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耀樑
(中山陳星海醫院重癥醫學科,廣東 中山 528415)
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是一種通過體外血液凈化緩慢且連續的清除患者體內的水分和溶質,針對危重患者取代其受損腎臟功能最重要的支持治療[1]。重癥監護中患者病情嚴重,大多存在多種臟器功能障礙的情況,患者的凝血機制、血流動力學和內環境通常非常的不穩定[2]。因此需要進行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來除去患者機體血液內水分和溶質,幫助穩定患者內部環境,使患者免疫調節功能得到有效提高[3]。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可以有效地幫助患者全靜脈提供良好的營養條件,通過滿足患者特殊營養需求,幫助患者恢復及改善病情[4]。因此對于行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的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對于改善病情和患者恢復相當重要。信息-動機-行為技巧(IMB)模型聯合思維導圖是一種可有效提高護理效果的方法[5]。本院選取了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間收治的行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的患者150例,分組對比研究基于IMB模式聯合思維導圖的全程護理干預對行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的重癥監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本次的研究對象為我院自2017年6月到2020年6月時間段內收治的行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的重癥監護患者15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75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護理內容包括病情監護、遵醫囑用藥以及環境維護等。觀察組的患者進行基于IMB模型聯合思維導圖相結合的護理方法。
1.2.2 思維導圖制作
結合國內外相關文獻和院內條件[6],我們運用靈犀思維軟件,以設計中心關鍵詞“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為中心設計思維導圖,從中心關鍵詞發散患者、護士兩項一級分支;由一級分支分別發散治療前,治療時以及治療后3個二級分支;并繼續細化至第三級分支:護士在治療前與患者進行合理高效的交流,準確評估患者身心狀態;治療過程中調整至最適宜的室溫環境,選擇適宜的操作手法和醫療器具;治療后注意觀察風險事件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提醒患者在治療前維持樂觀冷靜的心態,按照相關規定保證必需的睡眠、飲水量等;治療過程中保持正確體位、冷靜沉著的心態等;治療結束后養成正確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嚴格遵守醫囑用藥以及保證良好環境衛生等。上下級分支屬于隸屬關系,各級分支之間屬于相對獨立關系[7]。具體見圖1。

圖1 思維導圖
1.2.3 思維導圖的應用
首先在患者入院前建立包含患者信息的個人檔案,對其受教育程度、學習與接受健康知識主動性以及護理依從性等情況進行準確評估。其次在患者住院過程中,科室組織健康知識宣教小組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和思維導圖邏輯順序通過IMB 模型聯合思維導圖制定個性化的 教育管理計劃。對行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的重癥監護患者的相關知識進行階段性宣教,記錄患者在住院期間的知識掌握程度和依從性信息??剖医M織專門小組對IMB模型結合思維導圖進行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抽查。其中宣教小組在進行宣教和護理工作時,要注意緊密結合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的特點,結合IMB 模型和思維導圖對平時工作的反饋、進行系統總結并針對出現的不足之處及時改進,確保宣教順利有效的進行下去。
1.2.4 觀察指標
在住院過程中,對CRRT患者進行包括報警處理不及時、電解質監測不準時、生命體征監測不足在內的護理風險事件以及包括血管通路不暢、穿刺部位出血和濾器凝血在內的相關并發癥發生幾率進行監測記錄[8]。出院后制作包含滿意和不滿意選項的護理滿意率調查表格: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
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和體重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詳細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比較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我們發現觀察組風險事件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的風險事件發生率 [n(%)]
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和護理滿意率,我們發現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總幾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和護理滿意率[n(%)]
連續腎臟替代治療是一種通過血液凈化療法可以在連續二十四小時內取代患者受損的腎臟功能的治療方案,是對于醫院重癥監護室中危重癥病患不可或缺的支持療法[9]。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技術手段的提高,連續腎臟替代治療從單一的支持治療腎臟功能衰竭發展到了參與救援常規危重疾病過程,目前和機械通氣以及全胃腸外營養一起成為解救危重癥患者的三大法寶,是重癥監護室必不可少治療方案[10]。連續腎臟替代治療的血管通路有臨時性與永久性之分,對于危重病患者的治療大多采用臨時性的血管通路,而此種療法對護理人員關于術前儀器準備、體外血路連接、血管通路護理、生命監測以及抗凝等方面的知識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11]。良好的護理是維持連續腎臟替代治療順利進行、穩定患者病情以及改善預后的關鍵環節。血管通路不暢、穿刺部位出血和濾器凝血等是連續腎臟替代治療的常見并發癥,它們的出現會提高治療風險,導致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療效降低、病情加重甚至死亡,需要得到充足的重視[12]。在患者住院過程中護理人員與其的接觸和幫助相對而言是最多的,因此護理人員自身的知識水平、操作手法以及交流方式等都將直接影響患者所受到的治療效果和依從性,與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復息息相關,有效的護理對于行連續腎臟替代治療患者極其重要。但傳統的常規護理模式缺乏針對性,實施過程中護理人員以及患者缺乏主觀能動性且缺乏針對性不能滿足當下臨床護理需求,導致治療過程以及術后患者恢復效果較差,因此尋找一種新的有效的護理干預模式迫在眉睫[13]。
IMB模型是早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來使用包括信息因素、動機因素以及行為技巧因素在內的多個關鍵組分概括闡明各組分與行為之間的關聯和方向性,得出最佳方案。思維導圖是通過圖形呈現較為復雜的思維的一種圖形工具,具有人力成本需求低,知識宣講效率高等優點,近年來很多醫院將其用于臨床護理的知識宣講中,取得了不俗的效果。基于 IMB 聯合思維導圖的全程護理干預策略能夠有效化解患者負面情緒,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主觀能動性[14]。有研究結果顯示結合IMB模型對患者健康教育能夠增強患者對于病情的焦慮心理,調節悲觀的負面情緒,增強對病情相關知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15]。本研究基于IMB模式聯合思維導圖建立了一種對行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的重癥監護患者全程護理干預模式,對患者進行管理和宣教活動[16]。從提供信息因素、動機因素以及行為技巧因素三方面入手,根據患者病情需要,以思維導圖為媒介,幫助患者將所需健康知識牢記于腦中,通過“可視化”思維過程幫助患者理解記憶,緩解患者負面情緒。結合住院過程的院內宣教,系統的個性化分析護理過程中的優缺點,及時調整、方案,提高護理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相對于常規護理,基于IMB模式聯合思維導圖的全程護理干預對行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的重癥監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降低治療過程中的并發癥和風險事件的發生幾率。對于行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的重癥監護患者護理方案的選擇有一定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