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連學 徐愛琴 張全坊
摘要:本文簡要介紹園藝植物病害侵染的規(guī)律,以期為園藝植物的病害預防提供參考。
關鍵詞:病害侵染;傳播;發(fā)病規(guī)律
園藝植物病害的侵染,是在一定條件下,寄主植物從與病原物接觸到發(fā)病的連續(xù)性過程。寄主植物的長勢和抗性、通風、水分、溫度、光照等外部環(huán)境、病原物侵入量的多少等因素,都對寄主植物的病害發(fā)生產生直接影響。
侵入前期是指真菌、細菌、線蟲以及病毒等病原物依靠空氣流動、水分流動、人為傳播等途徑,并受寄主植物分泌物的影響,主動或者被動的到達寄主植物感病部位,產生侵染的階段,稱為侵入前期。
侵入期是指從園藝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到建立了寄生關系的過程。不同的病原物有不同的侵入途徑。從寄主植物的表皮細胞、角質層、外來傷口,自然孔口侵入后,在合適的發(fā)病條件下與寄主植物建立起寄生關系。外來傷口一般包括人工機械傷口、凍傷口、鳥蟲傷口等。自然孔口包括氣孔、皮孔、水孔、花柱腺體等。病原物不同,通過自然孔口侵染寄主植物的方式不同。大部分的病毒、病原細菌以及弱寄生性真菌從傷口侵染,利用傷口滲出的營養(yǎng)物質營腐生生活,侵入植株組織內。有許多真菌、線蟲以及寄生性種子植物,能突破植株的蠟層、角質層、表皮細胞等保護組織直接侵入植株體內。
外部環(huán)境因子特別是溫度和濕度,對于園藝植物的病害發(fā)生會有顯著影響。溫度影響著病原物孢子的活動和萌發(fā)。真菌的分生孢子最適宜的溫度一般在20~25℃,低于最適宜溫度分生孢子萌發(fā)的時間會大大延長。
潛育期是指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建立寄生關系后,病原物在寄主植物體內迅速繁殖和擴展,但寄主植物尚未出現明顯發(fā)病癥狀的時期。不同的病原物,潛育期長短也不相同。短的幾天,長的可達一年甚至幾年以上才表現出發(fā)病癥狀。潛育期的長短也受寄主植物自己本身的長勢、抗病性、以及外部環(huán)境因子的影響而表現出一定范圍內的變幅。外部條件越接近病原物擴展要求的,潛育期越短,反之,潛育期越長。例如蘋果樹的輪紋病,一般在春季花期侵入花果,因為長勢旺盛,幼果期很少發(fā)病,但隨著溫濕度條件的改變和果實趨向于成熟,輪紋病癥狀會逐漸顯現,一般到果實近成熟時開始發(fā)病,一直到采收后會逐漸進入發(fā)病高峰,造成大量爛果。了解了病原物的潛育期,在生產中就要及早采取預防措施。
發(fā)病期是指寄主植物被侵染后,病原物經過潛育期的繁殖,在寄主植株上表現出明顯病害癥狀的進一步發(fā)展的時期,產生各種分生孢子或者其他繁殖體。
不同的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場所也不同。一般在土壤、植株病殘體、落葉、果實、死根、昆蟲介體等場所。病原物本身有休眠、腐生、寄生等越冬越夏方式。例如桃樹的縮葉病菌會潛伏在桃芽鱗片內越冬,而蘋果樹的腐爛病菌可以在樹體枝干的病斑內或者病殘體、落枝內。而蘋果樹的輪紋病菌可以潛伏在樹枝、落葉,尤其是病果內,通過運輸、空氣流動、水分等傳播方式進行傳播。大部分的病原真菌和細菌都能夠在植株的病殘體內以腐生的方式存活,病毒也可隨植株病殘體而休眠。種子、塊莖、鱗莖、塊根等都可攜帶病原物,成為病害遠距離傳播的重要方式。病原物通常在土壤中休眠而存活,存活時間的長短和土壤的濕度有很大關系,在相對干燥的土壤中存活時間一般較長。同一片土地里連續(xù)種植相同的植物,容易使田間的病原物大量積聚而引發(fā)嚴重病害。實踐中要通過間混套種或者輪作來減輕病害的發(fā)生。另外,未經充分腐熟的糞便、漚肥、堆肥,常常成為許多病害的傳染源,例如葉斑病菌。因此生產中要把農家肥料經過堆漚充分腐熟后再用。
病原物主要通過風雨水分以及動物活動等途徑進行傳播。例如線蟲能夠在土壤中慢慢蠕動,細菌、真菌可以借助鞭毛在水中游動,而部分真菌的分生孢子能主動彈射到空中,進行近距離傳播。一般真菌孢子數量多、重量輕體積小、適合氣流傳播。例如蘋果白粉病菌、梨樹銹病、葡萄霜霉病菌、多種葉斑病菌都是依靠風力和氣流進行傳播。病原物的有效傳播距離與風向、風速大小、光照、溫度、濕度等外部環(huán)境因子有關,也與寄主植物本身的抗病性有關。這種方式傳播距離遠,覆蓋面廣,常常容易引起病害流行,給病害防控工作造成困難。有些真菌、細菌以及線蟲可以隨雨水飛濺進行傳播,并被雨水把病原物沖到土壤中,進而傳播到較近的植株上,例如苗木的立枯病菌、軟腐病菌等都可以隨田間水的流動而傳播蔓延。生產中應控制本地菌源,截斷雨水傳播途徑。多數植物的病毒、類病毒以及某些真菌、細菌等,都可以靠昆蟲進行傳播。例如各種蚜蟲、木虱、飛虱等。人類的活動例如對農產品、種子、苗木的運輸活動,容易造成病害遠距離傳播。而播種、栽植、施肥、移栽、修剪、澆水等農事,均會造成病害傳播蔓延,例如蘋果銹果病可以通過人工嫁接進行傳播。
病害有沒有再次侵染是生產中制定防控措施的重要依據。病原物從一個生長季節(jié)開始發(fā)生,到下一個生長季節(jié)再度發(fā)生的過程,是一個病害循環(huán)。有些病害在一個生長季節(jié)內只有初次侵染,沒有再侵染,例如桃樹縮葉病菌。而有些病菌可以在同一個生長季節(jié)內多次侵染發(fā)病蔓延,給生產造成嚴重影響。例如白粉病菌、霜霉病菌、銹病等。生產中應根據園藝植物的病害發(fā)生消長規(guī)律,制定切斷病害循環(huán)的有效措施,進而達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懷方,劉鳳權,郭小密.病理學園藝植物[M].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