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敬東


全媒體時代下,各個主流媒體已經開始意識到有效利用新媒體進行融合轉型工作,對傳統紙媒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新聞攝影記者的新聞采編報道工作關系到傳統紙媒傳播信息質量的高低,是紙媒單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新聞攝影記者要積極開辟新媒體工作道路,多接觸新資源,轉變自身以往老舊的工作模式,并不斷提高媒體責任感。然而仍舊有一些新聞攝影記者沒有發現自身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本文就這一話題列出以下幾點詳細觀點。
當前紙媒新聞攝影記者工作面臨的問題
新媒體環境錯綜復雜新聞低質
新媒體環境下,各類新興媒體如同雨后春筍般涌現,并且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攀升,人們的日常生活不斷充實,新聞信息的產生也越來越頻繁。這對于新聞攝影記者而言將會不斷增加工作量,對新聞信息的敏感度要求更高。并且一些自媒體在初生之際,其本身沒有累積足夠的受眾,媒體影響力較小,其中一些自媒體“急于求成”,在報道新聞事件的過程中常常出現對新聞事件的錯誤引導,導致在新聞攝影記者通過新媒體渠道了解新聞事件的過程中視野遭到遮擋。同時一些自媒體工作者在新聞現場進行采編的過程中惡意散播不實信息,容易影響到新聞攝影記者的正常采編報道工作。
新聞攝影記者與受眾交互較少
紙媒新聞攝影記者在以往的工作過程中,所站角度大多都是媒體人的身份,對一些新聞事件的報道視角,新聞攝影記者所使用的方式較為單一,不能有效滿足現階段快節奏下人們對新聞瀏覽的需求。同時就交互渠道而言,傳統紙媒所具有的交互方式較少,大多以電話、信訪、電子郵箱為主,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很多年輕的用戶群體已經不再使用這些老舊渠道,轉而將目光鎖定在了新媒體平臺中。新聞記者受到以往工作思路的限制,在這些新媒體交互平臺出現后如若沒有及時重視,那么與受眾之間的聯系將會不斷弱化,新聞攝影記者無法通過大眾帶來的反饋調整拍攝角度,從而為大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新聞報道。
新聞攝影記者相關能力有待提升一些新聞攝影記者在新媒體環境下,由于以往陳舊的工作方式,對新媒體技術及資源不能有效運用,感到無所適從,同時很多新聞攝影記者在熟知新媒體技術后,使用方式出現了一些問題,偷竊、搬運的現象嚴重。并且在新聞信息不斷增加的現狀下,很多新聞記者對新聞內容不夠敏感,并且沒有太多時間精力接觸新媒體技術,導致新聞信息的價值無法通過新媒體被挖掘,并且傳播效果也得不到有效保證。同時隨著新媒體平臺的不斷豐富,新聞攝影記者的出鏡率也逐漸變多,如若沒有較強的心理素質進行支撐,那么在鏡頭中為大眾呈現出的報道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新媒體環境為新聞攝影
記者帶來的優勢
加速工作效率提高采編質量
新聞攝影記者借助新媒體技術與資源,能夠更加快速地進行新聞信息的采編,通過新媒體技術,新聞記者能夠克服一些由于地形地勢及新聞現場突發狀況所帶來的限制,對新聞事件進行全方位的采集報道,并且新媒體渠道下新型的報道方式也能讓新聞攝影記者的新聞報道被更快傳播。通過新媒體平臺的支持,能夠有效對新聞信息進行瀏覽采集,并且與新媒體機構合作共享資源也能極大提升新聞攝影記者的工作效率,同時新媒體技術也能夠促使新聞攝影記者快速提升專業水平,有效幫助傳統紙媒實現順利轉型,以更加多元化的傳播方式以及豐富的新聞內容優化紙媒新聞報道內容,使新聞攝影記者的工作更具價值。同時,節省了更多資源,合理分配紙媒工作者的工作量,幫助紙媒單位在新媒體環境中取得了穩定的落腳地,促進紙媒單位快速發展的同時利于新聞攝影工作者個人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
拓寬交互渠道內容更具溫度
各類新媒體交互渠道的出現讓現階段的用戶群體瀏覽新聞的習慣發生極大改變,我們可以看到在時下人們通過各類移動終端,諸如手機、平板電腦等等開始瀏覽新媒體新聞客戶端、網站等等,偏好些瀏覽便捷、內容精華的新聞信息,而這些新需求以各類新媒體平臺能夠反饋給新聞攝影記者,通過這些內容能夠使新聞攝影記者不斷改善自身的攝影方式,將鏡頭對準大眾關心好奇的部分,通過這些“接地氣”的視角使新聞內容能夠更加受到大眾的認可,讓受眾感受到新聞攝影帶來的溫度,拉近媒體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同時能夠通過交互使新聞攝影工作者得以不斷反思,從而完善自身的相關工作,并且不斷提高媒體責任感,具有正確引導大眾與論的意識,使新聞攝影記者與大眾交互的過程更具意義。
新聞記者于新媒體下
素養提升的具體策略
短視頻拓寬傳播鍛煉采編報道能力新聞攝影記者需要不斷熟悉短視頻平臺的運營方式,同時針對一些主流媒體制作的優秀短視頻新聞作品進行學習。短視頻不同于紙媒宣傳,單一的圖片內容在短視頻中無法支撐作品,這就要求新聞攝影記者有較強的攝影能力,拍攝出內容具有價值的視頻素材,使后期能夠通過剪輯制作出優質的短視頻作品。同時新聞攝影記者在實地進行新聞報道的過程中,短視頻平臺中的直播功能還可以拓展新聞攝影記者的報道方式。短視頻直播作為短視頻平臺中的一類功能,受眾群體廣泛,人們對新聞時效性的需求使直播受到更多短視頻用戶的關注,新聞攝影記者需要掌握短視頻平臺的直播方法,并且能夠在直播過程中運用好直播相關的移動設備,為大眾帶來更好的瀏覽體驗,以自身不斷增強的采編報道能力促進傳統紙媒靈活使用短視頻進行新聞傳播工作的發展。
通過新媒體平臺加強交互吸引受眾新媒體環境中,各類主流媒體已經開始重視對新媒體平臺的使用,對于傳統紙媒而言,各類具有較強交互性的新媒體平臺需要紙媒單位進行不斷探索。新聞記者可以在諸如微博、今日頭條、微信公眾號等等新媒體平臺中創建賬號,將自己拍攝到的新聞圖片、視頻素材進行簡要處理,然后發布在平臺中,大眾能夠通過這些平臺進行瀏覽,并發表自身的觀點。通過微信公眾號,新聞攝影記者可以在上面發布一些與紙媒新聞報道相關的音視頻內容,同時可以按照日期順序將以往紙媒刊物的新聞報道發布在其中,并且篩選出一些自身拍攝到的優質圖片插入其中,能夠在便利受眾篩選瀏覽的同時也優化自身的新聞信息整理工作。
巧借新技術提高攝影記者審美素養新媒體環境下,各類新技術的涌現讓新聞攝影記者的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便利,時下諸如大數據、AI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等等能夠為新聞攝影記者的新聞采編、拍攝工作提供助力。在一些特殊地區,安全系數較差不利于攝影記者實地進行素材拍攝時,可以使用無人機技術來拍攝到更加豐富的圖片及視頻素材;運用大數據,分析新聞內容的實時熱點,并且將受眾在各類新聞類平臺中的數據進行采集,同時在使用新設備的過程中,通過分析這些信息,改善拍攝手法,優化畫面呈現,讓新聞圖片為大眾呈現更加良好的視效,在不斷提升新聞質量的同時也能夠提高新聞記者個人的審美素養,使日后的新聞攝影工作更加順利。
重視新聞攝影記者媒體責任感培養新媒體環境下,市場中流動的新聞質量有待優化,并且紙媒單位要不斷重視對新聞攝影記者的培訓,要定期組織會議,向新聞攝影記者傳遞正確的新聞攝影工作理念,同時新聞攝影記者自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媒體責任感,對新聞信息需要保持一定的敏感度,能夠分辨具有價值的新聞信息與虛假新聞,并且抵制一切新聞造假行為,強化自我約束能力,在新媒體環境下能夠幫助傳統紙媒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性,穩固紙媒本身的媒體公信力。并且對新聞攝影記者個人而言,提高媒體責任感也促進了新聞攝影記者在日后的媒體報道工作中能夠更加嚴謹認真地對待新聞采編工作,提升紙媒整體工作的質量與速度。
面對新媒體環境,紙媒新聞記者需要不斷審視自身現階段工作模式中存在的缺口,要不斷熟知新媒體資源與技術,并將之合理運用到自身的新聞攝影及報道工作中,同時要提升自身的審美素養及道德水平,并且能夠通過多視角進行新聞信息的采集,滿足現階段受眾對新聞需求的同時鍛煉自身的個人綜合能力。
(作者單位:遼寧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