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侯劍飛
(1.粵北第三人民醫院,廣東 樂廣 512200;2.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湖南 郴州 423000)
在心血管內科中,冠心病屬于常見的心血管病變所致的疾病之一[1]。其主要因為機體內脂質代謝異常,造成脂質成積在動脈壁,從而引發冠狀動脈硬化、血流出受阻和動脈狹窄,進而導致心肌缺血,肌體缺氧[2-3]。經研究證實,無癥狀冠心病患者感染比例高于有癥狀感染患者,但兩者的預后情況較為接近。心肌缺血是冠心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由于部分患者未表現冠心病癥狀,這將導致患者不能及時得到診斷和治療,在增加醫生診斷難度的同時,也會影響患者預后情況,嚴重的患者可能出現猝死等嚴重后果[4]。故,早期診斷方法對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有重要意義。在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診斷中,冠狀造影在檢查冠狀動脈時能更好的判斷患者病情,在冠狀造影后可準確顯示出冠狀動脈是否狹窄或狹窄程度及范圍等,其在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診斷中也被稱為“金標準”[5-6]。然而由于冠狀造影檢查費用較高,且有一定程度的創傷性,導致其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應用的局限性。十八導聯動態心電圖具有安全、無創傷、費用低及重復檢查頻率高等優點,在臨床中已被廣泛應用[7]。因此本研究對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進行十八導聯動態心電圖和常規十二導心電圖檢查,以確定患者在發生冠心病心肌缺血患前更有效的診斷方法。
選擇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在我院體檢的冠心病患者66例,其中女性患者31例,男性患者32例;年齡25~75(58.45±8.74)歲;病程2~5(3.12±0.24)年;戶口:農村30例,城市33例;冠狀動脈病變量:多支冠狀動脈病變35例,單支冠狀動脈病變31例。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會認可和批準,且在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后進行知情書簽署。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臨床資料表明確診為冠心病的患者;②無嚴重臟器疾病的患者;③愿意接受本次試驗方案的患者;④無語言溝通障礙可正常溝通的患者;⑤無艾滋等傳染病患者。排除標準:①有嚴重臟器疾病的患者;②不愿參加本次試驗的患者;③無法正常溝通有精神病史的患者;④中途退出試驗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采用冠脈造影、十八導聯動態心電圖和常規十二導心電圖進行檢查。①冠脈造影:血管造影機采用(東芝,型號INFX-9000V),造影前對患者進行常規消毒和局部麻醉后,通過穿刺股動脈或腦動脈,將造影導管送至動脈開口,注射對比劑,觀察冠狀動脈是否發生狹窄,如果冠狀支脈或冠狀主脈血管直徑≧50%則表明為心肌缺血陽性,如果冠狀支脈或冠狀主脈血管直徑≦50%則表明為心肌缺血陰性。②十八導聯動態心電圖:十八導聯動態心電圖系統采用(生產公司:北京蓬陽豐業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型號:MedSun),連接前,使用75%乙醇涂抹在患者需貼電極的部位,用以清除肌體油脂,連接十八導聯動態心電圖后,患者佩戴檢測記錄儀,進行24h動態心電圖檢測,24h取下檢測記錄儀,收集動態心電圖數據。結果ST段變動幅度≦0.1mV且持續≦1min或ST段變動基礎上又一次變動≦0.1mV,且持續≦1min時,為心肌缺血發生陰性,反之為陽性。③采用常規十二導心電圖機(型號:CM1200B,生產公司:深圳市科曼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對患者進行常規十二導心電圖檢測,機器設定為,紙速為25mm/s,增益速度為10mm/ mV。檢測過程中叮囑患者調整好心態,盡量在檢測過程中避免出現情緒波動過大,從而影響檢測結果。對ST段變動幅度≦0.1mV或不伴T波倒置,為心肌缺血發生陰性,反之為陽性。

表3 兩種儀器分別檢測患者冠心病心肌缺血發生的診斷效果對比
所有患者均以冠狀造影為標準,計算十八導聯動態心電圖和常規十二導心電圖對患者心肌缺血發生的檢出率,觀察兩種不同儀器檢測發生的陰、陽性預測值、特異性及診斷準確度。
采用軟件SPSS 22.0進行數據分析統計,所有患者計數資料均[(n)%],計量資料均采用(±s)標準差形式表示,運用t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表示為P<0.05。
十八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測冠心病心肌缺血發生次數為1~4(1.39±0.08)次,常規十二導心電圖檢測冠心病心肌缺血發生次數為1~5(1.31±0.07)次,t=5.084,P=0.000,結果顯示兩種儀器分別檢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十八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測患者冠心病心肌缺血發生的檢出率高于常規十二導心電圖檢測患者冠心病心肌缺血發生的檢出率P<0.05。表1如下。

表1 兩種儀器對患者冠心病心肌缺血發生的檢出率對比
兩種檢測儀器對患者前壁、間壁心肌缺血檢出率對比,常規十二導檢測明顯優于十八導聯動態檢測,其對下壁和側壁心肌缺血檢出率對比,十八導聯動態檢測高于常規檢測,兩種儀器檢測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種儀器分別檢測患者冠心病心肌缺血ST段變化狀態對比均無統計學意義差異(P>0.05),表2如下。

表2 兩種儀器分別檢測患者冠心病心肌缺血ST段變化狀態對比
冠脈造影檢出58例(87.88%),冠脈造影檢出率為準,十八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測患者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發生的敏感性、陰性預測值和準確度分別為94.83%、98.21%、93.94%明顯優于常規十二導心電圖檢測68.97%、95.24%、69.70%,兩種儀器檢測值與常規十二導心電圖檢測比較分別為:敏感性(χ2=13.083,P=0.000);陰性預測值(χ2=6.053,P=0.014);準確度(χ2=13.037,P=0.000),兩種儀器檢測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冠心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對患者生活品質和預后影響較大,其發病原因與高血壓、糖尿病及不良的生活習慣有較大關聯[8]。心肌缺血發生屬于冠心病患者臨床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發生后可明顯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在心肌缺血患者診斷中,因冠脈造影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診斷中可有效準確的顯示出動脈狹窄部位,且準確率高[9-10]。故,在醫學界被稱之為,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診斷中的“金標準”,由于冠脈造影檢查費用較高,在檢查過程中,也會對患者產生一定程度的創傷性,使其難以廣泛應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診斷中[11-12]。因此,積極尋找科學有效的檢測方法,以進一步提升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診出率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冠脈造影、十八導聯動態心電圖和常規十二導心電圖進行檢查,以冠脈造影為“金標準”,以對比十八導聯動態心電圖和常規十二導心電圖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的效能。
十八導聯動態心電圖可有效評估患者心肌缺血發生頻率和發生程度,持續24h對心電圖動態改變進行監測和監測患者在日常活動期間對ST段變化的影響。通過觀察ST段趨勢圖壓低或抬高等變化,可在冠心病心肌缺血發生時更早確定其發生位置和發生時間。據盧喜烈等[13]研究結果顯示:十八導聯動態心電圖可有效診斷心血管疾病,對診斷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價值。本研究結果顯示,十八導聯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十二導心電圖多支、單只冠脈病變檢出率我統計學意義,可能與其發生的流行病學有關,十八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測患者冠心病心肌缺血發生次數優于常規十二導心電圖檢測,十八導聯動態心電圖檢出側壁、下壁分別為(23.21%、16.07%)明顯優于常規十二導心電圖檢出側壁、下壁(0.00%),十八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測患者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發生的敏感性、陰性預測值和準確度分別為94.83%、98.21%、93.94%明顯優于常規十二導心電圖檢測68.97%、95.24%、69.70%。結果說明,十八導聯動態心電圖可有效檢測心肌缺血發生次數和發生位置,其具有較高的敏感性、陰性預測值和準確度。
綜上所述,十八導聯動態心電圖可有效提高患者冠心病心肌缺血檢出率,具有較高的敏感性、陰性預測值和準確度,可準確心肌缺血發生期間,發病的位置、和發生次數,本研究可臨床推廣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