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燕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社會群眾獲取信息的方式呈現出多樣化,針對于新聞采寫工作而言,以往傳統的采寫方式已經難以滿足大眾多樣化的信息需要。因此,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采寫應改革創新,優化新聞采寫方式,在這一基礎上深入挖掘新聞信息,以此來強化新聞的時代性和可閱讀性。本文主要分析新媒體時代下新聞采寫的創新對策。
新媒體需要有數字技術與網絡技術來作為支撐,然后借助移動終端來向社會群眾提供新聞信息??梢哉f新媒體是借助數字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其轉變了社會群眾獲取新聞咨詢和信息的方式,同時也對新聞采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新聞采寫的創新和優化,提升新聞采寫的實效性,以此來滿足社會群眾的實際閱讀需求。
新媒體時代新聞采寫改革的必要性
其一,新媒體時代的快速發展給傳統媒體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在這一背景下,要求新聞采寫工作改革創新。針對于新聞采寫工作而言,如何在新媒體時代下重組各類新聞信息,同時深入挖掘新聞資源,使新聞可以適應新媒體發展,是新聞采寫工作人員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其二,新媒體對新聞內容的要求更加多元化,而傳統媒體的素材相對單一,新聞內容通常都是以紙質的報道為主,而新媒體時代需要新聞信息及時更新且即時傳播,所以說新聞采寫工作的創新發展勢在必行;其三,新媒體時代大眾的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都發生了極大的改變,跳躍式閱讀、標題式閱讀以及碎片化閱讀方式成為了群眾主要的閱讀模式,在這一基礎上需要新聞采寫與時俱進,從而更好地滿足群眾的信息需求。
新媒體時代新聞采寫面臨的挑戰
新聞載體豐富多樣
新聞傳播方式在新媒體時代呈現多元化,受眾可以看到多種多樣的新聞表現方式,如圖片、視頻或音頻等。另外,社會群眾獲取新聞信息的來源也較為廣泛,可以從手機和電視以及電腦中了解相關新聞內容和新聞動態,同時也增強了新聞采寫的難度。
新聞視角多元化
新媒體時代事件一經報道,大眾都可以參與討論,而且在閱讀完成之后還可以與其他讀者進行互動,其與傳統新聞閱讀方式不同的是,受眾針對同一事件可以在不同的平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新媒體可以為社會群眾提供開放性閱讀的平臺,多種多樣的評價與討論需要新聞采寫內容更具有真實性,充分還原事實真相的新聞采寫才可以被社會群眾認可。
新聞資源真假難辨
新媒體時代也可以說是大眾傳播、萬眾創新的時代,互聯網的新聞資源源源不斷,徹底改變了傳統新聞一對多的情況,當今時代每個人都可以借助互聯網發布信息,導致新聞信息的真實性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一些新聞信息都沒有核實就進行傳播,加之新媒體有著新聞信息傳播速度快的特征,受眾在閱讀時難以辨別真偽,一些錯誤的新聞咨詢很容易進行廣泛傳播,從而影響新聞采寫工作的有效開展。
新媒體時代新聞
采寫的創新與突破對策
新聞采寫應重視服務思維
新聞采寫的創新需要轉變以往傳統的采寫觀念,采寫一些與社會群眾生活有關的新聞資訊和信息,這些內容即為播報類服務新聞。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應對這類新聞設定專欄專版,這樣有利于社會群眾及時查閱到相關的信息。以往傳統的新聞采寫方式存在同質化現象,基本上都是生硬描述,甚至還存在嚴重的時效性問題。所以,在這一背景下,新聞采寫應提升服務意識,重視細節,切不可以宣傳態度來進行采寫,這樣會降低新聞質量。例如《齊魯晚報》與《生活日報》組織的房展新聞報道就是成功的案例,其全面滲透了服務意識,在第一時間借助網站、論壇或手機終端來發布房展時間、地點、咨詢電話以及乘車路線等信息,在展會中,借助文字或圖片以及視頻等方式來展現最具吸引力的事件與制作細節,這些內容都會清晰地展現在新聞專題頁面中,同時還會將社會群眾關心的內容與話題進行再現,借助文清晰地呈現相關內容,這對于提升新聞版塊的活躍度有一定的幫助。
新聞采寫應注重求變思維
社會群眾對新聞的解讀有著多元化的特征,這也對新聞采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其需要重視求變思維,采訪和選題都需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展腳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解讀新聞。例如《內蒙古少女來連“考察”清華北大不考一心來連求學》一文,其在采寫時就轉變了思考角度,將傳統的負面新聞轉變成為了城市宣傳的新聞。實際情況是:一名高三學生瞞著家人和同學離家出走,在花光身上全部錢之后報警進入到了派出所。記者對這名學生進行采訪時,一再追問學生才說出真實的情況,原來這名學生是某市重點班的學生,成績較好,教師經常說她會考上清華或北大,但她十分喜歡大連,但她只在電視或網上看到過大連這座城市的圖片。所以就想瞞著家人、同學,獨自去看一看大連,這本是一則沒有吸引力的新聞,但由于采寫思維的轉變,不僅宣傳了大連,還贊美了大連。社會群眾在看到新聞標題之后,會出現諸多疑問,如為什么清華和北大都不想考,非要去大連?大連有哪些地方吸引人?她到大連之后的感受是什么?這些疑問會增加新聞閱讀群眾,使他們想要了解更多的新聞內容。
新聞記者寫作方式的創新
其一,語言表達方式的創新。在新媒體背景下,社會群眾的溝通方式與新聞傳播途徑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作為記者,需要在寫作過程中創新和優化語言表達方式。在不違背新聞真實內容的同時使用生動且靈活的寫作方式來編寫新聞內容,以此來促進新聞報道水平的提升。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網絡語言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一些流行語過度使用,這些網絡語言正在不斷沖擊著正統語言體系,一旦使用不當,就會對新聞信息和報道產生不良影響。所以,作為新聞采寫人員,其應盡量不使用網絡語言,如果必須要使用則需要保障其使用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不可盲目跟風,保障采寫內容符合群眾閱讀的實際需求。
其二,借助圖文互動的敘事模式來創新新聞采寫模式。利用多媒體敘述新聞更具有時效性和真實性,其可以為社會群眾帶來一種直觀的視覺體驗。因此,新聞采編人員在創新和優化寫作方式時,也可以借助圖文互動的敘事方式來進行編寫,使文字與圖片有機結合,然后在這一基礎上進行新聞編寫,以此來為社會群眾提供更優質的閱讀和觀看體驗。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吸引受眾的關注,還可以推升新聞報道的趣味性。
其三,利用板塊的靈活組合來提高新聞編寫質量。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編寫應靈活組合各個板塊,這是創新和完善新聞寫作方式的重要路徑,可以借助文字、圖片、語音以及視頻的組合來進行新聞編寫,這樣不僅可以提升社會群眾的閱讀興趣,同時還可以吸引更多的受眾。作為新聞采寫人員,其需要利用多元化的方式進行采寫,積極對新聞素材進行精細加工,然后對其進行靈活組合與呈現,但需要注意的是應保障板塊呈現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實現圖文并茂。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采寫工作需要創新發展,實現與時俱進,這樣才可以滿足社會群眾的多樣化閱讀需求。在創新新聞采寫工作的過程中,應明確新聞內容,滿足受眾多樣化的信息需求,提高職業道德與素養。另外,優化新聞采寫模式還可以保障新聞內容的客觀性、準確性、科學性和權威性,進而促進新聞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金平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