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騰飛,段新秀,王元銀
(安徽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安徽省口腔疾病研究中心實驗室,安徽 合肥 230032)
乳牙由于解剖形態、組織形態的特點,以及兒童不能很好的清潔牙齒,導致乳牙的發病率較高,其中乳磨牙是齲齒發病率最高的牙位。而乳牙由于礦化程度較恒牙低,一旦發生齲壞,往往進展迅速,在去凈腐質后,一般近髓或者出現了穿髓。針對穿髓的患牙,目前較多的采用根管治療進行治療。但由于乳牙牙根存在著生理性的吸收,以及根管封藥的吸收,可能會導致乳牙根管治療的失敗[1]。所以盡量保存乳牙的活髓,對乳牙的治療以及長期保留具有積極意義[2]。
選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間,安徽省口腔醫院廬陽門診就診的乳磨牙深齲的兒童30位(乳磨牙深齲36顆),在去腐過程中穿髓的第一、第二乳磨牙36顆,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均包含18顆乳磨牙),實驗組采用iroot BP Plus,對照組采用Ca(OH)2,兩組采用活髓切斷術進行治療。
患兒年齡4-7歲,身體健康,無全身性系統性疾病;患牙無明顯松動及叩痛、無自發痛、無竇道,術前根尖片顯示牙根完整、未出現明顯根尖吸收,患牙在去腐的過程中穿髓,穿髓孔出血少或出血易止血。患兒家屬對活髓切斷術的治療過程以及術中術后的并發癥知情同意,患兒能夠配合、順利的完成治療。
橡皮障器械及材料、高速渦輪手機、慢速手機、球鉆、金剛砂車針、銳利的挖匙、樹脂充填器;iroot BP Plus,Ca(OH)2糊劑,玻璃離子水門汀,3M樹脂Z350;碧蘭麻、生理鹽水等。
首先對患牙采用碧蘭麻局部浸潤麻醉,上橡皮障以隔濕。實驗組患牙去凈腐質,見露髓孔,此時更換無菌手套,打開牙髓切斷無菌手術包,用高速渦輪手機開髓,揭去髓頂,然后用銳利的挖匙或大球鉆去除冠髓,操作中用0℃的生理鹽水降溫,避免損傷根髓。去凈冠髓后可見新鮮的創面,并有少量的出血,此時用生理鹽水棉球置于斷面5min止血。充分止血后,置入iRoot BP Plus,厚度以2mm為宜,上方用玻璃離子墊底,3M復合樹脂Z350充填。對照組則采用Ca(OH)2糊劑置于根髓斷面,其余操作同實驗組。所有治療操作均由同一位醫生完成,操作過程規范統一。
患者分別于活髓切斷術后第3、6、12個月復查,檢查治療牙有無冷熱刺激痛、自發痛、叩痛,牙齦是否紅腫、有無竇道。拍攝X線片,記錄牙周膜影像有無增寬,牙根有無吸收,根尖及根分叉有無暗影,牙根有無內吸收及外吸收的發生,恒牙胚上方硬骨板是否完整等。
若沒有出現上述癥狀,則視為治療成功;反之,則認為治療失敗。失敗的病例應改行根管治療術。
采用SPSS 13.0進行分析,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認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活髓切斷術后第3、6、12個月進行復查,通過第12個月的治療成功率來評價治療效果。在1年的實驗過程中,所有患兒都能按時復診,沒有出現失訪。其中iroot BP Plus組有1例出現了根尖暗影,轉行根管治療;Ca(OH)2組則有8例出現了牙根外吸收、根尖暗影等上述癥狀,轉行根管治療。iroot BP Plus組成功17例,治療成功率為94.4%;Ca(OH)2組成功10例,治療成功率為55.6%。通過兩組治療成功率的比較,發現iroot BP Plus組明顯高于Ca(OH)2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在活髓切斷術后第12月的成功率比較(卡方檢驗)
牙髓對牙齒的感覺、營養功能以及牙齒的發育具有重要意義。乳牙的牙髓組織血運豐富、組織疏松,感染易擴散,然而,如果及時治療,炎癥也容易控制和恢復,其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和修復功能。這為臨床上采用的活髓切斷術提供了生物學基礎[3]。在齲病及牙髓病的治療中,切除被感染的牙髓組織,同時在牙髓斷面上放置蓋髓劑,以保留尚未被感染的正常牙髓,這就是我們熟知的活髓切斷術。Zarrabi等發現活髓切斷術可以在蓋髓材料的下方形成一道“屏障”,也就是所謂的牙本質橋,其可以使剩余的牙髓組織避免受到外界的細菌感染[4],這也是活髓切斷術成功與否的判斷依據之一。而活髓切斷術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蓋髓劑的選擇。
理想的蓋髓劑應具有以下特點:對牙髓無刺激,可以促進形成修復性牙本質,優良的抗菌性能,防止牙髓組織再次受到細菌的感染、以及生物兼容性[5-6],同時,還應該具有誘導牙髓細胞的分化的能力[7]。本實驗選取臨床上較為常用的Ca(OH)2和iRoot BP Plus兩種蓋髓劑進行對比研究。
Ca(OH)2是臨床上常用的蓋髓劑之一,其呈堿性,具有殺菌能力,尤其對根管內的厭氧菌效果顯著,其生物相容性好。其中的鈣離子對形成羥基磷灰石結晶有很好的促進作用[8]。在本實驗中,Ca(OH)2組有8例失敗病例,分析其原因,可能是Ca(OH)2對牙髓細胞有刺激作用,其覆蓋下的牙髓可能出現退行性變、纖維化、鈣化,預后不穩定[9],且邊緣封閉性差,誘導形成的鈣化橋具有多孔結構,容易引起炎癥反應。同時,氫氧化鈣可能會增加牙髓細胞中的破骨細胞活性,從而導致乳牙牙根內吸收的發生。
iRoot BP Plus是一種新型的蓋髓材料,其主要成分有硅酸三鈣、雙硅酸鈣、磷酸鈣、鉭氧化物和氧化鋯[10]。當這種生物材料在遇到環境中的水分時,其中的硅酸三鈣和雙硅酸鈣會發生水合反應,生成硅酸鈣鹽水凝膠和氫氧化鈣,然后氫氧化鈣與磷酸鈣作用產生羥基磷灰石[11-12],這正是牙齒硬組織的基本組成部分。iRoot BP Plus細胞毒性較小,對牙髓細胞沒有刺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時,由于其在固化的過程中持續釋放OH-,是周圍環境的PH值升高,故對常見的細菌具有很高的抗菌作用。
在對人牙髓細胞的培養實驗中發現,iRoot BP Plus可以促進人牙髓細胞的增殖,粘附、遷移和附著。并在牙髓暴露的位置誘導形成修復性牙本質橋[13],從而保護牙髓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這些過程在牙髓修復的初始階段具有關鍵作用[14]。
有學者用iRoot BP Plus對比格犬的牙齒進行活髓切斷,在術后3個月拍攝X線片時,在蓋髓藥物與牙髓斷面接觸的部位可以觀察到鈣化橋的形成[15]。同樣,在體外試驗中發現,iRoot BP Plus可以誘導礦化以及人牙髓細胞分化成牙本質細胞相關基因的表達[16]。Zhang等人發現iRoot BP Plus能顯著上調堿性磷酸酶(ALP)的活性以及牙本質唾液磷蛋(DSPP)、牙髓細胞的牙本質基質蛋白-1 (DMP-1)、骨鈣素(OCN)的表達。這些基因與礦化和成牙本質細胞分化有關[17-18]。
由此可見,在活髓切斷術中,iRoot BP Plus在邊緣封閉、抗菌以及誘導牙本質、牙髓細胞分化等方面優于Ca(OH)2,在臨床應用中具有很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