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盈英
(蘇州市第九人民醫院藥劑科,江蘇 蘇州 215000)
肝癌是一種常見的,致死率極高的惡性腫瘤,致死率在惡性腫瘤中排名第四[1]。隨著環境污染和病毒感染(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不斷盛行,肝癌的發病率持續居高不下,已成為危害全球人類健康的重要公共健康問題[2]。手術切除、肝移植、射頻消融術和化療藥物(索拉非尼)是目前治療肝癌的只要措施[3]。然而,診斷不及時、肝癌的轉移和復發及藥物的副作用和耐藥性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目前的臨床治療效果[4,5]。研究表明,肝癌的中位生存率僅1年左右[6]。因此,尋找安全有效的抗肝癌藥物及治療方案迫在眉睫。
天然產物因其結構新穎、安全、含量豐富,成為尋找抗腫瘤藥物的重要資源。木犀草素(Luteolin,Lut)和白藜蘆醇(Resveratrol,Res)為廣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且被認為基本無毒的天然產物,除了具有廣泛的抗炎、抗氧化作用外,也是公認的抗癌天然產物[7,8]。木犀草素可誘導人肺癌、結腸癌和肝癌細胞周期停滯,促進細胞老化和凋亡[9]。白藜蘆醇則可有效抑制乳腺癌、食管癌和肝癌的生長、擴散和轉移[10]。但因其生物利用度低,療效欠佳,單獨大劑量使用,亦可能產生耐藥性等缺點,嚴重限制了其臨床應用。期研究發現,木犀草素和白藜蘆醇聯用可通過協同抑制NF-κB的激活,發揮高效抗肝癌細胞(HepG2)生長的作用。本實驗旨在探討木犀草素和白藜蘆醇聯用的體內抗肝癌活性及機制。
SPF級 BALB/c裸鼠 (4-6周齡;18-22 g)共計 15只,均購自蘇州大學實驗動物中心,置恒溫(25±2)℃、恒濕、無菌獨立通風籠中飼養,適應性飼養一周后開始試驗;人肝癌細胞株(HepG2)購自江蘇凱基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細胞培養于DMEM完全培養基(含10% FBS和1%青霉素/鏈霉素)中,并置于37 ℃、5% CO2的飽和濕度的培養箱中維持生長;木犀草素、白藜蘆醇、索拉非尼均購自美國Sigma公司;FBS、DMEM高糖培養基和100×青霉素/鏈霉素均美國Hyclone公 司;GAPDH、NF-κB、p-NF-κB、Bcl-2、Bcl-2、Bax、和Caspase-3抗體均購自英國abcam公司;ECL顯色試劑盒、逆轉錄試劑盒和通用RT-PCR試劑盒均購自上海Beyotime公司。本研究方案獲得動物倫理委員會批準。
胰酶消化HepG2細胞,臺盼藍染色并計數,每只BALB/c裸鼠腋下注射100 μl細胞懸液(約含1×106個HepG2細胞)。待腫瘤體積生長至50 mm3左右時,動物被隨機分成5組,每組3只裸鼠,分別為:溶劑對照組(Vehicle),動物每天灌胃相同體積的生理鹽水;木犀草素組(50 mg/kg),動物每天灌胃給予50 mg/kg的木犀草素水溶液;白藜蘆醇組(100 mg/kg),動物每天灌胃給予100 mg/kg的白藜蘆醇水溶液;聯合用藥組(Lut50 mg/kg + Res100 mg/kg),動物每天灌胃給予50 mg/kg木犀草素和100 mg/kg白藜蘆醇的混合水溶液;陽性藥組(Sorafenib,30 mg/kg),動物每天灌胃給予30 mg/kg的索拉菲尼水溶液,持續3周。實驗期間每隔4天記錄一次裸鼠腫瘤體積和體重。腫瘤體積 (mm3)=L1×(L2)2×0.5236,L1和L2均有游標卡尺測量獲得,其中L2為腫瘤短直徑,L1為腫瘤長直徑。給藥3周后,腹腔注射過量戊巴比妥鈉(200 mg/kg)對動物進行安樂死,然后剝離腫瘤組織,記錄大小并保存在-80℃冰箱中用于后續Western blot實驗。
TRIzol提取腫瘤組織總RNA,Nano1000測定RNA濃度,同時確保A260/A280在1.8-2.0范圍內,逆轉錄及RT-PCR步驟均參考試劑盒說明書。引物序列見表1,引物均由上海生工設計合成。以GAPDH作為內參。使用2-ΔΔCt法計算目標基因的相對表達。

表1 PCR引物序列
稱取適量腫瘤組織,使用手持式勻漿器在RIPA裂解液中勻漿,4℃ 12000 rpm離心15 min,BCA法測定蛋白上清的濃度。使用8-10% SDS-PAGE分離不同分子量的蛋白,將分離后的蛋白電轉移至活化后的PVDF膜上,5%脫脂牛奶室溫封閉1-2 h,TBST清洗30s后,轉移至稀釋好的一抗溶液中,4℃孵育過夜;次日使用TBST清洗PVDF膜三遍,每次5min,將膜轉移至稀釋好的HRP標記二抗溶液中,室溫孵育1-2 h,TBST清洗(3次,每次5min),ECL顯色液顯色并拍照。以GAPDH作為內參對蛋白進行均一化比較,使用Image J進行半定量分析。
給藥3周結束后,剝離腫瘤組織并稱重,結果發現,Lut(50 mg/kg)、Res(100 mg/kg)、Lut(50 mg/kg)+Res(100 mg/kg) 和Sorafenib (30 mg/kg)組與溶劑對照組相比,腫瘤組織明顯減小,其中Lut(50 mg/kg)+Res(100 mg/kg)組最為明顯,其效果優于陽性對照藥 (Sorafenib)(圖1A);Lut(50 mg/kg)、Res(100 mg/kg)、Lut(50 mg/kg)+Res(100 mg/kg)和Sorafenib(30 mg/kg)組腫瘤質量分別為:(0.43±0.03)g、(0.40±0.05)g、(0.21±0.03)g和 (0.28±0.06)g,與溶劑對照組(0.59±0.05)g顯著降低(P均<0.05),其中Lut(50 mg/kg)+Res(100 mg/kg)組腫瘤質量顯著低于Sorafenib(30 mg/kg)組(P<0.05)(圖1B);在治療過程中,各給藥組可顯著抑制移植瘤的生長,其中Lut(50 mg/kg)+Res(100 mg/kg)抑制效果最為顯著(圖1C),各給藥組小鼠體重與溶劑對照組相比,略有減輕,但無統計學意義 (P均 >0.05)(圖1D)。

圖1 Lut、Res對裸鼠皮下肝癌移植瘤生長的抑制作用
各給藥組與溶劑對照組相比,腫瘤組織中NF-κB活性被顯著抑制,Bcl-2的mRNA及蛋白水平顯著下調(P均<0.05),而Bax和Caspase-3的mRNA及蛋白水平顯著上調(P均<0.05),其中Lut(50 mg/kg)+Res(100 mg/kg)組的效果最為顯著,展現出較好的體內協同作用。見圖2、圖3和表2。

圖3 Lut、Res對腫瘤組織中p-NF-κB、Bcl-2、Bax、Caspase-3表達的影響
表2 腫瘤組織中p-NF-κB、Bcl-2、Bax、Caspase-3表達比較(±s)

表2 腫瘤組織中p-NF-κB、Bcl-2、Bax、Caspase-3表達比較(±s)
注:與Vehicle組相比,*P<0.05;與Lut組相比,#P<0.05;與Res組相比,&P<0.05。
Groups p-NF-κB Bcl-2 Bax Caspase-3 Vehicle 100 100 100 100 Lut 62.03±8.34* 73.22±9.68* 232.44±15.75* 193.65±12.34*Res 58.12±7.62* 66.93±8.54* 254.35±17.66* 211.35±14.89*Lut+Res 28.91±5.12*#& 19.11±4.63*#& 423.89±26.99*#& 342.67±22.79*#&

圖2 Lut、Res對腫瘤組織中NF-κB、Bcl-2、Bax、Caspase-3mRNA含量的影響
據報道,全球每年新增肝癌患者超過70萬人,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和手段,死亡率也一直居高不下[11]。近年來,藥物聯合抗癌成為研究的熱點,為藥物治療肝癌帶來新的希望?;谇捌隗w外研究結果,本實驗首次發現Lut(50 mg/kg)與Res(100 mg/kg)聯合給藥可顯著抑制裸鼠皮下肝癌移植瘤生長,具有一定的協同抗肝癌作用。
核轉錄因子(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腫瘤組織中異常表達并參與多種基因的調控,其中包括細胞增殖、凋亡、血管再生、轉移和耐藥相關基因[12-14]。研究發現,抑制NF-κB的激活可有效治療膀胱癌和黑色素瘤[13,15]。木犀草素和白藜蘆醇作為兩種常見的天然產物,體內外均有較好的抗癌活性。Chen等[16]發現,腹腔注射給予50 mg/kg木犀草素可顯著抑制裸鼠食管癌移植瘤的生長。Ji等[17]研究顯示,灌胃給予100mg/kg的白藜蘆醇可有效抑制小鼠體內結腸癌細胞的轉移。前期體外實驗發現,20 μmol/L Lut+25 μmol/L Res可協同抑制HepG2內NF-κB的激活,有效誘導細胞凋亡,展現優異的協同抗肝癌的作用。但其體內聯用是否具有同樣的藥效,通過何種機制起效及是否同樣存在協同作用,有待進一步考證。因此,本研究選取體內具有抗癌活性的木犀草素和白藜蘆醇給藥劑量,探討Lut(50 mg/kg)+Res(100 mg/kg)的體內抗癌活性及機制。與體外研究結果一致,Lut(50 mg/kg)+Res(100 mg/kg)可協同抑制裸鼠皮下肝癌移植瘤的生長且效果優于陽性對照藥(Sorafenib)。與體外機制研究相似,這種抗癌作用與抑制NF-κB的激活密切相關,抑制腫瘤細胞內NF-κB的激活,進而誘導凋亡相關蛋白的表達,介導了這種抗癌作用。但木犀草素聯合白藜蘆醇通過何種方式和途徑協同抑制NF-κB的激活,有待進一步研究。
白藜蘆醇是一種天然的,被公認的Sirt1激動劑。研究發現,Sirt1與NF-κB間存在調節關系,激活的Sirt1可作用于NF-κB的p65亞單位,使其Lys310的乙?;浇档?,進而抑制其轉錄活性[18,19],發揮負向調節的作用,即激活的Sirt1可通過抑制NF-κB的轉錄活性。因此,我們推測白藜蘆醇可通過激活腫瘤細胞內的Sirt1,進而抑制NF-κB核轉錄活性。Ma等[20]研究發現,木犀草素也存在潛在的Sirt1激動活性,并可通過激活Sirt1誘導人非小細胞肺癌細胞的凋亡。除此之外,木犀草素對IKKβ/IκBα/NF-κB炎癥信號通路也有負向調節的作用,并展現出較好的血管炎癥作用[21]。因此,木犀草素可能是可通過激活Sirt1和抑制IKKβ/IκBα/NF-κB雙向協同抑制NF-κB的激活。綜上,我們推測,木犀草素和白藜蘆醇聯用可能通過聯合激活Sirt1和抑制IKKβ/IκBα/NF-κB信號通路,進而雙重抑制瘤細胞內NF-κB的激活,發揮協同抗肝癌的作用,但具體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木犀草素(50 mg/kg)和白藜蘆醇(100 mg/kg)聯用較單獨治療具有更好的體內抗肝癌效果,其作用甚至優于陽性對照藥(Sorafenib)。機制研究顯示,這種協同抗肝癌作用與抑制腫瘤細胞內NF-κB的激活,促進肝癌細胞凋亡(抗凋亡蛋白Bcl-2下調,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上調)密切相關。同時,鑒于木犀草素和白藜蘆醇的安全性高、自然界含量豐富等優勢,這種聯合治療方式也展現出良好的臨床治療和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