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吉林省分行 袁博
長春蓮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地處長春、吉林兩市之間,位于長吉一體化核心區域的中心地帶,地理位置優越,規劃控制面積417平方公里,由英俊鎮、泉眼鎮、勸農山鎮和四家鄉組成。長春市政府早在2008年就將蓮花山度假區列入“長東北開發開放先導區”。2009年,蓮花山度假區被列入國家圖們江區域合作規劃范圍,在享有大量先行先試優惠政策的同時,擔負起長吉地區產業和經濟一體化的重任。
目前,蓮花山度假區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產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推進,人居環境持續優化,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發展后勁明顯增強。
采用SWOT分析法主要是基于蓮花山度假區地理、資源、交通和政策扶持優勢,根據內部能力和外部因素分析可能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與度假區競爭對手作比較,制定度假區的最佳產業發展策略(見表1)。

表1 蓮花山度假區優勢、劣勢、發展機遇和主要挑戰分析
通過SWOT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長春蓮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在交通、資源、地理、環境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發展優勢。能夠合理地利用內部優勢與外界因素來打造個人旅游品牌特色,同時需要注意外部因素和自身劣勢帶來的困境與挑戰,在穩定發展旅游產業的同時,注重多產業協同發展。未來可以采取以下發展策略:大力開發規劃旅游產業和生態農業,協同發展會展業、養老服務業等產業,形成以旅游產業和生態農業為動力,養老服務業和會展服務業為輔助,旅游服務設施建設為保障的產業發展格局,為區域經濟發展打造新的引擎,將度假區打造成吉林省乃至東北知名的宜游、宜養、宜居的綜合型旅游開發區。
2.1.1 森林生態旅游
度假區地貌類型豐富,包括丘陵、階地、河漫灘等,生態環境保護得較好,具有豐富的森林、山、水資源,以此作為自身優勢來滿足旅游者親近大自然的需求,在二道區的東部區域進行休閑度假區的相關開發。
一是可在度假區山地區域,保證游客安全的情況下,開發相應的山地攀登,動植物觀賞、學校生態夏令營等休閑娛樂活動。
二是在度假區的東部山林區域,開發野外休閑娛樂活動和拓展訓練活動,如攀巖、射擊比賽和家庭釣魚等活動。
2.1.2 冰雪旅游
蓮花山度假區可以憑借長春當地的自然資源,開發相應的冰雪旅游的游樂區域和冰雪旅游項目。
一是可以借助度假區冬季的自然雪景作為旅游景觀,在相應區域開展冰燈、冰雕、雪雕等具有觀賞價值的冰雪觀光旅游產品。還可以呼吁游客積極參加以冰雪為主題的攝影大賽,度假區可定期開展冰雪藝術晚會、雪地生存比賽和雪原生活體驗等活動,使游客身臨其境,以此發展自身的旅游特色。
二是從競技層面為滑雪運動者們提供全新的體驗。為喜歡競技活動的游客開設雪地狩獵、滑冰、滑雪、雪地賽車等競技運動項目,以滿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增加滿意度和忠誠度。
2.1.3 歷史文化與民族風情旅游
度假區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多彩多姿的民俗風情,為了滿足更多游客的需求,蓮花山度假區開設了很多具有民俗文化的景點,將遼金文化、滿清文化、朝鮮族文化以及各地的民俗風情最大程度地展現給游客,使其在休閑娛樂的同時還能感受不同的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度假區將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民俗文化進行自然合理的融合,提高自身的獨特吸引力與市場競爭力。
一是可以開設專門的民俗村,展示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工具、食品等,如朝鮮族的服裝、首飾、冷面、泡菜等;薩滿文化的薩滿面具、鼻煙壺等;滿清時期的服飾、文墨畫卷等,打造相應的旅游文創產品供游客購買,提高自身的經濟收益。
二是結合自身特色農業資源優勢,培育一批有特色的觀光農業園區和農家樂,注重挖掘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將兩者與特色農業有機結合,逐步形成度假區文化觀光、民俗體驗、特色產業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打造長春及周邊城市居民知名休閑度假勝地。
2.1.4 溫泉度假旅游
積極挖掘度假區豐富的地下溫泉資源,突破溫泉旅游的傳統局限,有針對性地開發以休閑養生、溫泉度假、健身康體為主題的特色產品。借鑒業界相對成熟的商業模式,加大力度開發高端溫泉旅游地產,在度假區內部設立餐飲店、飲品店、酒吧、超市及紀念品購買區域等基礎設施,以及高檔次溫泉酒店和溫泉健康療養場所,提供集養生、文化等多種體驗方式為一體的溫泉旅游項目。
2.1.5 特色主題公園
在度假區相關旅游產品的規劃中要對娛樂產品開發加大重視力度,打造特色娛樂主題公園。例如大型游樂場主題公園、景觀娛樂主題公園等,將景觀和諧地融入到游樂中。
2.2.1 旅游服務設施行業
蓮花山度假區位于長春市的城鄉結合部,相對于同類型的度假區,蓮花山的開發時間較晚,很多基礎設施不完善,也沒有形成成熟的旅游服務體系,因此要加大力度構建旅游服務設施。首先,度假區應將為游客提供餐飲、休息、休閑娛樂、購物、交通等服務作為首要任務。其次,在部分游覽區入口為游客提供急救站、停車場、旅游紀念商店等旅游必要服務設施。最后,在游覽區內設置一些方便旅游者的旅游服務點,并設立相應的旅游路線或指引圖,為游客提供方便,在游客游覽的路線中提供飲料、食品等自助服務設施。
2.2.2 生態農業
立足配套服務長春、吉林等鄰近城市糧食、蔬菜、瓜果等消費需求,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文化產業園區,多種植綠色無公害、有機的蔬菜瓜果,形成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供應等環節構建的“從農田到餐桌”的綠色食品產業鏈,加快形成優質稻米、精品蔬菜種植等產業基地,努力將蓮花山度假區打造成長春、吉林等城市的重要食品供應基地。
2.2.3 會展服務業
充分發揮蓮花山度假區毗鄰長春龍嘉國際機場的區位和交通優勢,緊抓長春國家級新區建設的重要機遇,積極承接長春、吉林等地區會展產業的轉移。打造生態旅游主題會展,立足蓮花山度假區生態旅游產業特點,積極發展以生態旅游為主題的會展活動,創辦新的有特色的生態旅游會展活動,創辦和承接國際合作主題會展,進一步豐富城市人文內涵,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2.2.4 養老服務業
推動醫療衛生資源向度假區延伸,吸引一流醫院和專業人才在度假區集聚,加快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建設。強化度假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康復功能,積極為老年人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與養老服務機構、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服務組織建立緊密協作關系,為老年人提供醫療康復服務。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科技創新成果,建立養老信息庫,采用全面量化的健康生活新方式,為老人提供最迫切的養老產品和服務。
度假區可以利用的資金分為政府部門資金和政府外部資金兩個渠道,下面分別對兩個資金來源渠道進行研究。
3.1.1 “管委會+資源”模式
(1)盤活公用事業系統存量資產。
存量基礎設施是政府擁有和控制的一項重要的國有資產。度假區如果能將此項資產盤活,就有助于不斷擴充城建資金來源,創造較可觀的經濟收益。具體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是有償轉讓公用有形市政資產的經營權。在不改變資產原有用途的前提下,有償轉讓供水、供熱、收費道路和橋梁等城市基礎設施,以及車站站房等公有房產的經營權,在提高資產經營效率的同時,可利用資產的未來收益和現金流入,大規模籌措建設資金。
二是有償轉讓公用行業的無形資產使用權。通過出讓戶外黃金路段廣告位、路燈廣告位、公交線路牌廣告位以及街名、路名、地鐵公交站名等公益設施冠名權,有償、有期限轉讓給自然人、法人和社會組織,以籌集資金。
(2)合理經營土地資源,最大程度提升土地價值,為城建項目凝聚資金。蓮花山度假區要摸索出一條“以地生財”的新道路,達到“以地養建”的效果。
一是度假區管委會加強對土地資源的規劃和控制,根據度假區市政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土地資源使用規劃。
二是充分挖掘土地價值,實現土地資源增值。合理利用規劃,以政府的公共建設投資抬高地價,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配套。
3.1.2 “管委會+國有企業”模式
加強平臺公司建設,提高融資能力。在當前融資環境下,中小融資平臺資產規模小、優質資源少,導致難做到多元化融資。通過對度假區的投融資平臺及優質資源進行整合、重組,能夠大幅度提高投融資平臺的資信等級,為走向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夯實基礎。
一是壯大平臺公司資產規模,提高盈利能力。通過支持平臺參與地產開發,以及道路、橋梁建設,提高平臺收益。此外,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通過資源交易市場化,將探礦權、采礦權等進行公開招標和拍賣,將所獲得的資金計入平臺公司,不斷增加資產規模,提高“造血”能力。
二是積極通過改革重組,壯大融資平臺。通過改組平臺,引入第三方資本,提升平臺的經營管理水平和資本運作能力,既有利于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又有利于防范和控制風險,進一步提升投融資平臺的融資能力,更好地為基礎設施建設服務。
為滿足大規模建設資金需求,度假區應大力吸引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打通政府外部資金進入公益性設施的通道。
3.2.1 “管委會+金融資本”模式
(1)爭取政策性金融支持,開發旅游基礎設施。度假區內的道路、水利、環衛和綠化等基礎性服務設施,具有公益項目屬性,很難通過運營產生穩定收益,因此得不到商業銀行的青睞。上述項目具有較強的公益屬性,與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標準匹配程度較高,符合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貸款的條件。
(2)探索設立政府產業發展基金。積極謀劃與吉林省政府、長春市政府投資基金公司合伙設立蓮花山區域產業發展子基金,帶動產業資本乃至金融資本支持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圍繞旅游、生態農業、養老等優勢產業的發展要求,加大投資力度、助力產業振興,為區域重大項目融資提供資金保障,服務區域發展。
3.2.2 “管委會+產業資本”模式
(1)BOT融資模式。度假區管委會授予產業資本特許經營權,賦予一定期限內融資、建設和經營特定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的權利,并允許通過向用戶收費逐步償還融資,在期限屆滿后將資產移交給政府。該模式可提高項目建設和運營效率,減少項目對度假區財政預算支出的影響。
(2)PPP融資模式。度假區管委會通過競爭性談判、磋商等方式選擇投資實力雄厚、經營管理能力強的產業資本,合資成立SPV公司,后續撬動銀行對項目公司的貸款,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杠桿撬動作用。
3.2.3 “管委會+資本市場”模式
資產證券化(ABS)。對污水處理、垃圾處理、供水、供電、高速公路等現金流較為穩定的經營項目,通過企業資產證券化(ABS)的方式籌措項目建設資金。供水、供電和高速公路收費權是良好的證券化基礎資產,通過資產組合設計,將基礎資產打包出售給投資者。該方式不依賴于企業信用等級,只取決于基礎資產未來現金流情況,能有效規避度假區融資信用等級較低的劣勢,且融資成本較低,是一種非常高效的融資方式,能為度假區籌集大規模建設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