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王娟
(江津區中醫院,重慶 400000)
突發性腦出血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其發病機制復雜,與腦內微血管破裂和血壓突然升高有關,在40-70歲中老年人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以昏迷、嘔吐、意識障礙等癥狀為主要表現,具有起病急、致殘率高、預后差的特點,嚴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1]。當前在治療突發性腦出血時,通常以對癥治療為主,但是患者容易出現諸多并發癥如肺部感染、腦水腫等,無法獲得滿意效果[2]。因此,本文對針對性急救治療運用在突發性腦出血患者中的臨床價值進行了探討,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間收治的60例突發性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30例。觀察組出血量30-100mL,平均(64.5±20.6)mL,年齡40-79歲,平均(59.1±10.5)歲,其中10例為女性、20例為男性;對照組出血量35-110mL,平均(65.3±20.9)mL,年齡41-80歲,平均(59.3±10.6)歲,其中12例為女性、18例為男性。入選標準:(1)符合臨床診斷標準,且經顱內MRI或CT檢查確診;(2)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3)臨床資料完善。排除標準:(1)中途放棄或退出治療者;(2)合并重癥心梗者;(3)合并惡性腫瘤者;(4)臨床資料缺失者。兩組的出血量、年齡等資料無可比性(P>0.05)。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急救治療,即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對患者的意識昏迷程度進行判斷,給予患者氧氣支持,使呼吸道保持通暢,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并且運用藥物治療,包括降低顱內壓、穩定血壓、營養神經、抗生素以及胃黏膜保護劑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則采用針對性急救治療,具體如下:1初步評估患者病情,盡量避免搬動患者,對于合并嘔吐或意識不清的患者,應該將頭部偏向一側,對口腔嘔吐物進行清理,盡量避免喂水或喂藥,預防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對于合并抽搐者,在患者上下兩齒間放置軟布,預防咬舌;2對患者的呼吸、脈搏以及血壓進行測量,對患者的瞳孔變化進行觀察,查看是否有抽搐、惡心、頭痛等癥狀,使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暢,若患者意識清醒,則取半臥位,促進腦部靜脈血回流,使腦水腫減輕;若患者合并意識障礙,則去掉枕頭,使患者保持平臥位,頭部偏向一側,對口咽鼻分泌物進行清理,取出義齒,對患者的衣領褲帶進行松解,必要的情況下,給予高流量吸氧,使腦缺氧情況得到改善;3迅速建立靜脈通道,運用藥物對患者進行降壓治療,包括利血平、酚妥拉明以及硝普鈉等,通常降低舒張壓30mmHg,收縮壓下降1/3,并且運用監護儀密切監測患者的心率、血壓變化,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
觀察以下指標:(1)神經功能。運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表(NIHSS)分別于治療前后評價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得分越高,則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2)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你腦水腫、肺部感染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并且計算并發癥發生率。
評價治療效果:(1)優。與治療前相比,NIHSS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為0級,且恢復生活自理能力;(2)良。病殘程度為1-3級,且NIHSS評分較治療前減少46%-90%;(3)可。與治療前相比,NIHSS評分減少18%-45%;(4)差。患者處于植物生存狀態或NIHSS評分減少<18%[3]。
本次研究數據由SPSS 20.0軟件分析,組間計數和計量資料比較分別行χ2和t檢驗,以P<0.05表示有差異。
觀察組的治療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n(%)]
兩組治療前的NIHSS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NIHSS評分低,組間對比差異明顯 (P<0.05),見表2。
表2 兩組NIHSS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NIHSS評分比較(±s,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30) 28.45±3.27 12.83±2.44觀察組(n=30) 28.51±3.19 5.42±1.01 t值 0.863 9.754 P值 >0.05 <0.05
相比較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對比[n(%)]
突發性腦出血是急診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大部分患者發病前無明顯征兆,一些患者可合并嘔吐或劇烈頭痛癥狀,出血后血壓明顯升高,在發病后數小時或數分鐘內,臨床癥狀可達到高峰,并且出血位置和出血量的不同對患者的影響也存在著一定的區別[4-8]。因為突發性腦出血患者病情特殊,在發病1-3h內病情可出現惡化,所以在短時間內準確判斷患者病情,并且采取有效治療措施,對減少并發癥和改善患者預后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9-10]。在搶救期間,為了預防患者出現休克、腦出血等癥狀,應該合理選擇藥物,比如脫水劑、利尿劑以及甘露醇等,不僅可以降低血壓水平,還不會對患者產生較大的影響,具有較高的安全性[11]。同時,因為腦水腫和顱內血腫誘發腦疝形成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對于出現呼吸不規律或早期呼吸衰竭的患者,應該及時行氣管插管,并且使顱內壓降低,預防缺氧導致的腦水腫而使患者病情加重[12]。此外,及時給予患者CT檢查,對患者的出血部位和出血量進行判斷,制定針對性治療措施,盡量縮短搶救治療時間,減輕神經功能損傷,從而使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提高[13-15]。
綜上所述,在突發性腦出血患者的急診治療中,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制定針對性急救方案,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神經功能,預防并發癥,還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從而改善患者預后,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