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數字化設計趨勢日益明顯。無論是平面設計的平臺由傳統紙質媒介轉向虛擬、移動端媒介,還是利用3D打印技術使工業產品設計更加便捷,亦或是虛擬全息技術使展館陳列設計形成全新的用戶體驗等,都體現了數字化設計的優越性。而作為數字化領域領先企業的Adobe公司,一直在為數字化設計進行開發與推廣,每年還會召開“Adobe Max 大會”發布新的數字媒體產品,為旗下的產品進行一系列更新,使其更適應時下最新的設計環境。本文試以Adobe公司作為典型,通過其近三年的更新內容來探討設計數字化的趨勢。
關鍵詞:Adobe;設計多元化;設計數字化
一、Adobe公司近年發展措施
在2013年的Adobe Max大會上,數字化領域相關的更新,推出了兩款基于觸控技術的硬件裝置:Project Mighty壓感筆、Napolean數字尺;主持人通過現場演示,展現了這種新的交互方式,它們可以直接在iPad上繪圖,并且屏幕能區分筆尖與手的壓感差異,所以用戶可以用筆進行繪畫,用手進行涂改,杜絕了誤操作的可能性,同時不用放下筆,也可通過筆桿上的按鈕切換筆觸效果。而數字尺則可在壓感筆的配合下,變成各種繪圖工具,繪制出直線與各種曲線,尤其適合建筑設計工作。這也是Adobe首次推出與觸控技術相關的移動端硬件。
而在2014年,Adobe公司繼續對虛擬觸控技術進行深度挖掘,不過這一次的平臺是在桌面端。同年的Adobe Max大會,Adobe宣布將與微軟公司合作,使旗下的Photoshop與illustrator軟件匹配微軟全新的Surface觸控筆記本。結合立體投影技術,用戶能借助手勢對創作元素進行編輯,這改變了以往單純利用鍵盤鼠標的操作方式,使設計工作更加便捷準確,也體現了未來數字化設計的前景。
進入2015年,Adobe公司為了提升設計的簡易性,在10月的Adobe Max大會上發布了兩款手機App:Photoshop Fix 和 Capture CC,兩者最大的優勢是將許多原本在桌面端才能進行的工作,如今在手機上便能完成。前者可直接對圖片進行潤飾、修復,后者則可將照片中的素材提取保存。兩者的推出使用戶可以隨時進行設計、分享。
二、Adobe公司帶動的設計趨勢
從Adobe近年的發展來看,其主要圍繞數字技術革新而展開,利用虛擬觸控、跨平臺方案等,構建數字化設計生態圈。Adobe作為數字化行業的領軍企業,其公司的動向布局也能間接反映出設計領域的發展趨勢。
(一)設計多元化
Adobe公司近年來的計劃,是將旗下軟件與技術進行整合,使不同的軟件在不同的平臺中都能高效工作。在筆者看來,Adobe公司做出這一決策的原因,主要是針對目前設計多元化的趨勢。在早期的設計工作中,由于技術有限,產品的原始文件往往難以具備兼容性和跨平臺要求,若強行將原始文件在不同軟件間做過多操作,可能會使文件損壞或達不到預期效果,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1]。這導致許多設計師通常只使用單一軟件,單一平臺進行創意工作,以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問題。同時由于數字化技術落后的原因,設計產品也難以給用戶多元化的視覺效果與用戶體驗。然而隨著技術發展,越來越多的設計產品強調數字化跨界設計與更深層次的交互體驗。所以Adobe將軟件技術大規模的更新升級,則體現出對這一趨勢的順應與引導。
(二)對移動端的重視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短短數年時間里,智能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界面設計師成為時下非常熱門的職業,據國家信息產業部在近期頒布的調查材料顯示,當前國內達到界面設計師專業水平者只有將近8000人,但市場需求目前最少有15萬人的缺口;由于界面設計也屬于圖像處理范疇,所以眾多之前從事海報設計、VI設計等圖像處理類型的平面設計師,轉向界面設計領域。移動端的交互方式與界面相對于計算機雖然有所不同,但設計內容依然是以圖像為主,而Adobe旗下的Photoshop作為主流的圖像處理軟件,在初期便成為界面設計師的首選。不過Photoshop雖然功能強大,但是由于移動端界面的整體面積不大,強調流程、關聯性等原因,使得Photoshop的許多內容并非十分適用,反而顯得過于繁雜。也因此,誕生了Sketch這樣小體量、專門針對移動端界面設計的軟件,使一些原本使用Photoshop進行移動端界面設計的用戶慢慢流失。而當移動端界面設計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時,Adobe也對這一問題重視起來。適用于移動端界面設計的Adobe Project Comet應運而生,以滿足界面設計師們的需求。
(三)虛擬與觸控技術的革新
除了Adobe公司,微軟、蘋果公司等數字化領先的企業,特別是蘋果公司更是靠觸控技術的優勢,推出iPhone觸屏智能手機,從零起點躍升為智能手機行業的先鋒。因此,各大公司之間也在有意識地進行戰略性合作。從Adobe的策略來看,其主要是憑借在設計軟件開發經驗與數字化技術方面的優勢,聯合微軟、蘋果等在硬件技術方面有較強實力的企業,推出基于虛擬觸控技術的跨平臺解決方案。如Adobe推出的觸控壓感筆與數字尺,平臺是蘋果公司的iPad平板電腦;推出的移動端APP軟件,大部分也是在蘋果觸屏手機iPhone上運行。而作為全球計算機操作系統占有率達9成的微軟公司,則主要利用Windows操作系統與觸控筆記本Surface為Adobe的桌面端軟件提供平臺。這樣強強聯手的結果,自然使虛擬觸控技術的發展更加迅速。
(四)設計工作化繁為簡
Adobe公司近三年來開展如此多的項目計劃,一方面是為了提升公司在數字化設計時代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也在盡可能地將設計過程變得更簡潔。比如,近日推出的移動端APP軟件Photoshop Fix,這款軟件搭載了Adobe最先進的圖像科學技術,主要是能在移動端上提供修圖及復原圖片導向的編輯功能,使原本可能需要在計算機上進行諸多操作的修圖工作,只需要簡單的步驟便可在手機上輕松完成。而虛擬觸控技術的發展,也在促使許多原本復雜的設計工作,直接通過手勢便可對設計產品進行創作與修整。這些既是數字化設計的展現,也是今后設計的發展趨勢。
三、數字化發展帶來的啟示
(一)與時俱進,跟隨步伐
目前我們正處于一個信息高度發展與數據更新迭代的時期,機遇與挑戰并存。這對位于時代前沿的設計行業來說,更是如此。
以智能手機界面發展為例,最初界面是以屏幕+實體鍵盤的方式呈現,設計過程中考慮到的交互方式也與計算機類似,需要權衡手與眼的協調關系,并添加鼠標符號般的標記,避免使用中的誤操作。但當觸控技術有了發展以后,以及蘋果手機誕生所引發的推廣效應,智能手機真正步入全觸控屏時代,設計師們也因此需要重新學習界面設計的新規范。界面設計隨后的發展,無論是手機屏幕的尺寸變化,擬物化向扁平化的轉變,諸多細節變化都要求界面設計師快速掌握這些新的設計規范,以應對時代的變化[2]。而這些轉變,不過也才短短四至五年時間。
以上雖然經歷了諸多變化,但仍只是在設計風格方面,并未有顛覆性變化。但技術發展往往始料未及,諾基亞的沒落與蘋果公司的崛起,便是最好的舉例。近年來最為熱門的全息投影領域,很有可能會成為下一代交互界面的新形式,引領新的數字化設計發展趨勢。目前虛擬立體成像、全息投影鍵盤等已經面市,說明這項技術也在日漸成熟。
所以對于設計從業者而言,關注科技行業的新動向,學習了解相關的數字化技術很有必要。而這一點,國外一些院校已經在大學階段開始實施,如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等,都將設計類專業歸于電氣工程、計算機等工科學院下,旨在提升設計專業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對多元化的理解
設計多元化朝向,是數字化設計發展過程的關鍵點,在設計過程中出現學科交叉的現象也越來越頻繁。一件具有系統性的設計產品,經常是多學科領域結晶的集成。
以海報設計為例,以往的海報通常在紙質上完成,以平面與靜態化效果為主。但現在卻是以互聯網與移動端為主流平臺,并且可以展現更出色的動態特效。即使是戶外廣告,也能利用數碼廣告板等數字化產物來實現預期效果。相較于傳統媒介,這樣的表現方式使內容可以隨時變化,同時也有了更多的創作空間,能更好地傳達信息,體現了交互多元化的魅力。但是,想做出這樣的效果,僅僅依靠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顯然很難滿足需求,還需輔以動畫制作軟件(Flash)、視頻處理軟件(After Effects)等共同配合才可達成目的。
除了設計層面的多元化,思維、文化、技術手段也是設計多元化的研究重點。
(三)提升藝術素養,應對設計簡易性
數字化的發展,使許多原本復雜的工藝與技能被科技手段取代。設計過程趨于簡化,對設計工作者最大的影響是,本應具有技術含量的專業技能變成大眾化產物。
早年間由于計算機的普及程度不高,Photoshop一直作為具有科技含量的數字化設計工具而存在。能否熟練使用Photoshop進行圖像處理等工作成為評價一名平面設計師專業技能水平的標準。但當數字化技術逐漸發展,設計院校也開始重視數字化設計的教育,Photoshop因其強大的功能和廣泛的應用,幾乎成為所有設計專業學生的基礎軟件課程[3]。如今隨著移動端APP軟件Photoshop Fix的推出,即使是普通人也能輕松進行圖片處理。若還以之前的評定方式作為標準,那便顯得有失偏頗。
不過科技的影響力終歸有限,設計過程中的創意能力、設計思維、藝術內涵與美的追求等,并非機器可以取代。人們應當了解設計服務的對象是具有感性思維的人類,想在科技發展中保持優勢,設計師自身的文化素養也起著關鍵作用。可以預想,當科技與數字化真正高度發達時,普通人可以在不需要任何專業技能的情況下,也能輕松使用機器生產成品。但這樣的機械成品未必具有審美價值與文化內涵。所以即使在那樣的時期,設計師依然有存在的意義。
四、結語
數字化設計發展,勢在必行,在技術的推動下,一方面設計工作越來越具有技術含量,對設計人員進行數字化、多元化設計工作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新技術的提出,使許多設計過程中的專業技能可以被機器取代,設計人員必須盡可能提升自身文化素養,以應對設計行業的激烈競爭。所以,在這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數字化設計時代,如何繼續保持自身優勢,是企業與設計人員需要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田甜.現代平面設計中數字化技術的運用與表達[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8.
[2]周子洪,周志斌,張于揚,孫凌云.人工智能賦能數字創意設計:進展與趨勢[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20(10):2603-2614.
[3]劉金圓.數字影像編輯與合成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9(21):140-141.
作者簡介:成文昊,碩士,長沙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助理實驗師。
編輯:姜閃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