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琴,榮曉霞,胡蘭,唐榛,田朕軒,許學杰(通信作者*)
(1.四川綿陽四〇四醫院,四川 綿陽 621000;2.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四川 瀘州 646000)
近年來,農村腦卒中發病率呈明顯高于城市的趨勢[1],不同地區、年齡、文化、經濟、生活方式及健康知識掌握等差異導致基層卒中的臨床特征和科普側重點不同[2]。因此本研究調查我科近1年余四川北部地區首次發病住院的基層卒中患者的臨床特征和卒中科普的自身特點,為基層腦卒中的防治提供理論基礎。
選取川北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入院的基層腦卒中患者共238例,年齡35~90歲。
①確診為腦卒中;②發病到入院14d內;③患者知情且自愿參與本調查。
無法正常溝通及不愿參與本調查者。
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采集:①一般信息:性別、年齡、住址、文化程度、職業;②卒中認知度、獲得卒中知識來源、自我健康管理、推薦的卒中科普方式;③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風心病、冠心病、房顫、飲酒、吸煙等。
運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采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采用中位數(四分位間距)表示,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本研究基層腦卒中238例,平均發病年齡65.00 (57.00~71.25)歲,男性146例(61.34%),平均發病年齡(63.74±0.78)歲,女性92例(38.66%),平均發病年齡67.00(58.25~73.00)歲,男女比例1.59:1,男女發病年齡差異比較(P=0.078)。各年齡段卒中占比見表1,發病以60~69歲(36.13%)、70~79歲(30.25%)年段多見。

表1 各年齡段卒中患者構成比
調查患者的危險因素依次為:高血壓170例(71.43%)、糖 尿 病 98例(41.18%)、吸 煙80例 (33.61%)、飲 酒72例 (30.25%)、高血脂 59 例 (24.79%)、房顫 33 例 (13.87%)、風心病5例(2.10%)、FPO(卵圓孔未閉)2例(0.84%)。高血壓的占比遠高于其他危險因素。TOAST病因分型:大動脈粥樣硬化型102例(42.86%)、小動脈閉塞型99例(41.60%)、心源型30例(12.61%)、其他原因型3例(1.26%)、不明原因型4例(1.68%)。其他原因型中煙霧病2例,頸動脈夾層1例。大動脈粥樣硬化型和小動脈閉塞型的構成比接近。
接受調查的患者對卒中的認識情況:認識63例(26.47%)、有一定認識133例(55.88%)、完全不知道42例(17.65%),患者表示獲得卒中知識的來源:經朋友說起107(54.59%)、媒體62例(31.63%)、醫院義診和宣傳27例(13.78%)。對所有患者調查既往對自我健康的認知及管理發現:規律體檢26例(10.92%)、偶爾體檢184例(77.31%)、從來沒有28例(11.76%)。
對接受調查患者希望今后獲得卒中知識的途徑排序,依次有義診54例(22.69%)、醫院健康講座48例(20.17%)、電視48例 (20.17%)、網絡 45例 (18.91%)、紙質宣傳 16例 (6.72%)、手機訊息13例(5.46%)、定期體檢10例(4.20%)、家庭醫生2例(0.84%)、藥店人員培訓2例(0.84%)?;鶎泳用襁x擇義診、醫院健康講座、電視的理由是認為上述渠道來源的信息最為可信。
對所有患者的醫療支付方式調查顯示,依次有城鄉居民醫保127例(53.36%)、城鎮職工醫保94例(39.50%)、商業保險11例(4.62%)、自費4例(1.68%)、城鄉居民+商業保險1例(0.42%)、精準扶貧1例(0.42%),總體醫療保障覆蓋率為98.32%。
卒中是我國居民致死和致殘的首位疾病,《中國卒中報告2019》顯示,我國農村地區卒中發生率、患病率、死亡率呈顯著高于城市的趨勢,基層農村已成為我國卒中終生風險和疾病負擔最高的地區[1]。因此,探討基層卒中的防治策略是目前卒中研究的重點。
基層農村及其周邊因經濟和醫療資源的相對局限,要降低卒中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應針對基層卒中的自身特點,針對性開展基層卒中科普防治工作。本研究提示四川北部基層卒中平均發病年齡為65.00(57.00~71.25)歲,以男性為主,男女發病年齡無差異,以60~69歲(36.13%)、70~79歲(30.25%)年齡段居多,張家港地區[3]基層卒中平均發病年齡為(72.24±11.40)歲,可見,基層卒中呈現明顯的人口老齡化增長趨勢,不同地區發病年齡有差異,為基層卒中教育明確了靶向科普人群。TOAST病因分型以大動脈粥樣硬化型(42.86%)和小動脈閉塞型(41.60%)為主,高血壓(71.43%)成為該區域卒中最突出的危險因素,劉圣慶等[3]報道張家港基層醫院缺血性卒中高血壓占75.00%,出血性卒中高達94.3%,這與我國人群高血壓現患率74.03-88.69%[4]相近,提示高血壓是我國不同區域卒中防治的重中之重,應針對基層對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低的特點[5]展開宣傳教育。其次有糖尿病、吸煙、飲酒、高血脂,其中,吸煙和飲酒率低于我國存活卒中吸煙率(42.9%~56.62%)和飲酒率(35.10%~52.23%)[4],房顫占一定比例(13.87%),高于我國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房顫患病率(11.45%)[6]。可見,四川北部地區基層卒中存在地域、年齡和危險因素的不同,有其自身特點,該區域卒中危險因素控制策略的指導是卒中教育的當務之急,重點科普三高、吸煙、飲酒的危害,強調改善生活方式,戒煙、戒酒等??山⑨槍π缘幕鶎幼渲薪】倒芾硐到y,增強患者及家屬的卒中防治能力,從源頭上防控卒中[7]。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大部分患者表示對卒中有一定認識,但卒中知識來源大部分為朋友說起,且具體獲得卒中知識程度參差不齊,大部分缺乏科學依據,其次是媒體獲得(電視、網絡)的比例高于醫院義診和宣傳。陳璐等[8]報道南京市秦淮區卒中知曉均未超過80%,可見在基層農村及周圍卒中知曉率更低,普及基層公眾相關卒中知識是重點。以開放式問卷調查發現,基層卒中患者希望今后卒中知識獲得的方式依次為義診、醫院健康講座、電視、網絡(手機、電腦),紙質宣傳(宣傳單和手冊)、手機訊息的推薦度相對較低,究其原因為基層居民認為醫院義診和健康講座、電視科普的可信度高,獲得相對方便,而網絡信息需要更多的甄別,基層老年人表示文化程度低,加上年齡大,閱讀宣傳單和手冊相對困難,個別患者提到家庭醫生、藥店人員培訓。因此,基于本研究調查,針對基層老年人整體文化程度較低,較難接觸和有效掌握卒中相關健康防治知識的特點,以醫院義診和健康講座、電視、正規網絡為主導,聯合簡單易懂、形象生動的視頻、宣傳單、宣傳手冊進行卒中科普。同時,注重基層醫務人員卒中相關知識的培訓對提高卒中危險因素的篩查具有重要作用[9],構建以基層卒中??漆t師、家庭醫師、藥店人員在內的防治團隊,以擴大卒中宣教的覆蓋面、影響力。研究報道可探討腦卒中知識圖譜精準快速查詢普及及防治知識的優勢,服務于基層臨床評估[10]。
自我健康調查發現僅少部分患者有自我健康管理意識,醫療保障的覆蓋方面:該區域基層卒中以城鄉居民醫保為主,其次是城鎮職工醫保,小部分患者有2種醫療保障,1例患者為精準扶貧??梢姡搮^域總體醫療保障基本全覆蓋,針對困難群眾,國家有相應的幫扶政策,明顯減輕了患者經濟負擔。
總結,四川北部基層卒中呈人口老齡化增長趨勢,對卒中認識不足,卒中健康知識獲得局限,針對該區域基層卒中的自身特點,以醫院義診和健康講座、電視、正規網絡為主導,重點圍繞“三高”、吸煙、飲酒的指導,開展危險因素篩查,呼吁基層居民注重健康素養和健康生活理念,改善生活方式,加強自我健康管理,達到預防基層卒中的目的。
雖然基層卒中發病率高給基層醫療帶來巨大挑戰,但針對不同區域基層自身的臨床特征和相關科普研究,以針對性展開相應的合適的防控策略,加強基層醫師培訓、全科醫療服務,通過基層居民推薦的卒中科普方式,以醫院義診和健康講座、電視媒體相結合,科普卒中的基礎知識和合理的生活方式,將更有效地控制相關危險因素,減少卒中的發生率,降低卒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