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珍,謝莉莉,楊婷
(1.潮州市人民醫院腫瘤三科,廣東 潮州 521000;2.潮州市人民醫院靜脈治療門診,廣東 潮州 521000)
隨著我國加強對腫瘤疾病的篩查力度,對腫瘤的盡早檢出及治療起的一定成就,而當前腫瘤治療多以綜合療法為主,其中化療藥物起到殺滅腫瘤細胞,縮小病灶作用,應用較為普遍[1]。由于化療藥物的刺激性,而且周期較長,傳統外周靜脈輸注模式易造成血管損傷,尤其多次穿刺增加感染風險,降低患者依從性,影響治療效果[2]。如今臨床化療加強對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應用,其屬于完全植入的血管通道系統,減少穿刺次數,適應化療周期長特征,且提高藥物稀釋速度,減少血管損傷[3]。但由于輸液港植入及治療間歇期仍存在風險,為充分發揮輸液港優勢需加強護理干預,預防相關風險,減少并發癥,保證治療效果[4]。集束化護理作為引入循證醫學理念進入護理管理的護理模式,主張建立某種疾病及患者的最佳護理方案,以期改善患者結局[5]。為此,本次研究對集束化護理在腫瘤患者輸液港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并發癥發生率進行了探討,選擇本院于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間收治的腫瘤患者60例作為資料,詳細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間收治的腫瘤患者60例作為資料,均接受輸液港治療,隨機分組各30例,腫瘤疾病均經手術及穿刺病理確診,需多療程化療長期間斷輸液治療。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內容及目的,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25歲至68歲,平均年齡為(45.74±7.27)歲,乳腺癌12例,肺癌10例,胃癌5例,其他3例;觀察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25歲至70歲,平均年齡為(48.82±4.05)歲,乳腺癌14例,肺癌8例,胃癌7例,其他1例;排除明顯凝血功能異常患者、穿刺部位皮膚軟組織感染患者、肝腎功能障礙患者、嚴重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等。兩組基本資料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開展常規護理服務,包含病情監測、植入評估、健康教育、植入配合及術后監測等,植入前確保無壓痛、血腫等情況,嚴格遵從無菌操作規范進行穿刺,指導患者掌握注意事項。
1.2.2 觀察組
在上述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開展集束化護理服務,如下:①血管評估,植入前需進行血管評估,結合各項檢查措施觀察血管及血管位置是否適宜,如無感染、破損、血腫、畸形等情況,血管狀態良好,為成功植入及維護創造有利條件。②植入護理,利用碘伏或洗必泰進行消毒,操作過程需將無菌敷料覆蓋在穿刺點周圍,嚴格遵從無菌操作規范進行穿刺,由專業護理人員操作,避免偏離輸液港,維持導管通暢,穿刺前后密切監測患者體溫及穿刺點皮膚狀況,若出現發熱、穿刺點紅腫等需及時報告及時進行處理;每天熱敷穿刺點,持續10min作用,減輕穿刺不適感。③心理護理,腫瘤、化療及輸液港均對患者心理狀態造成不良反應,需評估患者心理狀態,了解其心理特征,耐心傾聽患者感受,給予安撫和疏導,尤其植入前后密切監測患者深色變化,告知其保持穩定是保證植入成功的重要條件,減少活動和顫動,及時關注患者癥狀,詢問不適,促使患者感受到人文關懷。展開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植入輸液港對促進化療藥物發揮作用的優勢,建立正確的認知,提高依從性。④預防護理,輸液港植入后需密切監測,引導患者養成良好的自我護理能力,如植入位置需禁止沾水,日常避免劇烈活動。輸液港使用前進行抽回血評估,利用生理鹽水脈沖式沖管,若輸注多種藥物需避免配伍禁忌或藥物沉積。拔針后采用透明敷料封閉穿刺點,避免氣栓。⑤生活護理,為患者提供舒適整潔的治療患者,定期清理打掃、消毒,治療期間保證溫濕度是,通風良好,安靜,保證舒適度。為患者制定優質的飲食方案,減少患者因疾病影響導致的免疫功能低下問題,以清淡易消化、高營養的食物為為主,嚴禁辛辣刺激性強食物。
評價兩組護理滿意度,結合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從服務態度、護理操作、健康教育、風險預防等方面進行評價,滿分100分,<60分為不滿意,60~84分基本滿意,>85分為滿意,滿意度=滿意率+基本滿意率。生活質量結合生活質量調查問卷GQOLI-74評價從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和物質功能評價,將粗分劃算為百分制評分。觀察并發癥率,包含感染、導管堵塞、藥液外滲、血栓、血管夾閉綜合征等。
采用SPSS 20.0進行處理與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t檢驗,P<0.05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分析表1可知,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70.00%,P<0.05。
分析表2可知,兩組生活質量比較,護理前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和物質功能等評分明顯升高且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s)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社會功能 心理功能 軀體功能 物質功能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30 65.88±6.92 80.06±8.49 65.15±6.28 82.73±8.53 64.44±6.72 77.11±7.25 67.48±6.56 79.59±8.02對照組 30 65.45±6.47 71.15±7.22 65.22±6.36 73.28±7.06 64.05±6.28 70.33±7.86 67.02±6.37 72.11±7.13 t -- 0.307 5.422 0.053 5.788 0.287 4.300 0.341 4.727 P -- 0.758 0.000 0.957 0.000 0.774 0.000 0.733 0.000
分析表3可知,觀察組并發癥率9.99%顯著低于對照組26.64%,P<0.05。

表3 兩組并發癥率分析[(n)%]
隨著我國護理事業的快速發展,“循證實踐”在醫療服務中受到重視,其中集束化護理服務作為體現循證醫學的護理模式,主張為患者提供經臨床實踐證明的最佳護理措施,保證高效、高標準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質量[6]。目前腫瘤患者輸液港治療較為普遍,能夠實現長周期持續性輸液治療,防范因為輸液導管更換多次引發的不適及不良反應,并減輕血管受到刺激性藥物導致的損傷,尤其適用于化療周期中,提高有效性和安全性[7-8]。而此期間展開集束化護理服務,了解到不良心理狀態對治療效果的影響,針對性展開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建立積極的心態接正確的認知[9-10]。同時認識到輸液港植入操作易出現失敗、感染及相關問題,需做好防范,保證患者配合同時,由專業護理人員操作,確保護理規范性和準確性,盡可能減少護理問題的發生。植入后仍需重視輸液港維護,了解到不規范生活行為的影響,如沾水、劇烈活動等導致脫落、堵塞、斷裂等情況,加強指導和監護[11]。輸液治療期間可能因藥物預計導致大關堵塞、導管破損導致血管夾閉綜合征,即風險較多,需指導患者實現自我輸液港保護能力改進,減少意外情況發生[1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3.33%高,并發癥率9.99%低,且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升高,提示采取集束化護理干預可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心態,主動參與到護理工作中,提高護理滿意度,且遵從循證醫學了解相關風險,主動防范有效減少并發癥,同時促使患者身心全方位改善,提高生活質量,護理價值較高。與[13]“觀察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意外拔管率、重新置管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干預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相近。
綜上所述,集束化護理在腫瘤患者輸液港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好,可提高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