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桑姆,索朗尼瑪,次仁曲珍,盧海燕*
(1.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放射科,西藏 拉薩 85000;2.西藏大學醫學院,西藏 拉薩 85000)
直腸癌是人類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直腸癌治療的關鍵在于明確診斷和準確有效的病程評估,從而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1,2]。目前對于早期直腸癌患者直接接受全直腸系膜切除術,而對進展期直腸癌,采用新輔助放化療降期后或完全緩解后再行手術治療,可有效的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生存率,因此術前準確評估對臨床直腸癌治療顯得尤為重要[3]。近年來MRI檢查已成為直腸癌患者術前評估的重要檢查手段[4-6]。術前MRI檢查對直腸癌TN分期依靠影像醫生的長期經驗積累和專業化的訓練[7],西藏高原地區尚無詳細的直腸癌發病率相關數據,但我們日常影像工作中直腸癌病例較少,且目前西藏地區暫無醫生對直腸癌術前分期相關研究報道,本研究旨在,高分辨率MRI在高原地區中低位直腸癌術前TN分期的準確性。
選擇我院2017年6月至2021年2月經門診病理檢查確診為直腸癌患者27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1例,平均年齡(61.6±6.7)歲。納入標準:①病理檢查明確診斷為直腸腺癌;②入院前均接受高分辨率MR平掃及常規序列檢查;③檢查前未接受放化療治療;④檢查后一個月內行手術治療并取得完整的病理資料;⑤腫瘤距離肛緣≤10cm;⑥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者存在MRI檢查禁忌證;②合并嚴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患者;③MRI圖像不能滿足診斷及評估要求。
MR檢查設備為3.0T超導磁共振(西門子3.0T skyra),腹部16通道相控陣表面線圈。患者檢查前1h,從肛門注射兩支開塞露,以便受檢患者將大便排空。采取仰臥位頭先進的掃描體位。主要掃描序列包括軸位T2WI抑脂序列(TR 3800ms,TE 90ms,FOV 40×40),層 厚3.0mm、層 間距0mm;軸位T1WI序列(TR400ms,TE 8ms,FOV 40×40),層厚3.0mm、層間距0mm;矢狀位T2WI序列(TR4000ms,TE 130ms,FOV 26×26),層厚4.0mm、層間距0.4mm;冠狀位T2WI序列(TR3400ms,TE 130ms,FOV 25×25),層厚4.0mm、層間距0.4mm;高分辨率T2WI序列(TR2800ms,TE 120ms,FOV 15×15),層厚3.0mm、層間距0mm。
所有MRI檢查圖像上傳至PACS系統。由2名5年及18年腹部影像診斷經驗的放射科醫生,分別為Reader1和Reader2,不知患者病史及手術病理結果情況下對圖像進行分析,分析內容包括:腫瘤T分期,N分期。直腸癌術后病理分期依據美國癌癥聯合委員會TNM分期標準[8]。MRI直腸癌T分期依據孫應實等[9]研究標準,T1期:腫瘤浸潤黏膜和(或)黏膜下層;T2期:腫瘤浸潤至肌層低信號帶,但未突破肌層,肌層與黏膜下層間的分界消失;T3期:腫瘤浸透肌層,其低信號帶中斷或伸入周圍脂肪間隙,肌層與周圍脂肪間隙分界消失;T4期:腫瘤侵犯腹膜或侵犯鄰近其他器官。MRI判斷轉移淋巴結的標準[10]:圓形淋巴結最小短徑≥5 mm伴有邊緣不規則、內部信號混雜不均勻或淋巴結>9mm等。N0 期:直腸周圍沒有淋巴結轉移;N1 期:直腸周圍 1~3 個區域淋巴結轉移;N2 期:直腸周圍≥4 個區域淋巴結轉移。
采用SPSS 25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算Reader1和Reader2對直腸癌T分期和N分期的準確度。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27例患者中T1期5例、T2期12例、T3期10例,N0期21例,N1期6例。
Reader1和Reader2對T分期的準確度分別為66.7%、77.8%,兩者比較χ2值0.83,P值大于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Reader1 T1~T3分期準確率分別為60%、58.3%、80%;Reader2的T1~T3分期準確率分別為80%、66.7%、90%,兩者準確率比較T1~T3分期χ2值分別為0.48、0.18、0.39,P值均大于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Reader1 和Reader2 N分期準確率分別為57.1%和64.3%,兩者準確率比較χ2值為0.30,P值大于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表1 CRC患者HR-MR檢查序列參數

續表1
直腸癌的TN分期對臨床中直腸癌治療方案的選擇至關重要,T1和T2期直腸癌不需要任何術前輔助治療,而對于T3期患者可選擇單純隨訪觀察或輔助化療[1-3]。MRI是直腸癌術前評估的重要檢查手段,尤其高分辨率MRI成像為直腸癌術前評估重要手段,高分辨率MRI是采用小視野、薄層、并垂直于腸管走行進行的T2WI序列掃描,具有很好的軟組織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能清晰顯示直腸壁的層次結構、直腸周圍系膜、直腸系膜筋膜、周圍器官等解剖細節,從而能夠較準確的評價腫瘤對直腸壁、周圍系膜、壁外血管及腹膜反折的侵犯,評估腫瘤累及范圍,肛緣距離,以及周圍淋巴結轉移情況[2,7]。
高分辨率MRI對直腸癌術前T分期的準確率大約在70%~95%不等[11-13],本研究中Reader1和Reader1的直腸癌T分期的準確率分別為66.7%和77.8%,Reader1準確率略低于文獻報道的準確率,但兩者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其中原因是由于高原地區直腸癌病例較少,年輕醫生對直腸癌MRI的T分期知識掌握不夠;另外本研究中納入患者均為T1~T3期患者,而往往MRI對直腸癌早期分期準確率低于T4期患者,文獻報道MRI對直腸癌T4期準確率達到100%[13],從而拉低了本研究總體的準確率。本研究分別分析MRI對腫瘤T1~3各期的準確率,發現T3期腫瘤的準確率最高,而T2期準確率最低,由于腸周脂肪間隙的炎性纖維化增生誤認為腫瘤浸潤,從而高估了腫瘤的分期,與以往文獻報道一致[14]。
本研究中MRI對直腸癌N分期的準確率在60%左右,主要原因是由于腫瘤周圍的炎癥增生結節誤認為腫瘤的淋巴結轉移,從而高估了腫瘤的淋巴結轉移,與以往文獻報道相似[15],有文獻報道[11,15]MRI聯合DWI能提高N分期的準確,因此以后的臨床工作需要同時觀察DWI圖像來提高準確率。總之,西藏高原地區高分辨率MRI對直腸癌TN分期的準確率基本與內地文獻報道的準確率相近,但是本研究中納入患者較少以后需要更多的病例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