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華峰,許勝凱,張強,單小晶,曹勇飛
(山東天弘化學有限公司,山東 東營 257000)
在石油、化工企業中,制氫轉化爐是制氫裝置核心設備,爐管承受高溫(850 ~1000℃)、高壓(2 ~5MPa),服役條件惡劣。一臺制氫轉化爐中,轉化爐管數量在幾根至幾百根,任何一根爐管的損壞,均將迫使整個裝置停車,同時造成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除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外,還極易引起火災、爆炸等安全事故。因此,對高溫爐管進行專業檢測,綜合評估檢測數據和安全評價,提前做到正確的預判、預測和預防,是保證其安全運行的重要手段。
檢測項目一般分為宏觀檢測、智能超聲波檢測、手動超聲檢測、蠕脹測量、金相檢測、硬度檢測、滲透檢測(不需破壞爐管)等。實驗室檢驗一般要做化學成分檢測、滲透檢測、硬度測量、常溫拉伸、高溫短時、高溫持久、斷裂力學、高倍金相、斷口分析、掃描電鏡+能譜分析、微觀硬度檢測、磁導率檢測等(需破壞爐管)。
爐管制造過程中,遵循制造加工規范,即離心鑄造完成轉化管管段后,在檢驗管段時采取氣密、水壓、ET、熒光或PT、內窺鏡等檢測手段,此檢驗的目的是檢驗轉化管管段是否存在針孔、裂紋、內表面裂紋等穿透性鑄造缺陷。但是,對于爐管內部的隱形缺陷是無法進行檢測的,如一些內部夾渣或者高溫絡合物存在于爐管管壁內,采用以上常規檢測手段一般是檢測不出來的。
轉化爐爐管壁溫分布,高溫段在下部,低溫段在上部。一般認為溫度高,爐管易損壞,而實際上,爐管損壞大多出現在中上部, 介質溫度在600 ~800℃,最易損壞。這是由于爐管內外壁溫度差大所致膨脹不一樣,產生熱應力大,易造成爐管損壞;爐管下部雖然溫度高,但內外壁溫差小,產生熱應力小,反而損壞概率偏小,具體見爐管溫度分布圖。

圖1 爐管溫度分布示意圖
因此,我們對已服役100000h 的完整轉化爐爐管進行了壽命評價和損傷分布分析,通過一系列實驗和有限元模擬得出結果,爐管中的最大損傷位置位于距離頂部8 ~9m 的中下部位置,相同條件下,此處剩余壽命比上部3m 位置降低20%。具體示意圖見圖2。

圖2 服役100000h 爐管蠕變損傷分布圖
a 為現場爐管示意圖,爐內長度約12m;b 為溫度沿爐管高度的分布;c 為有限元模擬服役100000h 后,爐管損傷分布圖。造成高溫爐管失效的因素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1)材質劣化或材質缺陷引起的失效:σ 相脆化、475℃脆化、材料組織劣化、材質冶金鑄造缺陷等。
(2)腐蝕引起的失效:氧化、電化學腐蝕、H 腐蝕、Cl離子腐蝕、S 腐蝕、V 腐蝕及N 化等。
(3)外應力或熱應力引起的失效:蠕變變形、蠕變斷裂、催化劑粉化、熱疲勞破壞、過熱、熱脹冷縮不均勻等。
爐管承受高溫和應力的聯合作用,隨著服役時間的增加,爐管會發生蠕變現象,蠕變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在組織薄弱處形成微孔洞,孔洞的逐漸長大、連接就形成了微裂紋,在一定壓力的作用下,裂紋逐漸擴展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失穩擴展導致爐管破裂。

圖3 檢測設備工作中
爐管服役過程中,在高溫高壓等多耦合因素聯合作用下,爐管會發生尺寸變化,蠕脹超過一定程度時,使爐管內壁首先產生空洞或裂紋,無法安全服役,因此要對爐管的蠕脹狀況進行測量評估,是正確判定爐管安全服役的重要手段。蠕脹連續測量系統,在超聲檢測的同時就能記錄爐管外徑尺寸變化情況,不需要搭建腳手架,同時自動識別焊縫,精度高,無漏檢。
為了確保制氫轉化爐爐管正常和安全服役,需要對爐管進行安全檢測評估,以預防轉化管在服役過程中突發泄漏、開裂等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