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冬 李燦東 顧鑫 楊曉賀 張茂明 姚亮亮 劉偉 孟慶英 邱磊
摘要:大豆作為重要的榨油原料及日常生活必需食材,在我國的農作物種植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隨著我國現代化發展進程及城市化腳步的逐步加快,環境污染成為困擾我國乃至世界的難題,生態系統與經濟建設出現了不協調發展,環境的惡化嚴重破壞了大豆種植的適宜條件,導致我國大豆產量逐年下滑,無法完全供給整個社會的生產生活需要。因此,在環境氣候變化的前提下,為了保證大豆種植產量,需要不斷提高大豆栽培技術,保障社會與民生。本文重點探究了大豆高產栽培技術分析及相關技術推廣。
關鍵詞:大豆;高產栽培;技術分析;技術推廣
1? 前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大豆的市場需求也不斷增加。在生產實踐過程中,科學把握大豆高產栽培技術環節,能夠有效地提升大豆產量。通過推廣大豆高產栽培技術,可以提高大豆產業的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對于振興本土大豆產業、推進農業供給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2? 大豆高產栽培技術
2.1? 選種與處理
(1)品種的生長天數應在當地無霜期內預留,能正常成熟,充分利用光熱資源,防止跨區種植。在低洼、肥力高的土地上,宜選擇喜肥、喜水的品種。適宜選擇中熟、中晚熟、株高、莖壯、密度好的品種。采用窄行密植等栽培方式,應選擇早熟或中早熟、分枝少、莖稈結實、株型收斂的品種。(2)在保證選用品種保持原品種種性的增產潛力條件下,可采用富爾“千斤頂”(大豆專用型)拌種,最好少對水或不對水。要做到拌種均勻,陰干后種子不膨脹、種皮不開裂,然后采用含防蟲、殺菌、含有微量元素或膜性好的種衣劑進行包衣。
2.2? 土地選擇
選擇正確的種植土地對大豆的種植至關重要,肥沃的土地可以提供給大豆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大豆是通過根部來汲取營養的,最適合大豆生長的土地為沙土地。此外還要對土地進行翻耕、除雜草、施肥、澆水等,讓地面深處的土壤在空氣中曝曬,殺滅土壤中的細菌和害蟲,提高土地中土壤的含水量和含氧量,提高大豆的抵抗能力,同時清除雜草可以減少土壤中的營養成分被雜草吸收,定時澆水可以加快大豆的發芽,保證發芽率,從而最后保證大豆的質量和產量[1]。
2.3? 密植播種
播種時,技術人員應當選用一些性能優秀且易于操作的播種機械來完成大豆的播種任務,在人工與機械的相互配合下及時清除播種地塊中包含的各類雜物,以此來為大豆種子的生長發芽提供一個良好的土壤環境,從而提高其整體發芽率。同時,相關技術人員還需要關注豆種的密植步驟,采用三壟密植法或條播法,并結合當地的農業生產水平,根據密植方式對大豆種植數量進行相應程度的控制,當采用機械化播種時,前茬作物播種后需要進行搶墑播種,以此來控制大豆種子的播種深度。
2.4? 田間管理
(1)施肥。綜合考慮土壤條件,嚴格控制肥料種類和用量,可以滿足大豆的肥力要求。施肥應首選農家肥,適當施用化肥,避免污染土壤和環境。(2)除草。大豆的正常生長容易受到各種雜草的影響。主要原因是雜草能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和水分,導致大豆的生長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因此,為了及時徹底清除田間雜草,既可以合理使用除草劑,也可以人工實施除草過程。前者省時省力,后者可避免損壞大豆植株。(3)灌溉。為了滿足大豆植株生長對水分的需求,科學實施灌溉工藝是十分必要的。嚴格控制灌水次數和灌水量,保證對大豆生長規律的適應性。
3? 大豆高產栽培相關技術推廣
(1)地膜覆蓋技術推廣。對大豆進行地膜覆蓋,通常應用于較干旱的地區。該技術能夠減少土壤中的水分蒸發,為大豆生長提供較為充足的水分,促進大豆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養分。應通過宣傳、培訓及相關政策、資金扶持,鼓勵、引導農民應用該技術,進而提升干旱地區大豆生產水平。(2)種植技術推廣。農業生產上,經常將豆科植物與禾本科植物進行間作,這是由于大豆的根瘤菌可以固定土壤中的氮素,可以為禾本科植物提供充足的養分,有利于禾本科植物的生長,同時也豐富了自身營養含量的汲取,若采用傳統的連作種植方式,一方面營養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土壤中過多的氮磷含量反過來會抑制大豆的生長。輪作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在同一塊田地上,按照固有的順序進行種植,旨在讓土壤得到充分休息與恢復,保證土壤養分,有利于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也有利于提高大豆品質與產量[2]。(3)保護性農耕技術推廣。在種植大豆過程中采用這一技術,能夠減少土壤的荒漠化,在發展大豆產業的同時,實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應對這一技術進行推廣,通過建立示范基地等,使更多生產者認識到保護性農耕技術的重要性和綜合效益。
4? 結語
綜上所述,大豆是我國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其營養豐富,尤其是蛋白質含量較高。在大豆作物種植生長過程中,為保證大豆的產量和質量,需要從大豆生長的實際情況出發,采取科學合理的高產栽培技術,從而提高大豆產量,增加大豆種植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我國農民的經濟水平。
參考文獻
[1] 張祥海,夏杰,黃修君.大豆高產栽培技術模型的研究與應用[J].吉林農業,2019(13):40-42.
[2] 李秀娟.大豆高產栽培技術淺談[J].現代農業,2019(7):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