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亮興
摘要:在高中階段,學生往往重視高考有關科目的學習,信息技術課作為非高考科目,自然容易被學生忽視。學生不能專心聽講,老師也會失去講課的熱情,如此往復,形成惡性循環。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的課堂效率,關鍵在于如何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學生重視起這門課程。對此,筆者根據個人教學經驗總結了如下幾點心得。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0-176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面對當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現狀以及在整個學科中的地位,提高課堂效率已經迫不及待。下面就以我幾年但任信息技術教師的經驗,談一談對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效率的看法。
一、創新課程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在上信息技術課時,學生往往將更多的興趣放在游戲娛樂上,因為它們輕松且具有趣味性,可以適當緩解學習的壓力。認識到這一點,教師就應當多在課程導入時下功夫,盡量用生動有趣的情境來引出課程內容的教學,將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轉移到課堂上,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們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有共同的話題,從而引導學生跟隨老師的思路進行課程內容。
比如,在進行“圖像處理”這一節內容的課程教學時,就可以創設這樣的情景來導入課程:先展示一張教師在“某廣場前的合影”,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也留下懸念,然后再展示出“本班同學幾人在博物館的合影”,學生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從而在課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化被動為主動,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就會進行自主的學習和探究。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創設的情境要與課程內容有較密切的聯系,要能給學生給出具體的學習目標,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
二、教學結合實際,課本回歸生活
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結合有助于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從導入課程時情景的創設到講解知識再到實踐練習,舉例都要貼近實際,讓學生認識到所學內容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從而讓學生從心里重視起這門課程。教師也應該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材內容畢竟有局限之處,需有所取舍和補充,舉例貼近生活就能很好地將課本與實際聯系起來,要搜集易于學生理解的例子。
比如,在進行《信息與信息的特征》這節課的學習時,教師就可以舉買賣洋蔥的例子,而在學習《表格數據加工的多元性》時,教材中舉例的企業工資樣表就與學生生活實際距離太遠,學生對其比較陌生,提不起興趣,而如果改為學生成績情況表時,就能夠貼近學生的生活,便于學生理解。在講解課程時,不能一味地生搬硬套教材內容,要懂得靈活變通,教材只是提供了服務,主要的責任還是落在教師身上,如何運用好教材使之能夠結合實際的上課才是教師應該探究和實踐的方向。
三、豐富教學形式,總結教學經驗
傳統的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模式都是教師先進行演示,學生再照做,這樣的學習是機械的、被動的。如果只是為了記住步驟而不是真正理解其用意,那學習就毫無意義。因此,教師應該豐富教學形式,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的學習。在選擇教學形式時應該注意這種教學形式是否適合要講的課程內容,還要注意不能生搬硬套別人的教學形式,要根據學生們的特點選擇適當的方式。
比如,在教學一些比較簡單的內容如Word的頁面設置時,可以選擇任務驅動法,它的效果比較好,能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逐步解決問題。而在學習數學統計時,就用舉例法列舉生活實際中比較常見的例子來引導學生學習。除此之外,還有游戲法、小組競賽法、自學法、模擬授課法等等,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能力。同時,教師在授課時還要不斷總結反思,更新自己的觀念和思想,探究適合學生的方法,積累教學經驗,以便于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接下來的學習。
四、適當分層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不可否認的是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特別是對于信息技術這門課而言。經常使用電腦的學生對電腦的了解更多,基礎較好,但其中也不乏基礎較薄弱的學生。針對這種本就客觀存在的情況以及學生在課堂上聽課效率的差異,教師應當適時做出調整,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相應的給予不同的任務,但是也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更深入的學習,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具體措施如下:(1)在課程內容上,設置不同的任務,主要包括針對不同個性差異的不同類型任務,以及針對不同層次的不同難度任務,讓學生們都能正確找到自己對應的學習任務,同步進行不同內容的學習;(2)在教學形式上,讓學生自主進行選擇,前提是保證能掌握所學的內容,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讓他們自主探究學習,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讓他們多注意教師的演示,掌握方法后再進行實踐和更深一步的學習,懂得循序漸進。
五、結語
綜上所述,學會方法還是比學會內容重要得多,而要讓學生們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上來,首先要能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次,教師應將教材與實際結合,靈活變通地應用教材進行教學,多舉一些易于學生理解的例子,有助于他們的學習。同時,還要注意教學形式的創新,讓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相適應,相輔相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地去學習,培養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教師還應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積累教學經驗,為接下來的課程做好準備。除此之外,教師應該正視學生間的差異,進行適當的分層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付松波.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效率的實踐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7(13):132.
[2]隋玉璽,牛玉澤,馬純奎.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育課堂教學效率的幾個有效措施[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7):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