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玉
摘要:新泰市把發展村級電子商務和快遞進村工程作為加快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著力構建了工業品下鄉和農村產品進城暢通的農村物流配套服務體系,但仍存在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人才缺乏、散小亂等問題。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物流;電子商務
近年來,新泰市搶抓被列入全省29個縣級物流節點城市的機遇,圍繞“特色產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農村現代物流”為主線,把發展村級電子商務和快遞進村工程作為加快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通過整合已有的農村物流資源,構建了普惠共享、線上線下融合、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暢通的農村現代流通體系,這對暢通城鄉經濟循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脫貧攻堅具有重要意義。
1? 新泰市農村物流發展現狀
(1)鼓勵企業發展農村冷鏈物流,提供全鏈條服務
大力支持商貿企業、龍頭企業、電商園區等發展冷鏈物流,先后實施大寶農產品冷鏈物流、青云購物生鮮配送中心、齊云二期等項目,現已初步形成以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為基礎,以區域性、綜合性、專業性冷鏈物流市場為依托,以農業龍頭企業、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的冷鏈物流發展格局[1]。如青云購物生鮮配送中心通過從“原料產地—食品加工—保鮮儲藏—賣場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向全市20個鄉鎮商貿中心和便利店直接配送,實現城區30分鐘、鄉村2小時送貨上門服務。
(2)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方便快捷城鄉間的雙向交流
積極引進中郵速遞、三通一達等第三方物流企業,在市區設立采購中心、區域分撥中心和配送中心。中郵速遞、圓通、申通等還在電商客戶多、發件量大的“淘寶村”專門設置鎮、村級快遞服務站,每天定時收發快件;在特色農產品如櫻桃等上市旺季深入田間地頭,搭建寄遞綠色通道,為農戶、合作社提供生鮮打包、封裝、航空運輸等服務,方便了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
同時,引進山東新易泰公司投資建設新易泰電商物流產業園,為全市各類電商平臺或網店提供倉儲、加工、配送、貨物運輸等全鏈條服務。其旗下的山東“買賣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通過在各村建立一個服務站、招聘一名管理員、提供一套電子設備、設置一套供銷系統、開通一趟貨運公交、建立一套管理體系的“六個一”服務模式,逐步形成覆蓋市、鎮、村三級的商務物流網絡體系。“買賣提”站點既是電子商務服務點,也是鄉村物流收發點,開通的農村貨運公交線路,配備有專門的貨運車輛及專職分揀員,服務于全部服務站的日常貨物配送。貨運公交采用合伙人方式進行站點設立,與各大快遞公司都有合作關系,快遞到達市區后由貨運公交進行二次派送,直接開到村里送貨、取貨,實現村民足不出村、家門口收貨的互聯網購物體驗[2]。
(3)便利店+O2O模式,提升顧客滿意度
以“新供生活網”“新泰惠生活”等生活服務平臺為依托,積極推動村居社區實體店與網上商城融合發展。“新泰惠生活”借助在村、社區設立微店鋪,采取總部運營、手機下單、送貨上門或線下自提的服務模式,將近千種日用生活品、生鮮農產品配送到消費者手中。新泰市供銷社則依托原有鄉鎮村居銷售網絡優勢,投資460萬元注冊成立了泰安新供商貿有限公司,建設運營了“新供生活網”,采取網上購物、消費者實體店自提或配送的方式,推動線下生鮮便民實體店、線上網上商城、鄉村電子商務網店三個模塊融合發展,有效解決了需求分散的配送難題。
2? 新泰市農村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
(1)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
自建物流企業的冷凍冷藏設施制冷技術落后,運輸配送流通損失率高,導致櫻桃、芹菜等許多特色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低。物流分撥中心、工業品配送中心主要集中在市區,一些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農產品豐富的鄉鎮雖然發展起“交易市場”,但這種“交易市場”基本由當地村民出資建造,缺乏政府資金扶持,冷藏技術裝備落后,也缺乏專業的物流操作人員,分揀、包裝、儲藏等不規范,農產品損耗大[3]。
(2)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成本高
已開通的貨運公交專線通過送件時在快遞費中提取一部分費用以及發件時獲得一定價格優惠的這種差額費用來支撐運營,但就目前的業務量來說,提成和優惠價還不足以支撐貨運公交的運行。此外,貨運公交采用合伙人方式進行站點設立,合伙人通過為村民提供網絡代購、各類產品銷售及其他服務,獲取一定的傭金,但新泰市以丘陵為主的地形決定了物流需求分散、數量規模小且成季節性特點,這也導致很多物流企業“望農村而卻步”,物流企業間分散發展、集聚度不高。
(3)農產品和農村物流信息共享和技術利用滯后
為物流企業提供信息交流、對接合作服務的平臺或機構缺乏,物流大數據信息難以整合和實時共享。2016年,新泰市雖然成立了泰安首個縣級郵管機構郵政管理局,但管理局仍處于起步階段,互聯互通、共享共贏的信息服務網絡和平臺還沒有完全構建起來,短時間內無法充分發揮推動快遞服務向下拓展、快遞網絡向下延伸,促進寄遞行業轉型升級的作用。
(4)農村物流專業人才缺乏對農村物流缺乏正確認識
農村物流從業人員物流管理服務水平偏低,如大多數物流運營商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缺乏正確認識,冷鏈中經常出現斷“鏈”現象,從農村到批發市場、從農村到倉庫,生鮮農產品通常未能做到預冷處理;在初級加工和分揀區沒有低溫制冷環境,導致生鮮農產品腐敗過程加快,損耗增加。
3? 促進新泰市農村物流發展的幾點建議
(1)健全體系做優服務,助力農村物流發展
圍繞建設輻射魯中、鏈接魯蘇的區域性流通中心的目標定位,新泰市要加強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功能完善,逐步向智能化倉儲、配送邁進;組建全市現代物流業協會或平臺,為物流企業信息交流、對接合作提供平臺和指導支持;按照國際標準或通用國家標準,實現物流設施、物流工具以及物流技術的標準化建設,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物流主管機構新泰郵政管理局要繼續助推快遞企業與電商企業深度合作,為農特產品進城和電商下鄉提供快遞服務支撐,推動關聯產業聯動發展[4]。
(2)提供各種優惠政策,鼓勵物流企業發展農村物流
市政府要給予提高貸款額度、減息等優惠等金融政策,支持第三方物流企業拓展農村物流業務,同時鼓勵物流企業聯合起來,通過建立區域物流分撥配送中心,形成農產品物流規模效應;繼續推廣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鼓勵青云購物、銀寶超市等企業,采用直接經營和特許經營相結合的連鎖經營模式,建立進駐農村的連鎖超市及標準化村級農家店,統一采購和供應,做大做強農村物流。
(3)加強先進物流技術和大數據信息的使用,發展“共享物流”
一是加強先進物流技術的使用。加大溫濕度紅外遙感、產品條形碼技術等先進信息技術推廣使用,實現訂單從生產、存儲、包裝、運輸等環節全程可監控、可追溯。二是建立物流公共交易服務平臺。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智能決策等發展“共享物流”,對人車貨進行優化重構,讓供需雙方在平臺上無憂交易,最大化的降低空載率節約物流成本。如被稱為“貨運版滴滴”的運滿滿使用的全國干線物流智能調度系統,實現了智能車貨匹配、實時調度,標準報價。
(4)發展多元化農村物流服務模式,解決到鎮到村不到戶的配送問題
推行“快遞+”模式,設立駐村快遞服務點,招募熟悉農村環境的閑散人員做合伙人或快遞員,統一配備更加適應復雜地形的農村貨車或電動三輪車,解決快遞到鎮到村不到戶的問題。對于位置偏僻的村莊則招募在市區上學的學生家長做貨運公交的兼職合伙人或快遞員,讓家長接送孩子時寄送村里快遞,貨運公交則專門開通到市區學校站點,方便招募的家長取貨送貨。
(5)大力培養和引進物流專業人才,提升農村物流管理和服務水平
大力引進高等院校物流管理等相關專業的人才,同時進行多層次的農村物流方面的教育和培訓,培養專業從事農村物流方面的人才。如通過一村一大學生、農業推廣碩士等正規教育形式,將現代物流知識推廣到農村。
參考文獻
[1] 蔣智毅.電子商務平臺下農產品供應鏈物流模式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3.
[2] 李永春.我國農村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物流技術,2015,34(8):71-72.
[3] 張錦,陳義友.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研究綜述[J].中國流通經濟,2015(4):23-32.
[4] 伍婷,方威.農民收入與農村物流發展水平因果關系研究——以湖南省為例[J].開發研究,2011(5):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