播者。這些專業人才將在文化傳播行業中通過自身的專業能力和對紅色文化的深度感知,為紅色文化的傳播提供更豐富、更優質、更有分量的產品或方案。
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一種,它具有強烈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屬性,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反對外來侵略、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歷史實踐中不斷形成的精神品質。總書記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當下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青年學生價值追求的多元化,我們需要將帶有政治導向功能的紅色文化融入到我們的教學工作中,促使學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時刻預防外部不良思潮的腐蝕。在此過程中充分發揮吉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通過有屬性的紅色故事和有內涵的紅色教學項目將紅色文化融入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實踐中,不斷激發學生的凝聚力和創新力,使學生在不斷地學習過程中得到精神的升華、靈魂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