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軍

在當前全媒體的大環境下,媒體融合已經成為媒介轉型發展的趨勢,電視新聞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更大的挑戰。其中電視作為傳統的媒體,依靠聲畫傳播的優勢開始減弱。而新媒體為電視新聞報道的表達方式增添了很多全新的元素,為其創造了更好的傳播環境與條件,以便電視新聞報道獲得良好的發展。因此,對于媒體融合來說,電視新聞報道也應隨之改革,不斷創新新聞報道表達的方式。
傳統電視新聞報道存在的問題
影響力減弱
在融媒體領域互聯網市場占據著中心位置,可以說各個公共交流平臺、短視頻應運而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尤其給電視新聞報道也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但與傳統報業相比,電視新聞行業的傳播形式、報道技術等,能夠創造出融媒體轉化的條件,以便電視新聞報道進一步改革與轉型,去逐漸適應媒體融合的發展趨勢,逐漸恢復業務的影響力,同時彰顯出自身的新聞資源、穩定收集渠道及成熟運營體系等方面的優勢。
內容的重復
對于媒體融合的快速進展,新媒體已經以自身的眾多用戶、分布范圍廣泛、實時性較強等特點,能夠第一時間去報道新聞,導致電視新聞報道錯過最佳的報道時機。而且當電視新聞報道時,內容與新媒體傳播的內容相同,這無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加之電視新聞報道的宣傳內容無版權,造成一些新聞內容會被不同級別及類型的媒體連續轉載,加以運用,雖然其具有一定的時效性,但是卻面臨著特色的流失問題。同時當前部分新聞報道的跟風現象,經常以一個熱點事件去追蹤一段事件,報道與之相似的新聞,促使新聞報道內容的同質化,從而本身在媒體融合中處于劣勢的地位,重復的內容勢必會影響其長遠發展。
觀點大眾化
電視新聞報道一直以來都具有較高的公眾影響力。但是當前媒體融合發展下,電視新聞報道為了適應更多受眾的差異化需求,彰顯出公眾意識,使得傳統電視新聞報道更多地關注受眾觀點的表達,導致很多時候出現過度迎合的現象,而相對缺少對新聞事件的客觀分析與梳理,并且以非專業人員的觀點進行報道,很容易導致新聞報道視角模糊的問題。
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
報道表達方式創新的有效策略
銜接移動端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傳統的電視新聞報道模式已被打破,呈現出全新的新聞報道表達方式,這對受眾來說,更利于獲取與傳播信息。特別是多媒體平臺,比如微信、微博、短視頻平臺等都能進行很好的信息反饋,甚至提供新聞的線索,以此來增強電視新聞的互動性、參與性。此外,媒體的融合有效提升電視新聞報道的時效性,促使其借助新媒體平臺,更快地通過網絡渠道來報道信息,突破以往的時空限制與束縛。這樣一來,傳統的電視新聞報道表達方式,已經由以往的采編-制作-播出這種固定順序,加以改變,強調移動端作用。因此,媒體融合下電視新聞報道表達方式想要創新,就可以與移動端有效接,建立自己的公眾平臺,并入駐到其他媒體平臺之中,進一步提升新聞信息的傳播時效與實效。
比如《都市陽光》這一新聞欄目,既創建屬于自己欄目的微信公眾號,又與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等網絡平臺,甚至與寧夏各市政府網站都建立合作關系,搭建起一個電視欄目、政府與大眾三者互通的橋梁。這樣一來,既能獲取到更多的新聞線索,又能實現與受眾的實時互動,不斷提升新聞報道的社會效果。可以說,這種運行模式能拓展、豐富電視節目頻道的功能。
引進新技術
短視頻
在當前的社會時代背景之下,短視頻這一新興的媒體平臺,可以憑借自身的優勢吸引更多的用戶,同時也為用戶提供源源不斷的新聞素材,開始走在信息化時代的最前沿。以一種多樣化的形式、趣味的段子及豐富的特效與音頻等,去加強新聞表達內容的吸引力,更好地符合受眾接受多元信息的需求,并且適合各個年齡、各個領域的用戶,而這正是短視頻盛行的原因。
因此,對于媒體的融合,傳統電視新聞報道也應積極學習新媒體中短視頻的運行模式、宣傳方式,去優化與創新自身的新聞報道表達方式,能夠在融合、轉型中科學、靈活地利用新媒體技術,進一步增強新聞報道的感染力。以三門峽電視臺來說,該電視臺在傳統的新聞報道表達方式基礎上進行了大膽創新,開始增加短視頻的功能欄,汲取新媒體簡潔、快速等優點,同時利用附屬媒體,對傳統媒體單一報道的表達形式加以彌補,從而吸引更多的用戶加以關注,確保新聞報道與宣傳效果得以提升。
vlog
對于媒體的融合,離不開技術手段的支持。尤其是近幾年電視媒體在順應媒介技術發展的步伐,整合兩微一端的新媒體平臺資源,實現全媒體的發力,不僅擴張了平臺,記者也開始在多個新媒體平臺上進行分類輸出新聞報道。雖然聚焦的題材相同,但是表達手法卻不盡相同,符合每一階層受眾的接受習慣。以19年的全國兩會來說,電視媒體開始運用vlog,故事化地講述風格、個人化的拍攝視角,能夠從分享拍攝者的生活、工作中最為真實的體驗、感受出發,帶著觀眾一起經歷。由于vlog的敘事框架,是以真實發生的事件為主,并且以記者的第一視角進行事件的敘述,更加充滿個性化風格,其呈現的效果鮮活、生動,十分貼合受眾的需求,使受眾易于接受。
常規的電視新聞報道中,記者會以出鏡、配音與采訪的形式,去展現記者關切、大會發言人回應,畫面以會場為主。而記者制作vlog后,是通過出發、行程及會場外靜候、入場及參與等各個環節,呈現出記者參與發布會的詳細經過,其畫面按照時序推進,并且配有音樂。這樣一來,記者既能傳達發布會內容,也能讓受眾走進記者新聞報道的日常。
直播常態化
當前電視新聞報道的直播形式早就存在。可是對于電視新聞直播來說,通常會選擇重大的新聞現場,或者節慶日的活動加以直播,其畫面的儀式感極強,并且在播出前還會設置好延遲的處理,導致與觀眾缺少互動。但在當前網絡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直播已經成為常態化,觀眾能夠第一時間接收到信息,提高電視新聞與大眾的互動性。
因此,在長時間的實踐與積累過程中,電視新聞直播的優點日益凸顯,包括精煉的語言、極強的邏輯性等,這對常態化的直播有很大的幫助。由此一來,主持人在完成常態化的現場描述與采訪任務的同時,又能與觀眾進行實時互動,同時回復后臺網友的留言,這種高效率的新聞報道表達方式是對傳統電視新聞報道表達方式的一種補充,更利于為受眾提供更多完整的信息服務。另外,通過新聞APP、微信公眾號及微博等,在其平臺上及時更新信息并推送,能夠順利完成這次超出常規的特別新聞報道,對當下發生的新聞實現了第一時間的現場報道,從而進一步增強了新聞報道的實效性與互動性。
綜上所述,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電視新聞報道形式上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完全突破了以往的時空限制,進一步增強了新聞報道的傳播力與影響力。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在保持自身特點的基礎上,與新媒體融合,取長補短,才能謀求長遠的發展,為不同的受眾提供多樣化的傳播渠道,積極順應媒體融合的趨勢,讓傳播內容更加全面、準確、客觀借助不同的硬件技術、語言風格及傳播平臺,呈現出同一新聞事件的多個角度,從而提高電視新聞表達的效率和質量。
(作者單位:烏魯木齊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