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琪
網絡信息技術是推動21世紀發展的一大主要力量,在網絡技術成熟應用的過程中,媒體傳播形式呈現出不確定性的變化。相比于傳統媒體,融入了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化技術的新媒體,不僅在信息內容深度、廣度上占據優勢,還在信息傳播速度、范圍上占據優勢。因此,面對高要求的從業環境,新媒體編輯人員需要具備更高的專業素養、職業素養,才能更好地為媒體服務。
媒體融合背景下新媒體編輯應具備“三個意識”
在媒體融合過程中,雖然新媒體優勢明顯,但是并不代表新媒體能夠徹底取代傳統媒體成為主流媒體。而新媒體也遇到不少問題,如一些自媒體發布未經核實的虛假信息,信息的質量也令人擔憂。因此,這些主要問題要求新媒體編輯具備“三個意識”:求真意識、大局意識、自主意識。
首先,在求真意識上,新媒體編輯需要確保信息內容的真實性,不論是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還是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影響等,都應該了解清楚、準確核查。其次,在大局意識上,要以國家、民眾利益為主,不傳播網絡謠言、更不應相信網絡謠言。對于國家政策、民生信息等應該及時報道,為民眾提供第一手信息,既承擔了社會責任,也盡到了本職責任。最后,在自主意識上,不可隨波逐流,對于各項事件應有自己的看法,要尊重知識產權,雖然“蹭熱點”“跟大流”能夠為其帶來一時的利益,但是這種以未來發展換取短暫利益的方式本就是舍本逐末、南轅北轍。
這三個“意識”是對新媒體編輯最基本的從業要求。想要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中劈波斬浪,最基本的“沖浪技巧”必不可缺,而對于新媒體編輯來說,“沖浪技巧”則包含了以上三個“意識”。
媒體融合背景下新媒體編輯應具備信息融合能力
信息化媒體時代最大的特點是信息“量”的無限膨脹。在進入到網絡信息時代后,媒體與受眾的角色出現了新變化,受眾不再受限于單方面獲取信息,媒體不再局限于單方面提供信息,無論是媒體本身,還是對于受眾而言,都能夠共同參與到信息獲取、創作、傳播中。由于受眾基數巨大,所以信息“量”在緩慢增長后呈現“指數爆炸”式增長。無論是大型互聯網企業如百度、阿里等,還是社交媒體如微博、抖音等,都曾遭受過服務“癱瘓”問題,這些實際上則是信息量集中猛增導致的。而在信息量增長過程中,新媒體編輯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信息數據的復雜性,特別是通過網絡渠道采編信息時,新媒體編輯要接觸到多種類型的信息,而如何處理好這類信息,對于新媒體編輯來說是-種考驗。此外,受眾在信息需求上“口味”存在差異,滿足工作“口味”差異要求則需要多元化的信息為支撐。
面臨以上情況,要求新媒體編輯具有很強的工作能力和信息融合能力,不能因為所采編的信息具有復雜的特征,而過于簡單化處理。在媒體融合過程中,信息融合則是化解碰撞、矛盾的“良藥”,其既能夠將融合新舊媒體的優勢,同時還能促進二者間共同發展、協調發展,為打造生態媒體環境打下良好基礎。
媒體融合背景下新媒體編輯應具備創新意識
當前是一個強調大眾創新的時代,媒體行業也離不開創新。在融入了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數字化技術后的新媒體可謂是“煥然一新”,但是這種“新”也僅僅體現在技術上的“新”,雖說技術變革必然推動行業變革,但是作為行業發展最基本的要素——人,才是在行業變革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組成。如果新媒體編輯缺乏創新創造能力,盡管媒體技術十分前沿,也無法將技術優勢發揮出來。所以,新媒體編輯的創新能力是確保整個行業穩定發展基礎,缺乏了創新,行業發展就會變慢。
如何提升新媒體編輯的創新能力也是擺在新媒體編輯面前的難題,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點:第一,創新不等于求異,應該“腳踏實地”。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應該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在此過程中才能發現工作中的缺陷,才能夠針對缺陷想出可行解決方案,才能在一次次嘗試中摘取創新的“果實”。第二,創新不能形式化,應該做好周全準備。在創新過程中遇到的不可控因素眾多,做好周全的準備等于給創新過程打下了一劑“穩定劑”,能夠確保追求創新過程中將損失降低。第三,創新需創新者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創新要求突破行業限制、打破行業壁壘,如果新媒體編輯缺乏足夠的專業能力,在創新的路上遇到的阻力必然增多。
在實際工作中,新媒體編輯可充分利用各項新技術、新工具去發現新聞、采編新聞,從這些新的手段和渠道入手,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如《長江日報》微信公眾號曾刊發的《起拍價 2049萬!武漢這套房產引數千人圍觀,到底什么來頭?》,就是一個充分利用新工具的典型案例。該新聞的線索來源于阿里拍賣。記者用阿里拍賣該房產的相關信息,如地址、合同備案號、委托拍賣的法院信息、戶主姓氏等,輪換著關鍵詞組合,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中一遍遍地搜索,直到最終找到這套房產的對應文書,并仔細核實,才揭開這套房產背后的故事,從而打造出本地獨家新聞,引發廣泛傳播。
媒體融合背景下新媒體
編輯應具備人文關懷
目前,微博、抖音、微信等社交媒體成了受眾獲取信息的一大主要渠道,公眾在閑暇之余可以通過電腦、手機、平板等設備獲取信息、交流體驗等。不過,受眾對信息的挑剔程度越來越高,如何滿足大眾口味也是新媒體編輯需要解決的問題。基于社會發展角度考慮這一問題,大眾口味的多樣化需求實際上是人文社會發展的需求,社會發展在滿足了人們物質需求后,人們精神需求矛盾日益凸顯,渴望獲得尊重、獲得認可是人們精神需求中重要的兩個組成。
新媒體編輯需要在創作、傳播信息過程中做好輿論導向引導工作,將人文關懷融入作品中,既照顧到大多數感受,也滿足個別人精神需求。在網絡信息時代中,人文關懷的重要性體現在尊重每個個體的差異,客觀、全面看待某一問題,從而引導公眾理智地看待某一事實、問題。此外,人文關懷還體現在貼近民眾,民眾對于身邊發生的事情關注度較高,這是由事情的特征決定的,復雜的、晦澀的信息對于民眾而言理解起來十分困難,而身邊的小事往往很容易理解,所以新媒體編輯創作應該化繁為簡,以簡潔的、貼近民眾的語言實現信息高效傳遞目標。
媒體融合背景下新媒體
編輯應具備堅守品質
在新媒體行業中,一些人容易被眼前的閱讀量、利益裹挾,從而做出有違道德、法治的行為。在如今復雜的輿論環境下,信息的真實性受到挑戰,為了通過信息造假獲取利益,一些新媒體人散播虛假信息、謠言等,還有一些編造虛假內容,從而惡意煸動讀者情緒。這樣的新媒體人,最終都會付出代價,要么因內容違規而帳號被處理,要么會受到讀者們的唾棄,再也無法獲得信任。
對于新媒體編輯來說,堅守本心十分重要,它既是對職業的尊重,也是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對國家的一份責任。
如何堅守本心,不在利益的面前迷失方向,可以參考以下:首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為一個公民,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遵守國家相關法律,遵守行業規則,在道德約束與法律約束面前時刻規范自己的行為,在采編過程中尊重事實,以事實為依據,正確地、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工作。其次,堅持最初的夢想,致力于成為負責任、有擔當的媒體人,為公眾帶來更多優質的信息,滿足公眾多元化信息審美需求,通過優質信息能夠獲得公眾認可,公眾的認可是推動新媒體編輯堅守本心的助力劑。最后,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在新媒體編輯的工作具有高強度的壓力,因此選擇合適的方式緩解心理壓力十分必要,新媒體編輯要注意勞逸結合,可以選擇看書、運動、旅行等休閑活動,既能放松身心、調劑情緒,或許還能獲得靈感,對其創作有著一定作用。
總而言之,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媒體領域內的變革十分明顯,媒體格局的變化對媒體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復雜的媒體環境下做好編輯工作,既考驗新媒體編輯專業素養,又考驗其職業素養。只有找準媒體發展特征、分析出受眾信息需求、結合技術創新與創作理念創新,才能夠將編輯這份工作做好。在媒體融合時代,對于新媒體編輯應用素養進行分析探究,能夠為新媒體編輯做好本職工作提供理論支撐,能夠使其遵守規范、遵循法治、遵照標準進行采編工作,從而推動整個行業健康、穩定、長期發展。
(作者單位:長江日報報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