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妍麗,陳玲,賈飛
(烏魯木齊市中醫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丙泊酚作為臨床常用的靜脈麻醉藥物,因其起效快、蘇醒質量高、不易蓄積、易于控制等特點,是短小手術的首選藥物之一[1-2]。但是在臨床使用過程中發現,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等因素會影響丙泊酚的麻醉效果,其個體差異化較明顯[3],用藥劑量差異大對患者的圍術期安全有不良影響,故在使用過程中研究人員也在不斷的探索影響其麻醉效果的因素,以增強其用藥的安全性。近年來,隨著中醫體質分型方面的研究逐漸增多[4-6]。筆者考慮丙泊酚在不同中醫體質分型人群中的使用是否不同,故選擇不同中醫體質行丙泊酚靜脈麻醉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不同中醫體質分型患者與丙泊酚麻醉效果與麻醉管理之間的關系,為丙泊酚的合理用藥做指導,為中醫體質分型在臨床麻醉中的使用提供參考。
選擇在丙泊酚靜脈麻醉下行宮腔鏡檢查術的患者261例,BMI<28kg/m2,ASA分級Ⅰ-Ⅱ級,無嚴重心腦血管、呼吸等重要臟器疾病、近期無呼吸道感染史、無丙泊酚等麻醉藥物過敏史或者豆制品過敏史。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經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同意,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
按照中華中醫藥學會2009年發布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7]標準,將患者分為陰虛質組、陽虛質組、平和質組、氣虛質組、氣郁質組、痰濕質組、濕熱質組、特稟質組、血瘀質組九組。其中陰虛質、陽虛質、平和質、氣虛質和濕熱質組每組人數各30例(11.49%),氣郁質和血瘀質組每組各29例(11.11%),痰濕質組28例(10.73%),特稟質組25例(9.58%)(見圖1)。

圖1
所有患者常規禁食8h,禁飲4h。入室后開放上肢靜脈通道,勻速靜滴0.9%氯化鈉注射液。監測心電圖、無創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連接BIS監護儀。給予面罩吸氧3L/min。麻醉誘導時緩慢靜推丙泊酚注射液,直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BIS值達50以下,達到麻醉深度,手術醫師開始手術操作。麻醉維持階段,靜脈靶控輸注丙泊酚使麻醉深度BIS值保持在40-60之間。若BIS值升高超過60或患者出現體動、嗆咳等反應,表示麻醉過淺,酌情加大丙泊酚劑量;若BIS值低于40,則麻醉過深,酌情減小丙泊酚劑量。麻醉期間密切關注患者的呼吸、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的變化,若出現循環波動明顯,給予相應的血管活性藥物維持循環穩定;若出現呼吸抑制,予以輔助呼吸等措施保持呼吸道通暢。整個麻醉過程均由同一麻醉醫師完成。
記錄麻醉過程中患者的麻醉誘導時間(給藥至BIS值達50的時間)、丙泊酚誘導劑量、每公斤體重丙泊酚誘導劑量、患者的蘇醒時間(手術結束至呼之睜眼的時間)、丙泊酚總用量、每公斤體重丙泊酚總用量及患者出現呼吸抑制、心動過緩、血壓下降、體動和嗆咳等不良反應的情況。
呼吸抑制的指標:SPO2<94%。心動過緩的指標:心率低于55次/分。血壓下降的指標:血壓下降幅度達30%以上或者收縮壓<80mmHg。
數據采用SPSS 22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如服從正態分布和方差齊性,則用方差分析,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否則,則選用多個獨立樣本的秩合檢驗,以中位數和四分數(±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兩兩比較使用調整法。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九組患者年齡、BMI、手術時間等一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九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九組患者的麻醉誘導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13.050,P>0.05),蘇醒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5.441,P>0.05)見表2。

表2 九組患者誘導時間、蘇醒時間的比較(s)

續表2
九組患者的丙泊酚誘導劑量、每公斤體重丙泊酚誘導劑量、丙泊酚總用量、每公斤體重丙泊酚總用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其中陰虛質的丙泊酚誘導劑量和每公斤體重丙泊酚誘導劑量的使用量最少,陽虛質的丙泊酚誘導劑量和每公斤體重丙泊酚誘導劑量使用量最多。陰虛質的丙泊酚總用量最少,陽虛質的丙泊酚總用量最多。陰虛質的每公斤體重丙泊酚的總用量最少,陽虛質和血瘀質的每公斤體重丙泊酚總用量使用最多。見表3。

表3 九組患者誘導劑量、每公斤體重誘導劑量、總用量、每公斤體重總用量的比較
九組患者在呼吸抑制、心動過緩、血壓下降、體動和嗆咳等不良反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其中陽虛質的體動次數較高,而陰虛質出現血壓下降的次數多。見表4。

表4 九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例)
宮腔鏡檢查術是目前廣泛應用于臨床的一種婦科診斷和治療的微創方法,具有創傷小、手術刺激小、操作時間短等優點。而丙泊酚[8]作用半衰期短、蘇醒快、恢復完全且迅速,可滿足宮腔鏡檢查術的需求,是宮腔鏡檢查術的首選藥物[9]。
丙泊酚主要是一種催眠劑,其確切的作用機制可能與γ-氨基丁酸(GABA)A受體的β亞基相關[10-11]。丙泊酚通過與GABAA受體的β亞基結合增強GABA誘導的氯電流,從而產生催眠作用。丙泊酚還可作用于海馬體的GABAA受體,抑制海馬和前額葉皮質釋放乙酰膽堿,而這也可能與丙泊酚的鎮靜作用有關[12]。
許多學者認為[13-14],環核苷酸的變化與中醫陰陽學說關系密切,環核苷酸可能是中醫陰陽學說的物質基礎之一。環核苷酸中的環磷酸腺苷(cAMP)和環磷酸鳥苷(cGMP)的生物效應相反相成。鄺安堃等專家研究表明陽虛患者血漿cAMP含量降低,cGMP含量占優勢;陰虛患者cAMP含量升高,cAMP占優勢[15]。cAMP的作用偏盛同陰虛相聯系;cGMP的作用偏盛同陽虛相聯系。根據中醫理論,脾氣和脾陽屬于同一類,脾陽和腎陽也屬于同一類,北京中醫研究所與鄺安堃等研究者的研究表明,不論氣虛還是陽虛均可見cAMP含量降低,初步證實了cAMP屬陽這一理論,而對氣滯血瘀患者的cAMP測定發現,其含量介于平和質和氣虛患者之間。北京中醫醫院的研究中顯示,痰濕閉阻患者的cAMP含量明顯低于平和質;cGMP亦低于平和質,但統計學上無差異。
有研究發現,環磷酸腺苷(cAMP)在丙泊酚全麻機制中發揮一定的作用[16],丙泊酚主要使GABAA受體反應增強達到麻醉作用,而cAMP依賴性蛋白激酶可以促進GABAA受體電流增強[17],即cAMP對GABAA受體電流有增強作用。本次研究中,九組患者的丙泊酚誘導劑量、每公斤體重丙泊酚誘導劑量,丙泊酚總用量、每公斤體重丙泊酚總用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中陽虛、氣虛、濕熱、血瘀體質的丙泊酚誘導使用劑量明顯多于陰虛質(P<0.01),血瘀質、陽虛質與痰濕質在每公斤體重丙泊酚誘導劑量中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陽虛、氣虛、氣郁、痰濕、特稟、血瘀體質的丙泊酚總劑量明顯多于陰虛質(P<0.01),陰虛、平和、濕熱質的每公斤體重丙泊酚總用量顯著少于陽虛質(P<0.01),這與手術時間的長短亦有關系。本次研究發現術中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雖無統計學意義,但是陽虛質體動的發生次數多于其他組,陰虛質血壓下降的發生次數多于其他組,陽虛質與血瘀質的呼吸抑制發生次數低于其他組,尤其低于陰虛質組。這與樣本量較小是否有關還需繼續觀察。
本研究提示不同的中醫體質分型可能是影響丙泊酚麻醉效果的因素之一。可根據不同體質分型個體化用藥,以提高丙泊酚靜脈麻醉的安全性。而其中同一中醫體質的程度輕重不同是否對丙泊酚的效應有所不同,還需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