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倩
在媒介融合引發媒體行業生態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時代背景下,新聞編輯部的組織架構、運行機制等應該如何實現創新發展?本文針對新聞編輯部當下存在的一些問題,探索一條新聞編輯部的正確發展道路。
媒介融合時代下新聞編輯部工作存在的問題
管理運行機制相對落后
根據對當下一些新聞編輯部門運行流程的了解,很多新聞媒體都將稿件放在新聞編輯工作流程的第一線,這種編輯流程存在明顯的缺陷。第一,一篇日常的新聞稿件從記者完成采寫到總編輯審核結束會經過1一3個小時不等。時間過長的審核程序容易導致新聞缺乏時效性。第二,有些編輯人員不僅擔任編輯部領導和管理職責,還有自身需要完成的采編工作,所以不可能一直待在辦公室里,這就導致新聞初稿的審核無法準時進行,再一次影響了新聞的時效性。另外,很多報社當日的截稿時間是晚上10點左右,如果超過這個時間的稿子,就會被推遲到第二天發表。由此可以看出,當前新聞編輯部門的管理運行機制存在明顯的不足。
人才隊伍不夠壯大
隨著時代的變遷,80后、90后成為了社會工作中的主力軍,新聞編輯部當然也不例外。采編、記者等人員越來越趨于年輕化,雖然這使編輯部充滿了活力和戰斗力,但是也呈現出經驗不足、專業知識不扎實等弱點。為了盡快地完成轉型,許多媒體會推動在職工作人員的轉型。然而,在轉型過程中,人才的流失和缺乏已成為不可避免的現象,這勢必會給編輯部帶來巨大的工作壓力,影響到采編的進度,從而影響新聞報道的效益。
新聞信息素材單一
新聞信息素材也可以稱為“新聞源頭”,是新聞生產流程中的第一步。只有在“”的基礎上對新聞信息素材進行深度地加工和完善,并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才能制作出相應的新聞產品。但是,媒介的融合加大了各媒體之間的競爭,很少有新聞報道資源能夠被獨家占據。所以,媒體想要報道出別具一格的新聞內容,就必須從信息資源的多個角度進行深度報道,并采用合適的報道形式進行報道,以此體現報道的豐富性和多樣化。然而,目前很多媒體都是以官方信息為主要信息素材,導致新聞報道的內容十分單一。再加上很多新聞編輯人員都無法實現報道風格、角度、選題等多方面的創新,導致新聞報道的內容單一、刻板,無法給受眾帶來不一樣的體會。
缺乏受眾反饋信息
新聞產品的服務對象是受眾,只有符合受眾需求的新聞報道才能收獲更大的關注度。在媒介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受眾的閱讀方式和新聞信息獲取的方法發生了轉變,受眾更傾向于新聞內容形式多樣化、閱讀更加便捷的新聞報道。然而,很多新聞編輯都沒有根據受眾的特點進行新聞的差異化編輯和報道,而是采用一篇通用的方式進行報道。這樣的新聞內容很難在眾多新聞中脫穎而出,抓住受眾的注意力,從而影響了新聞傳播的影響力。
媒介融合時代下新聞編輯部創新發展策略探究
及時更新管理理念
先進的管理理念不僅能夠推動媒體的成功轉型,還能使人員、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益,提高新聞編輯部的工作效率。當前,媒介融合已經步入到了深化期,這對媒體的管理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擁有高度的危機意識,注重發展道路的創新和機制建設。因此,新聞編輯部管理人員也應當及時轉變自身的管理理念,對部門進行自上往下的轉型和改革,從而促進媒體的轉型。
首先,學習一些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提高部門運行機制的靈活性,使其能夠順應實際需求而進行調整和轉變。其次,積極構建新的編輯格局。由于媒介融合實現了各媒介優勢互助、信息共享等優勢,所以新聞編輯部要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承接媒體生態環境的變化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持續性的發展和進步。為此,新聞編輯部不僅要設立專門的編輯委員會,專門負責部門的編輯工作,總編輯對部門的采編工作擁有組織、協調等管理功能,還要設置專門的考核管理制度,對每一個工作崗位的崗位職責、責任進行完善,讓每一個人明確自己的工作核心和職責,能使編輯部門人員的職權分明,有利于編輯人員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時,要加強與人事部門的合作,在人事部門的協作下進行競爭上崗等團隊建設工作,對人員與職位的匹配度嚴格把控,從而提高部門的運行效率,使人和資源能夠共同發力,促進部門的轉型和發展。
構建全方位的運作平臺
無論是國外媒體的轉型實踐還是國內全媒體發展策略的探索,都是從構建新的業務平臺開始的。所以,新聞編輯部想要得到發展和創新,構建全方位的運作平臺是關鍵。因此,新聞編輯部要從新聞信息的采寫編等多個角度進行切入,構建出新的運作平臺,從而實現新聞生產的集合化和一體化。
首先,建設信息共享平臺。信息技術的發展成就了媒介的融合,事實證明,想要適應時代帶來的變化,實現媒體融合發展,就必須靠信息技術手段的輔助,對新聞的收集、傳播模式進行創新和調整,從而獲得多種形式的新聞信息素材。因此,新聞編輯部完全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搭建編輯資源共享、信息交互的共享平臺。通過媒體數字復合出版系統對編輯部一些待編輯的稿件進行整理和組合,形成待編稿庫。記者可以從中挑選自己擅長的寫作方向進行編輯,從而提高信息資源共享的實效性。通過渠道分流技術實現媒體的多種運作方式,從而提高新聞報道的多樣化。通過保障技術對采編的流程進行嚴格管控,以此提高新聞信息加工、完善的效率,使其更加適應業務實際需求。舉例來說,甘肅日報社、甘肅新媒體集團共同打造的“新甘肅云”平臺,實現了報道指揮系統、生產系統、發布管理系統和傳播效果分析的一體化,極大地提高新聞報道的效率化、共享化、多樣化及特色化。目前,其生產出的新聞產品從數量、效率、豐富度等方面,均在甘肅省內首屈一指。
其次,實現布局結構重組。通過對國內外融媒實踐的創新策略研究,筆者發現最容易實現和最實用的發展策略,就是布局結構重組。也就是依據不同的媒介終端,如手機、電腦、報紙等等,設置專門的編輯小組,各個小組負責不同的媒介終端,最終形成一個集體辦公的中心編輯部門。這樣不僅能夠解決不同渠道新聞產品同質化、單一化的問題,還能實現不同小組采編業務上的整合,提高采編的雙向交互性。同時,還能有效地協調各小組之間的工作能力,提高部門的凝聚力,從而提高部門各個平臺的作用。
加強部門信息處理能力
新聞編輯部構建了相關的工作平臺后,每個平臺所產出的新聞產品都需要通過合適的渠道進行傳播。因此,新聞編輯部要依托運作流程,對新聞信息進行有效地處理。筆者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提議:
組建統一的新聞信息采集隊伍。每個新進來的新聞采訪記者都必須適應媒體的特征和定位,并且能夠進行差異性、層級性撰稿。例如,《煙臺日報》編輯部就組建了一支能夠實現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采編的隊伍,這不僅擺脫了頻道、版面等限制,還對人員進行了有效搭配和調動,有利于全媒體記者隊伍的構建,從而提高部門的效益。
合理調整新聞生產流程。編輯委員會要及時根據當天新聞的實際狀況,組織記者對報道范圍和重點進行設置,并制定出相應的報道策劃方案。然后根據方案對新聞稿件進行制作,實現文字、圖片等多種形式的組合。最后完成新聞的審核、簽發,采編流程結束。
提高對受眾反饋的關注。根據受眾反饋對新聞信息進行適當地處理是信息處理工作中必要的環節。媒體融合背景下將聽眾、讀者等不同身份統一定義為“受眾”,說明當下的受眾不光光是以往的聽眾,也可以是同行記者、編輯等。因此,編輯記者不僅要主動跟進新聞受眾的反饋,還要了解關于新聞事件本身、同行編輯、記者對新聞報道的看法和意見,并根據受眾群體的討論信息獲得新聞內容的調整方向和策略,以此提高用戶與新聞信息的粘性,使新聞產生持續性的影響。
媒介融合給傳統媒體帶來了“要么發展要么毀滅”的調整,這個過程雖然艱辛、痛苦,但是實現轉型終究能迎來輝煌。而新聞編輯部門作為媒體的核心部門,實現它的創新和發展是轉型的關鍵。為此,本文首先提出了目前新聞編輯部門工作存在的問題,然后分析了新聞編輯部的創新發展策略。希望能夠給新聞編輯部的發展帶來啟發。
(作者單位:甘肅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