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燕
摘要:當前農村文化旅游業發展越來越迅速,加快發展旅游業已經成為很多農村地區的戰略決策,有些農村地區更是把文化旅游業作為當地的支柱產業來培育,提出了一系列促進文化旅游業發展的舉措,文化旅游業在農村地區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因此農村地區要在這大好趨勢中,探索文化旅游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促進農村文化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文旅融合;農村地區;文化旅游業
從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來看,文化旅游業以及由其衍生出來的服務業、交通運輸業、商品零售業在農村GDP總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漸加大。而且農村地區的文化旅游業呈現出高度融合發展的趨勢,在促進旅游產業的發展的同時,還輻射帶動跨領域、跨產業、跨部門以及跨行業的融合發展,農村文化旅游業的外部環境不斷得到優化,文化旅游業逐漸成為當地產業投資的重點領域。
1? 文化旅游業在農村地區已初見成效
1.1? 文化與旅游業結合推進是農村地區的新探索
文化與旅游業融合發展具有傳統旅游業不可比擬的優勢,它更具有延展性和多元性,能夠在迎合當代旅游者的不同文化需求的基礎上,提升旅游業的市場競爭力,促進文化與旅游業二者強強聯合,迅速發展壯大。農村旅游不像城市旅游的主要內容是參觀、學習和鑒賞,從而提升現代化科學知識。農村旅游內涵豐富,既包括游覽自然風光、欣賞山村水鄉這類休閑度假,又包括親自參加農業生產勞動,感受民俗鄉風等體驗活動,因此農業旅游是全方位、綜合性的以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為主要目的休閑娛樂活動。農村文化旅游業在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發展到至今,猶如雨后春筍般地發展到各地農村,從剛開始的附近城市居民到農村體驗生活,放松上班以及生活積累的壓抑心情,變為越來越多人假日出游的首選項目,這一改變推動了我國農村文化旅游業的發展。
1.2? 農村文化旅游業的新亮點是以休閑娛樂為目的
隨著現代居民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劇增,通過休閑來緩解亞健康狀態越來越成為當代人所關注的內容。在農村發展以休閑旅游為主要內容的文旅項目,就是要讓農村旅游業凸顯休閑這一主要目的,為旅游者帶去更多的精神享受,和愉悅體驗。這就農村文化旅游業要把握住旅游者的共有的思想、行為、感情來營造文化氛圍、塑造文化意境、打造文化理念,從而使旅游者實現身心的全面放松和體驗的完整形成。農村文旅業通過使人們參與生產勞動、競技活動、藝術欣賞以及親密接觸大自然等途徑,建立了以旅游為基礎的情趣和體驗,如放松、娛樂、交往、學習、欣賞等,使得旅游者身心得到放松,個性得到釋放,需求得到滿足。可見,農村文化旅游業不同于傳統旅游業,它是在對傳統旅游業進行深刻詮釋的基礎上,將文化與旅游業做了進一步延伸的新型產業。
1.3? 文化旅游業的發展帶動農村綜合實力的提升
隨著文化旅游業在農村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全國旅游市場的格局也正悄然發生著變化,旅游業經營模式不斷變化,旅游業的市場之間的競爭不斷增強,一些旅游勝地的地位受到來自農村文旅業這樣的新興旅游業的不斷沖擊。這對農村地區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一些敢于大膽革新的農村地區,搶占先機,率先發展農村文化旅游業,不但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圍,而且促進了整個農村綜合實力的提升,使當地文化旅游業大放異彩,給世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農村文化旅游業可以說是一種朝陽產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績,越來越多的旅游者被吸引的前來旅游度假、休閑娛樂、觀光購物。 這對農村旅游提出來更高的要求,既要潛心專研特色旅游業,又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更新文化理念,為旅游業注入新的活力。同時還要求農村地區大力規范旅游市場,營造好的旅游氛圍,抓住發展機遇,不斷提高農村居民的整體素質,徹底摒除陳腐陋習,以全新的精神風貌迎接八方來客,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提升。
2? 農村文化旅游業融合發展路徑的探索
2.1? 創新文化旅游業的管理機制
農村地區要實現文化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需要因地制宜,結合當前農村發展的現狀及國內、國際市場發展趨勢,來考慮將二者的有機結合在一起,共同促進。一是要徹底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用新思維促進農村文化旅游業的融合發展。文化旅游業具有明顯區別于傳統旅游業的新特點,相比之下,不管是經營理念還是運營方式上,不管是產業結構還是市場構成上,文化旅游業與傳統旅游業都存在著明顯的差別。所以文旅的深度融合的先決條件就是要轉變觀念,擺脫定式思維的桎梏,從而為文旅融合掃除思想障礙。二是促進旅游產業的革新,用實力來夯實文旅融合的根基。要不斷提高農村旅游產業的市場競爭力,沖破舊的旅游業的發展瓶頸,不斷發掘旅游經濟發展的新路徑。從擴大范圍及加深程度等方面著手,加強文化及旅游業的深度融合,使二者結合的發展新模式與經濟社會效益同步增長。三是以創新管理模式,構建文旅融合新機制。在促進農村地區文旅融合發展過程中,要通過不斷地探索新方法,創新性地研發新的旅游產品,進一步豐富和深化農村旅游產業的文化內涵,于此同時,要采取必要措施迎合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精神需求。在文化旅游業管理層面不斷創新,在明確管理部門的權責細則的同時,從全面提升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角度,促進多個相關機構有針對性的進行管理,形成多部門聯動管理機制,構建新型管理體系,促進文旅產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2.2? 依據農村旅游的獨特性打響文旅品牌效應
當前在發展農村文化旅游業時,必須要樹立品牌意識,結合各地農村的不同特點,因地制宜,筑牢新型農村文化旅游業。應深度挖掘農村的資源優勢,形成各具特色的文旅產業品牌。通過品牌來聚合表現當地的文化理念以及村民的精神風貌,既有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又有利于農村文化水平的提升,融合形成別具一格的文旅品牌,不斷增強農村文化旅游業的市場競爭力。當前各地都在探索通過主題文化旅游的形式來構建當地農村文旅品牌。并且多地以及逐漸形成了文旅知名品牌。例如北京周邊懷柔的北溝村,走的是鄉村民宿帶動型品牌戰略;陜西禮泉的袁家村,走的是民俗文化依托型品牌戰略;浙江余村,走的是生態資源依托型品牌戰略;敦煌月牙泉村,走的是景區帶動發展型發展戰略等等。這些農村地區在發展文化旅游業時,都是以充分調動文化與旅游資源為前提,實施產品的深度開發,通過文化創意凸顯文旅品牌,深化蘊藏于旅游業中的文化內涵和精髓,實現了品牌文化價值的全面提升,促進了文旅資源的深度融合。
可見深挖文化內涵,構建新型農村文旅產業,實施文旅產業創新發展,既可以避免農村旅游產業同質化發展,又可以深刻把握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的意義和內涵,實現兩者科學融合、可持續發展。
2.3? 要依據消費趨勢促進觀光游向休閑游的轉型
在我國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解讀農村文化旅游業的發展趨勢,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農村傳統的觀光旅游勢必會被休閑度假游所取代。在這個背景下,農村各地區應該積極尋找旅游消費的潮流及走向,調整農村文化旅游業的基本投資模式。要延長游客在旅游地逗留的有效時間,從而增加旅游者的人均消費,將觀光旅游發展成為休閑度假游,大力發展中青旅、民宿、農村特色飲食等產業。抓住發展契機,創新農村旅游產品開發,多途徑迎合當前消費者新的旅游消費需求。這將會在具有文化旅游業發展優勢的農村地區涌現出一批領先水平的旅游服務提供商以及景區經營商。各地應積極探索新的旅游產品模式,在原有旅游業的基礎上逐步拓展延伸至景區開發、酒店投資、福利彩票娛樂、餐飲業等業務,拓寬旅游行業產業鏈,加強對企業會展以及商旅經營的管理力度,通過多元化發展來增強農村文化旅游業的抗風險能力,開拓農村文化旅游業的成長空間,開辟農村文旅業新的利潤增長點。以穩扎穩打的理念實現“品牌擴張、規模優先”的發展戰略,使農村文化旅游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3? 結語
通過新的文化內涵來塑造農村旅游業的升級和轉型,實現文化的創造功能。以獨特的自然風光以及典型的文化資源作為農村旅游業的特色,來吸引旅游者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用心鑒賞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既豐富了農村旅游產品的類型,又突顯了文化產業的創新性改革,使文創的理念及智慧不斷滲入農村旅游產業中,從而迎合旅游者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參考文獻
[1] 張彩虹,段朋飛,尹琳珊.文旅融合視角下鄉村振興路徑研究[J].當代農村財經,2018(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