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甜,王靜
(大理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云南 大理 671000)
腦卒中是嚴重危害我國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常見病,近年已上升至各種死亡原因之首[1]。腦卒中后患者常伴隨肢體活動不靈、言語功能障礙、吞咽困難、飲水嗆咳等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其中吞咽障礙發病率高達30%~45%[2],為保證基礎能量需要和口服給藥的準確性,預防胃腸功能的紊亂及吸入性肺炎,改善患者預后情況,常需要留置胃管。但是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由于是神志清楚的病人,活動自如,留置時間長,留置胃管的舒適性差,固定變得更難,若不能妥善固定胃管,會造成胃管移位、滑脫甚至胃液返流引起窒息等嚴重后果[3]。重插胃管不僅給患者增加痛苦、增加費用,而且重插胃管容易使胃黏膜出血、水腫的發生率大大增加[4]。所以我科通過使用新型改良固定留置胃管方法對比以往留置胃管的方法得出最佳適用于腦卒中吞咽困難病人的最佳固定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大理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住院病人。入選標準:(1)所有入選患者均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經MRI或CT確診;(2)意識清醒;(3)無經鼻留置胃管禁忌證;(4)患者或其家屬簽署留置胃管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臟器功能不全者、食管黏膜破損或潰瘍出血者及因其他原因要求中途放棄胃管置入者。選取符合上述條件的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100人,使用隨機對照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名。對照組:男性29人,女性21人,平均年齡為(65.9±8.17)歲,采用長短合適的棉線進行固定;觀察組:男性24人,女性26人,平均年齡為(66.52±8.39),采用改良胃管固定法固定。
1.1.1 對象選擇
住院期間在我科因腦卒中導致吞咽功能障礙的病人,需要長期留置胃管提供營養支持患者且家屬能配合。
1.1.2 篩查吞咽功能的方法
首先通過主觀資料了解病人近期是否進食進水,如果答案是否,那么護士將采取飲水實驗判定患者是否符合,病人取端坐位,用一定容量的水,讓病人飲下,觀察患者有無嗆咳,咳嗽,喘憋、音質聲音的,如果病人出現嗆咳、咳嗽、喘憋等誤吸現象,應立即停止進水,病人為吞咽功能障礙;如上述實驗未出現飲水誤吸,那我們將再進行洼田試驗;30mL的溫開水,告知病人像往日一樣一飲而盡,觀察患者飲水經過,時間,有五種情況:(1)一飲而盡、無嗆咳;(2)兩次以上喝完、無嗆咳;(3)一飲而盡,有嗆咳;(4)兩次以上喝完,有嗆咳;(5)嗆咳多次發生,不能將水喝完。
1.2 方法
對照組,對照組為傳統我科使用一條長短適度棉線以棉線中間位置在留置胃管固定部位打結后從固定鼻孔兩側經顴骨至耳廓至枕部再次打結并固定。
觀察組,改良胃管固定法,操作如下:按常規方法留置胃管后,首先選擇一條寬3cm、長9cm彈力膠帶,將此膠帶在寬1cm處橫向剪開至膠帶長的6cm處,膠帶長3cm×3cm貼于鼻翼,膠帶的下部分2cm×6cm處包裹胃管,膠帶的下部分1cm×6cm處纏繞胃管一圈后,粘貼于鼻翼,2cm×6cm膠帶將胃管整體包裹住,使胃管與膠布不易分離滑脫,再用1cm×6cm膠帶纏繞一圈貼于鼻翼,增強固定性;其次在胃管的彈力固定帶上分別穿入兩節長3cm的硅膠管,在為患者固定時,將兩側固定帶通過耳后,將壓脈帶移至耳廓處,于患者頜下打結,松緊度為容納兩指為宜。最后在胃管末端用中空小夾子固定于患者衣服或枕頭上。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對入選的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比較,年齡在35-82歲之間,住院天數在10-31天之間,其中男性53人,女性47人,性別采用χ2檢驗,年齡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提示P值均>0.05,說明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上無顯著性統計學差異,即二者具有可比性,結果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n)
2.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各項指標效果比較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胃管部分滑脫人數、固定材料污染數、耳廓壓瘡發生數均明顯減少,自感舒適例數明顯增多,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01);觀察組患者反復固定胃管例數較對照組明顯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4);觀察組患者胃管全部滑脫例數、面部壓瘡發生人數、固定材料打結部位松動例數及1周內更換胃管固定人數較對照組減少,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結果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效果比較
經過15個月在我科留置胃管患者數據收集分析后得出以下結論。
3.1 我科傳統使用棉線固定胃管,胃管部分胃管滑出,完全滑出都非常高。額頭固定法隨著患者體位變換活動,棉線在額頭的受力不均勻,松緊度也發生改變,胃管固定不牢,亦發生脫出[5]。同時棉線更容易遭到污染,患者因臉部油脂分泌旺盛,頭發易出油,當天氣炎熱甚至患者發熱史固定胃管棉線更容易潮濕,同時使用棉線固定胃管有時不僅壓迫皮膚耳廓造成皮膚發紅,瘙癢,甚至會出現淤血淤青,而且還會給病人帶來不舒適,頭部活動受限,甚至當棉線打結部位出現松動時,病人打噴嚏,或者咳嗽時不慎將胃管部分滑脫,甚至完全滑脫,給病人帶來再次留置胃管的痛苦,也給護理人員加大了工作量,也給醫療工作帶來了風險。
3.2 我科通過采用改良胃管固定法,通過數據不僅大大降低了部分滑管、完全滑管率,新型改良胃管固定法因為裁剪合適,采用肉色彈力膠布與松緊帶耳廓減壓相結合的方法代替傳統的棉線固定法進行比較。首先在膠布材質上的改變,改變后的膠布粘性強,更柔軟,膠布裁剪簡單,費用低廉,膠容易去除,固定牢靠。其次膠布固定方法上的改變,貼于皮膚的面積更小,與胃管的粘合更多,操作簡便。再有固定帶采用彈力固定,可隨意調節大小,耳廓處加用了硅膠管,加大耳廓與松緊帶之間的受力面積,達到減壓作用,避免了患者在長期留置胃管期間,固定帶對耳廓的壓力作用,防止壓瘡的發生。最后在胃管末尾處加用夾子,使胃管不易牽拉,三種固定方法同時使用,使胃管固定更牢固,不易滑脫,患者舒適度和美觀度增加。
綜上所述,我科利用改良胃管固定法,固定留置胃管方法,通過對比以往常用固定胃管方法胃管脫出導致反復插管增加了對病人鼻腔、食管、胃黏膜的刺激和損傷,增加了并發癥的發生和病人的痛苦,降低了護理質量,增加了護理工作量[6]更加能獲得患者及家屬的認可,固定更加牢靠,外形更加美觀,不易受到污染。舒適度高,材料經濟實惠,減少臨床費用,且操作更加簡單方便。保障了護理護理安全性,更能體現優質護理服務,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