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明云 崔子明
摘要: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離不開農業的加入,農業作為人們生活生存的必需品,農業的發展好壞直接影響了我國的國民經濟。同時,基層農業推廣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業的經濟效益,讓農民獲得可觀的經濟收入,促進農業健康發展。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民的素質低下,在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需要高度重視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意義,探究幾點解決對策,不斷提升農產品的經濟效益,讓農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問題;對策
0? 引言
當下,我國農業技術還在持續發展中,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落實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才能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將科研成果和農業生產有機整合,強化農民和政府之間的聯系,完善推廣政策,從根本上解決推廣農業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帶動我國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1? 當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1.1? 缺乏健全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農業基礎設施不足,大部分農業生產仍以家庭為種植的小規模生產模式為主,農民掌握的生產技術和方式都極為落后,降低農業發展的速度。同時,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沒有建立完善的推廣體系,相關的農業部門沒有和相關技術推廣部門進行溝通交流,導致當下的農業技術無法根據實際要求進行科學推廣,嚴重制約了農業技術在基層的推廣和應用[1]。
1.2? 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普遍存在著農業技術推廣資金不足的現象,由于上級部門經費投入不充分。其公益性農業科技推廣作為一種公共產品,也沒有任何的經濟效益,導致這些機構在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時面對較多困難,無法引進新技術、新品種,更缺乏農業技術推廣的基礎設施設備,制約了推廣工作的正常開展,拉低了農業技術推廣的速度。同時,資金不足下大部分推廣人員沒有工作積極性,隊伍人才緊缺,流失嚴重、人心渙散。
1.3? 基層農業技術的供給和需求出現脫節
我國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計劃經濟為主,隨著改革開放,我國開始實行了市場經濟,但還是沿襲了很多的計劃經濟的運行機制,嚴重與國情不符,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國經濟發展。尤其是在一些工程項目時,政府仍然是主導地位,很難提升市場經濟的活力。而市場經濟體制下農民作為極為重要的參與者,農民有不同的生產技術需求。而在實際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政府、推廣者、研究者沒有和農民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導致農業技術的供給和需求出現嚴重脫節的現象。
1.4? 農業技術推廣人才的專業水平和信息化能力低下
我國重點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一般落實在偏遠落后的貧困鄉村,其經濟條件和道路交通嚴重落后,使得一線工作人員不愿意跑遠,讓工作流于表面,使其不愿主動來基層鍛煉、不愿跟當地居民打成一片,造成新的農業政策下達不通得不到快速推廣,因而喪失了這項工作的價值。同時,工作人員不具備了解農業的基礎上又沒有掌握信息技術,這樣一來農業技術推廣的技術能力低下,不能對軟件深入開發,造成大量信息資源得不到合理應用,直接制約了農業技術的有效推廣。
2?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
農業推廣對新農村建設的必要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首先是發展當地的經濟,才能實現全面小康,帶領農民走向富強民主的道路。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想滿足農村建設,他必須通過實踐,腳踏實地的推動與進行,才能真正轉化為生產力,在增加農民生活水平的同時,還必須加強農村推廣成果的保護。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求,要創造良好的技術培訓與人才使用環境,從而形成各地區的友愛互助。,實現全面小康的康莊大道。
3?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的幾點思考
3.1? 完善推廣機制、提高農民的認識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它直接關系到政府是否能夠開展公益性的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建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積極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鼓勵社會參與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工作中來,拓寬網絡化系統,保障基層農業技術得到真正的推廣和應用。[2]
相關部門應采取多元化宣傳,通過鄉鎮廣播,提高宣傳力度,增加農民接收信息的通道,如今改革發展,通信基站的建設,農民用上智能手機的頻率越來越高,在推廣中,可以建設社群模式,采取互幫互助模式,增加農民積極性,有效減少忙時人力匱乏等問題,卻實改善農村老年化留存的問題。在推廣技術過程中,最后,在進行技術推廣過程中,相關部門還應該對相應地區所用種植技術存在的薄弱環節展開工作。例如,如果當地稻谷在發芽期存在嚴重的病蟲害問題,相關部門就可以采用這種方式推廣拌種以及種子晾曬技術,使稻米發芽率得到有效提高,從而提升產量跟質量。
3.2? 增加經費的投入
農業生產是國策之重,保證農業充足的經費保障是確保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技術推廣不僅需要推動交通運輸的建設,而且需要大量宣傳資金的投入。在完善農業基礎基建的同時,加大資金的投入,并且實現線上線下的資源整合,方可保證技術推廣的可持續發展。值得加強的是,不能片面的僅僅依靠國家資助撥款,應當切實利用當地條件,努力發展第三方力量,發動當地企事業單位進行融資,通過招商引資實現資金的流入。
3.3? 重視農民的實際需求
中國進入WTO,全球化加劇,單一銷售鏈模式的種植化,已經無法滿足目前日新月異的需求,創新新的種植模式變得迫在眉睫。結合需求,將大數據,網絡云等新技術融合進去,同時要加強電商信息化,有針對性種植果木苗圃,更要帶動學校等科研機構研發工作,開展以政府主導,電商為輔,科學信息化種植的,產銷售一條龍服務。真正確實做到種植無憂,銷售無礙,確實保證廣大農民的利益[3]。
3.4? 提升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素質和能力
基層農業技術的推廣地點在一線,受眾群體是農民,而與農民直接接觸的人員是一線基層工作人員。因此,一線基層工作人員人員在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占據重要地位,提高一線人員的個人素質與知識顯得尤為重要。
那么,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遇到問題時需要借鑒和參考相應專業書籍或資料,及時解決問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其次,政府可以定期開展講座培訓,將最新的理論傳授給推廣人員,聘請高級教授向基層技術推廣人員傳授經驗,實現多媒體互動教學,更新專業知識,保證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先進性、時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民信息化意識,提升農民群眾的綜合素質,讓農民真正意識到農業技術推廣的作用,有效利用農業信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3.5? 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模式
家庭式小農規模的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已無法滿足需求,創造新的種植模式顯得尤為重要。結合當地地理情況,創造以政府為執導的集約性種植模式,將大數據云上端等新技術融合進去,加強與推薦新型農業技術。同時,要密切關注最新的科研成果,積極與所屬科研機構、院校的合作,積極參與各大電商平臺的農業產品推廣活動,加強適季農產品的出口與外貿。
4? 結語
綜上所述,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極為重要,在實際推廣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相關推廣人員需要總結經驗、不斷創新,制定完善的實施方案,加強農民的認識和推廣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推廣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此外,需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創新推廣技術,讓我國農村經濟更上一層樓[4]。
參考文獻
[1] 唐紅明.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南方農機,2020,51(14):64,68.
[2] 李鵬發.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0(7):69.
[3] 羅國衛.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農家參謀,2020(8):12.
[4] 盧新全.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種子科技,2019,37(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