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喜萍,蔣莉,李鴻均,李嬌
(廣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1)
宮頸癌是女性中第三大常見癌癥,也是全球第四大常見死亡的癌癥,其發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已經嚴重危害到女性健康[1]。據統計,全球每年有近53萬的新增病例,約有25萬女性死于宮頸癌[2]。據報道,中國每年新發病例達13.15萬例,死亡病例每年約5.3萬例[3]。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是宮頸癌和尖銳濕疣的主要致病因素,使用預防性HPV疫苗,則能夠早期預防宮頸癌的發生[4]。中國大學生首次發生性行為的平均年齡<20歲[5]。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9歲以上女性接種HPV疫苗,而且9-26歲被認為是最佳接種年齡[6]。據調查顯示[7],初次性生活年齡小于16歲,易導致HPV感染陽性率明顯升高。近年我國大學生婚前性行為日趨普遍,大學生不安全性行為處于較高水平[8]。HPV疫苗是預防HPV感染的有效方式。因此,當代女大學生成為注射HPV疫苗的首要人群。所以,本次調查通過了解女大學生對于HPV及HPV疫苗相關知識的認知、態度與行為水平的狀況,旨在促進女大學生對HPV感染等相關知識的了解,為學校和醫院等有關機構開展關于預防HPV感染的健康教育提供理論基礎,為HPV疫苗的接種及其在中國的推廣普及提供前期的參考數據。
采用方便抽樣法,選擇廣西3所高校的在校女大學生為調查對象。
1.2.1 調查工具
參考國內外的相關文獻和資料,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在正式調查前,進行了預調查,結果顯示問卷的Cranbac’sα系數為0.71,信度良好。問卷內容包括:①女大學生的基本資料;②對HPV、HPV疫苗及宮頸癌篩查的認知;③對HPV相關知識的認知;④對HPV疫苗的態度和行為。
1.2.2 調查方法
通過問卷星發放問卷,向被調查者解釋本次調查目的和意義,取得同意后,采用匿名的方式填寫。
1.2.3 統計學分析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與分析,用百分比進行統計描述,采用χ2進行比較,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女大學生接種HPV疫苗的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發放問卷550份,有效問卷540份,回收率98.18%。本次調查對象均為女大學生,共計540人,見表1。

表1 女大學生的基本資料
調查顯示,醫學專業與非醫學專業的女大學生在對HPV、HPV疫苗和宮頸癌篩查的認知上的差異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專業的女大學生對HPV、HPV疫苗及宮頸癌篩查的知曉情況[n(%)]
女大學生對HPV、HPV疫苗及宮頸癌篩查相關知識的認知參差不齊。不同專業的女大學在對“感染HPV出現的生殖道感染”“感染HPV可能出現的惡性腫瘤”“是否知道HPV疫苗接種的最佳年齡是9-26歲”“接種HPV疫苗的最佳時期”“HPV疫苗是否能有效預防宮頸癌”的認知差異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女大學生對HPV、HPV疫苗及宮頸癌篩查相關知識的認知情況[n(%)]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接種意愿的女大學生在“是否聽說過HPV疫苗”“是否知道接種HPV疫苗的最佳年齡為9-26歲”“是否知道HPV能有效預防宮頸癌”的認知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4。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影響女大學生接種HPV疫苗的因素為是否知道接種HPV疫苗的最佳年齡為9-26歲,見表5。

表4 影響女大學生HPV疫苗接種意愿的單因素分析[n(%)]

表5 影響女大學生接種HPV疫苗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在接受調查的540名女大學生中,醫生的態度為影響女大學生對HPV疫苗的態度和接受程度的最大因素。見表6。擔心接種后產生副作用、擔心接種后仍會感染HPV、擔心價格問題、覺得接種次數較多,周期長,時間成本比較高為影響女大學生不愿接種HPV疫苗的因素,見表7。

表6 女大學生對HPV疫苗的態度和行為

表7 女大學生不愿意接種HPV疫苗的原因
在本次調查中,359名(66.48%)女大學生對HPV疫苗每劑價格的可接受范圍是500元以下,可接受的疫苗支付方式中有312名(57.78%)接受個人和政府兩者共同支付的方式,見表8。

表8 女大學生對HPV疫苗的可接受價格和選擇支付方式的情況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540名女大學生中,HPV的知曉率為59.63%,低于劉宇豪等(66.6%)[9]相似研究數據;HPV疫苗的知曉率為58.89%,低于國內其他同類研究的結果[10-11]。醫學專業的女大學生對HPV的知曉率為85.96%;HPV疫苗的知曉率為81.46%,其認知高于平均水平。歐陽禮辰等[12]的研究發現,72.5%的醫學生聽說過HPV,65.9%的聽說過HPV疫苗。本次調查結果高于歐陽禮辰等[12]的研究結果,但也還未達到90%以上。從整體來看,女大學生對HPV的認知水平是比較低的。醫學專業女大學生認知水平較非醫學專業認知水平高,二者差異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醫學專業女大學生接受更為專業的醫學健康教育有關。學校可根據不同專業的女大學生,針對性地開展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
調查發現,總體上女大學生對HPV相關知識的了解還是存在諸多錯誤的認知,這可能使她們錯過接種HPV疫苗的最佳時期。因此,應加強女大學生對HPV相關知識的認知、運用和傳播,從而使女大學生成為未來HPV及相關知識的宣傳者。
未來有接種HPV疫苗意愿的女大學生有383名(70.93%),與賴江宜等(73.2%)[13]研究相近,但低于趙曉芳等(89.27%)[14]同類研究的結果。接種的意愿較樂觀,所以HPV疫苗在中國的推廣前景較為廣闊。但是疫苗接種率比較低,甚至有一部分女大學生不打算接種,主要是由疫苗來源不安全和接種后產生副作用;接種次數較多,周期長,時間成本比較高,疫苗價格較高,不知道接種HPV疫苗的相關知識造成的。因此,仍需加大對HPV相關知識教育的宣傳力度。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359名(66.48%)女大學生對HPV疫苗每劑價格的可接受范圍是500元以下,女大學生主要選擇個人和政府兩者共同支付HPV疫苗費用。由此可知,女大學生可能沒有收入來源,支付能力低,現今市面上接種HPV疫苗的價格相對她們而言是較為偏高的。
綜上所述,相關的部門應制定合理的宣傳教育規劃,通過現代傳媒提供全面的、正確的與HPV相關的知識,讓女大學生充分了解HPV疫苗的利與弊,滿足她們對HPV有關知識的需求。醫學專業的女大學生本身具有一定的認知水平,在此基礎上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未來可以作為強而有力的潛在的宣教人員。政府應盡可能將HPV疫苗納入醫保,或者給予資金支持,以此來增加HPV疫苗的接種率,從而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