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摘要:目前農村地區的語文學習中,閱讀方面顯得不豐腴、不充沛,尤其是缺乏課外閱讀,對于學生的知識面拓展,精神生活豐富方面,是極其不利的,目前小學生正處于身體及心理的初步成長階段,閱讀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基于此,以下對農村小學語文閱讀現狀及指導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閱讀現狀;指導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0-221
引言
小學期間不管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都可以有效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教師要做好語文閱讀教育。但是在農村學校,因為教育環境較為局限,學生能夠接觸的學習資源有限,所以需要教師合理安排學生開展閱讀教學,以便提升小學生整體的語文閱讀水平,進而提升小學生的文學素養。
一、農村小學語文閱讀現狀
(一)無法提起閱讀的興趣
受日常教學模式的影響,大部分的同學已經對閱讀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厭倦情緒。即使有少量的同學偶爾進行課外閱讀,也都處于淺嘗輒止的程度,無法專注于閱讀本身,大部分學生也不會針對閱讀這種話題進行交流,更不用提會有一個濃厚的閱讀學習氛圍。
(二)學生閱讀意識淡薄,家庭缺乏足夠重視
在農村家庭中,學生的監護人常常只關心學生吃得如何、睡得如何,而對于學生的學習則是不聞不問,認為學生的學習是學校和教師的事,即便關心學生的學習也只是問問成績如何,只是告訴學生要聽老師的話,記住老師講的知識。而學生的父母由于身處外地,也只是給予學生金錢上的彌補,這就導致學生在家中沒有大人的約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根本不會主動進行閱讀,嚴重缺乏閱讀意識。
(三)閱讀的方面不夠多樣化
據了解,大部分小學生喜歡的課外書都是故事類型的書,對于其他類型的書接觸甚少,這樣就造成汲取養分的途徑比較單一。作為老師,應該主動為學生推薦一些對他們成長及知識積累具有一定價值的書籍,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海洋里自由成長。
二、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指導策略
(一)改變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
一個人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須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理論指導。這些理論和觀念必須要正確,必須要科學合理。作為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要進一步地研究學習《教育學》《心理學》《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教學方法論》《語文教學大綱》等這些基礎的教學知識。但由于農村相對來說比較閉塞,教師的教學觀念相對來說比較落后,所以還應該關注一些發達地區的教學模式,學習一些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只有教師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才有可能為高效的閱讀教學提供可能。教師的教學觀念先進了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學生才能喜歡上教師的課,才能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產生思維的火花,才能有效地學習語文知識。教師要樹立高效的語文閱讀教學觀。《小學語文教學剛領》指出:“學生學習的目標既有知識性又有工具性,特別是在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為目標。”
(二)組織合作學習,鼓勵學生思考交流
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識水平不同,對于閱讀內容都會有不同的見解和認識。因此,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將學生分成小組,通過組內討論發散學生的思維,以此加深他們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和體會。小學生的好勝心和自尊心強烈,討論時,表達欲旺盛,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閱讀效率,還培養了學生合作共贏的思維。例如,講解《驚弓之鳥》一課時,為了發散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先設置問題“既然拉弓射箭可以射下天上的大雕,那只拉弓不射箭,可以射下天上的大雁嗎?”學生就這個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課堂氣氛快速熱烈起來。教師再對學生進行分組,組間閱讀課文,討論這個故事,組織語言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這樣可以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使其更好地掌握課文所要表達的主旨。
(三)創設人文性課堂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逐漸受到重視。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要革新傳統的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贊賞,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激發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關照到全體學生,幫助學生拓寬學習渠道,使教學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讓課堂顯現出民主的色彩,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良性互動,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教師要理解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從人文主義出發,讓學生感覺到尊重和包容。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使教與學同步,在課堂上實現師生之間的知識和能量的傳遞,讓學生感受到人文關懷。在當前的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關懷的體現較少,師生之間的交流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在閱讀教學時,教師讓學生回答問題,學生沒有滿足教師的要求,教師可能會對學生缺乏耐心,沒有用積極的話語回應學生,甚至對學生進行批評指責,從而傷害到學生的自尊,降低其學習的自信心。此外,許多農村語文教師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比較深,沒有及時運用新的教育模式,較少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由于沒有得到來自教師的肯定,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必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農村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處處體現對小學生的關愛和賞識,重視他們在課堂上的存在,對他們進行賞識教育,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他們有更大的動力進行閱讀學習。
(四)針對課外閱讀舉辦一些活動,營造閱讀氛圍
這要求教學老師積極跟學生互動,首先,跟學生一起閱讀,引導學生去閱讀一些有價值的書籍,對書中的內容進行探討,營造一個濃厚的閱讀氛圍。其次,與學生家長加強聯系,強調家庭環境對孩子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家庭中也能夠安心的閱讀。
結束語
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較多,需要教師在新課改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創新教學理念,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改進,保證學生的閱讀學習氛圍良好,從而有效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培養,并從根本上提升語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黃錫龍.淺談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9(36):126.
[2]龔冏.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完善路徑探究[J].江西教育,2018(27):49.
[3]武曉燕.農村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8,5(37):35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