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冬萍
(佛岡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廣東 清遠 511600)
在新生兒群體中,聽力障礙屬于一種十分常見的先天性障礙,在眾多先天缺陷中占有較高的比例。聽力障礙的出現會對新生兒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產生嚴重影響,所以早期采取有效的診斷措施和檢測措施確認新生兒的聽力狀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在及時發現聽力障礙的情況下及時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繼而促使新生兒更快的恢復至正常狀態?,F如今,我國篩查新生兒聽力工作仍然處于摸索狀態,在聽力篩查過程中,多種因素均會對聽力篩查結果準確性產生影響,比如心理、身體、環境等。新生兒撫觸屬于新型保健服務模式之一,因人們健康觀念的轉變而使其受到了廣泛歡迎。因撫觸可以刺激神經末梢的感受器,引起神經沖動,經由脊髓傳到腦部,讓人產生松弛舒暢的感受,所以通過撫觸,不但可以刺激孩子的感覺器官,更能夠調節情緒反應,達到平衡,促使新生兒處于更加容易睡眠的狀態。本研究于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期間從我院選取300例順產出生,體重正常,無窒息的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則分析了撫觸對聽力篩查初篩效果的影響。
2019年8 月至2020年1月期間,從我院選取300例順產出生,體重正常,無窒息的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為原則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50例,對照組單純行常規篩查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行常規篩查、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撫觸護理。對照組男性與女性分別有78例和72例,胎齡37-42周,平均(39.22±2.31)周,日齡3-5天,平均(4.01±0.23)天,體重介于2500g~4000g之間、平均(3121±21.55)g。觀察組男性與女性分別有83例和 67例,胎齡 37-42周,平均 (40.66±2.11)周,日齡 3-5天,平均 (4.11±0.19)天,體重介于 2500g~4000g之間、平均(3112±22.56)g。統計學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對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單純行常規篩查和常規護理,具體方法包含及時更換尿布、對包被的松緊程度予以檢查、喂奶等。
觀察組在行常規篩查、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撫觸護理。撫觸護理具體方法如下:于新生兒出生1天后進行撫觸護理,1天2次,具體展開時間為沐浴后和進食后1h。展開相關檢查前,挑選較為安靜的環境,有效控制噪音和溫度。要求護理人員在進行撫觸護理前修改指甲、清洗雙手,并涂抹潤膚油,撫觸時動作輕柔,力度適中,持續15min,在新生兒出現不適應癥狀時立即停止。采用棉簽將新生兒耳道分泌物擦拭干凈后將新生兒頭偏向一側,耳向上,護理人員向后下方輕輕拉耳垂,通過MAICO 客觀聽力篩查儀探頭輕放在外耳道進行聽力篩查。若顯示屏顯示為“通過”即表示通過,若顯示“未通過”即表示不通過,針對不通過新生兒進行重復測試,三次未通過則提示為初篩陽性。
比較兩組初篩通過率、初篩成功率以及新生兒測試狀態。通過MAICO 客觀聽力篩查儀探頭輕放在外耳道進行聽力篩查。若顯示屏顯示為“通過”即表示通過,若顯示“未通過”即表示不通過,初篩成功率=兩次篩查成功例數之和。新生兒測試狀態可分為三個評價等級,即優、良、差,其中優主要指篩查過程中新生兒始終處于安靜狀態;良主要指篩查過程中新生兒左右輕輕搖晃頭部;差主要指篩查過程中新生兒處于躁動狀態,哭鬧。優良率=優占比+良占比[1]。
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比較分析,觀察組初篩通過率、初篩成功率顯著較高,其中對照組初篩通過率、初篩成功率分別為123(82.00%)、135(90.00%);觀察組初篩通過率、初篩成功率分別為144(96.00%)、148(98.67%)差異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1所示。

表1 兩組初篩通過率、初篩成功率組間比較(n,%)
對照組新生兒測試狀態優良率為84.67%,觀察組新生兒測試狀態優良率為93.33%,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2所示。
表2 兩組新生兒測試狀態組間比較(±s)

表2 兩組新生兒測試狀態組間比較(±s)
組別 病例數 差 良 優 優良率對照組 150 23(15.33) 47(31.33) 80(53.33) 127(84.67)觀察組 150 10(6.67) 14(9.33) 126(84.00) 140(93.33)χ2 / / / / 5.754 P////0.000
聽覺系統內傳音、感音、對聲音綜合分析能力的神經系統發生器質性或功能性障礙的情況稱之為聽力障礙,聽力障礙的出現會導致聽力不同程度的減弱,以耳鳴、聽覺過敏、耳聾以及幻聽為主要臨床癥狀[2]。聽力障礙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從而使孩子在智力、認知、人際交往、社會適應及個性與情緒方面的發展受到嚴重的阻滯。若聽力篩查不及時,則可能導致患兒錯過最佳的干預及治療時間,甚至導致患兒徹底失聰,因此早期篩查聽力障礙,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則對患兒病情康復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對新生兒實施聽力障礙篩查的過程中,由于測試時間、新生兒測試狀態、新生兒外耳道情況等多種因素會對聽力篩查結果的準確性產生影響,所以積極優化新生兒聽力篩查過程中的狀態,提升篩查通過率,減少重復篩查,緩解家庭與社會經濟負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3]。
本文研究結果提示,與對照組比較分析,觀察組初篩通過率、初篩成功率顯著較高,其中對照組初篩通過率、初篩成功率分別為123(82.00%)、135(90.00%);觀察組初篩通過率、初篩成功率分別為144(96.00%)、148(98.67%)差異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新生兒測試狀態優良率為84.67%,觀察組新生兒測試狀態優良率為93.33%,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撫觸屬于新型保健服務之一,采用舒適撫觸有效刺激了新生兒的皮膚與情感,而這類刺激通過皮膚感受器傳輸至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了較好的心理反應。換言之,撫觸可穩定新生兒的情緒,緩解焦慮,提升了新生兒的睡眠質量,促使新生兒在測試期間處于良好狀態[4-8]。
綜上所述,在新生兒聽力篩查過程中應用撫觸會對初篩效果產生巨大影響,即可顯著提升初篩通過率、初篩成功率,且改善了新生兒測試狀態,建議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