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福英
(玉林市福綿區人民醫院,廣西 玉林 537023)
糖尿病是終身性的一種疾病,有著并發癥發生率高、危害大等特點,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威脅[1]。根據調查顯示,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增加趨勢[2],然而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并不是很理想,主要是因為只有在特殊情況下糖尿病患者才會住院治療,大部分時間是居家治療。本次研究宗旨在總結居家治療糖尿病患者的護理與健康教育措施,以下為詳情數據報告。
選擇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間居家治療的15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下文研究對象,以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入選標準:(1)依從性良好,且表示積極配合患者;(2)均符合糖尿病的相關診斷標準[3]。排除標準:(1)已經發生并發癥患者;(2)不能進行有效溝通患者。對照組中,男40例,女35例,年齡35~65歲,平均(50.0±8.2)歲,病程2~13年間,平均(7.5±1.7)年;實驗組中,男38例,女37例,年齡37~65歲,平均(51.0±8.4)歲,病程3~15年,平均(9.0±1.9)年。將以上數據信息輸入統計學軟件中進行比較,結果顯示P>0.05。
1.2.1 對照組
本組75例患者應用常規護理:(1)心理護理。受到疾病折磨,患者心理狀態較差,告知患者良好心態重要性,通過培養興趣愛好陶冶情操,保持積極樂觀心態;(2)飲食護理。向患者講解飲食與糖尿病之間的關系,讓患者認識到不良飲食帶來的危害,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提供飲食指導,促使患者養成健康、科學飲食方案;(3)運動護理。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最佳運動方案,并講解運動重要性,提高患者對運動重視程度,并叮囑患者堅持做運動。
1.2.2 實驗組
本組75例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健康教育:(1)心理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發生、發展過程中心理因素占有重要地位,負面情緒會導致機體中糖激素水平增加,進而血糖異常。耐心疏導患者不良心理狀態,站在客觀角度講解糖尿病會引起的并發癥、危害等知識,讓患者認識到糖尿病雖然是終身性疾病,但是各種并發癥是可以預防的,促使患者積極配合護理,保持良好心態。(2)飲食健康教育。科學合理的飲食在維持血糖中有著重要作用,并改善脂代謝紊亂、高血壓,根據患者實際狀況制定針對性飲食方案,并指導患者學會根據病情變化調整飲食,嚴格限制甜食的攝入量,多食用纖維素含量豐富的蔬菜,少吃或不吃高膽固醇食物。飲食原則為合理控制總熱量、少吃多餐、定時定量、平衡膳食、選擇多樣化。脂肪攝入量<30%、碳水化合物攝入量55%~60%、蛋白質攝入量15%~20%,若食用含有淀粉的食物應將其算為主食,同時去除同量米飯量,總量均衡;適當食用蔬菜,多吃葉莖類蔬菜,根塊莖類食物應少吃;黑木耳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素,不僅可以軟化血管,也能讓患者有飽腹感,因此可以多吃;葷菜以高蛋白低脂肪為主,豬肉與羊肉要少吃;在下午3h~4h食用一種低糖水果,如獼猴桃、蘋果等,不吃反季、熱帶水果,以應季水果為主;零食與可榨油的堅果一定要少吃;晚餐后不吃東西。在烹飪時可摻加粗糧,以免血糖過高;烹飪時少放鹽、油,油量不超過25g,首選植物油;烹飪方式以燜、煮等為主,少吃煎炒、爆炒、勾芡食物。定時定量進餐,養成科學進食的好習慣,吃飯前可先喝一些湯,米飯盡量一次性盛好,細嚼慢咽,不吃剩飯剩菜,更不要一邊吃飯一邊看書、看電視等,專心吃飯。(3)藥物健康教育。詳細講解藥用的方法、劑量等,并告知患者用藥后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并講解預防、處理藥物副作用的方法;介紹保存胰島素的方法、注射部位等,在進餐前30min皮下注射胰島素;每天定時監測血糖變化,并做好記錄。
比較兩組患者依從性、生活質量(使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4-5]評定患者生活質量,得分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
研究獲取數據資料均錄入SPSS 19.0版本的統計學軟件中實施對比。計數型指標使用n/%表示,用獨立樣本卡方進行檢驗;計量型資料用平均數±標準差(±s)的形式表示,用t檢驗計算器,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合理運動、自我監測、科學飲食、遵守醫囑依從性比對照組高,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1。

表1 依從性的對比(%,n=75)
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得分比對照組高,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2。
表2 生活質量的對比(±s,分)

表2 生活質量的對比(±s,分)
分組 社會功能 軀體疼痛 軀體功能 情感角色 活力 精神健康 總體健康對照組 (n=75) 43.4±6.1 41.2±5.5 43.0±5.9 44.7±6.5 45.1±6.8 44.1±6.3 42.2±5.7實驗組 (n=75) 64.7±10.0 58.5±8.8 65.1±10.3 63.1±9.5 53.3±8.6 64.4±9.7 63.0±9.3 t 15.748 14.437 16.124 13.843 6.477 15.200 16.51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糖尿病是一種只能控制卻不能被治愈的疾病,因此患者的護理工作格外重要[6]。現人們生活水平明顯提升,飲食結構、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這也就導致糖尿病發病率逐漸增加,糖尿病主要癥狀為“三多一少”[7-8],當病情嚴重時會導致心腦血管等病變,患者生命安全受到極大威脅。
通過上文結果1可知,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健康教育后患者合理運動、自我監測、科學飲食、遵守醫囑依從性明顯提升,由此可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較高。我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不理想,也就導致病情控制不佳,常規護理內容較為籠統,并不能滿足患者對疾病知識的需求。健康教育是指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一項社會教育活動,讓患者自覺的選擇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減輕了疾病對健康造成的危害,進而促進患者健康[9-10]。心理、飲食、藥物與糖尿病之間有著密切關系,不良心理狀態可加重病情,而不良飲食、用藥不當不僅不會起不到治療效果,反而會加重病情,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后可讓患者認識到良好心態、健康飲食等重要性,從而自覺改正不良飲食、保持良好心態等,自我管理能力提升;通過上文結果2可知,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健康教育后患者生活質量提升,健康教育核心是讓患者樹立健康意識,積極糾正不健康行為,使其養成良好行為[11-12],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所以病情控制較好,隨之生活質量也會提升。
總而言之,居家治療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和健康教育有著重要意義,可有效提高自我管理、生活質量,具有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