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交際教學法,也被稱為交際性和功能性教學法,它是一種基于社會語言學和功能語言學的外語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從學生使用語言的日常需求出發,將教學過程變得溝通化,強調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學習語言,培養個人的表達能力,從而通過語言了解他人的想法。與此同時,也可以通過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在我國高中英語教學中應用交際教學法,既符合語言使用的交際功能,又能提升課堂教學成效。
【關鍵詞】交際教學法;英語教學;高中;創新
【作者簡介】劉天齊(1998-),女,漢族,黑龍江七臺河人,哈爾濱師范大學西語學院2020級學科教學(英語)專業,全日制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
在當前全球一體化背景下,各國的知識、文化和經濟交流日益頻繁。作為一種國際通用語言,英語在全球這個大舞臺上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因此,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更要促進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的發展。高中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階段,也是學習英語、打好基礎的黃金時間。對于高中生的英語教學,不僅應注意研究和應用基本知識,還必須對教育的強度和方向進行新的調整,以改進學生的英語交流意識,將學生塑造成跨文化交際能力強的人才。
教師要培養學生在特定情況下使用語言和溝通的能力,語言學家海姆斯為交流方法引入了一個新的術語,叫作“交際能力”。隨著交流方法在中國逐漸普及,它對中國的外語教學產生了重要影響,這種方法在培養學生交際能力方面的作用更加明顯。由此可見,該方法在培養教育新時代學生時與新課標的要求實現了比較完美的契合。語言運用能力是學生交際水平的最佳展現方式,它能夠幫助學生在交際語境中盡快適應環境,了解自己的角色,擇取合適的交際語言形式,并以交際目標為前提,進行適當的交往與交流。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在平時的外語教學中,更要注重培養語言技能,注意交流方法。與其他學科相比,英語具有別具一格的交際特性,這就要求學生帶著一定的目的去學習和使用語言,因此英語教師應特別注意提問的方式和內容。交際教學法更加注重學生的能力,鼓勵在實際情景中使用真實的語言材料。
一、傳統英語教學的不足
教室是教授與學習英語的重要場所,在英語的教與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課堂上的學習成效直接決定了英語這門課程的教學成效。如何在45分鐘內、在學生的興趣范圍內和他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內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這已成為許多中學英語教師關注的話題。在中學課堂教授英語存在現象:
1.教師忽視學生的需求,全盤灌輸知識。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主導課堂,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這將使教與學的進度出現錯位現象。教師的基本目的是結束課程內容,但是不同的學生學習基礎是不同的,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也是不同的,這樣下去很可能產生的分化。例如,傳統的英語教學只存在教師教學和學生聽課,沒有獨立環節進行傾聽、說話、閱讀和寫作,所以,絕大多數學生學的是“啞巴”英語,他們只能寫而不會說,他們只會按部就班解答問題,而不會思考不同的思維。此外,由于大多數高中教師在傾聽方面的培訓很少,這就無法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長此以往,對學生成績將有很大影響。
2.課堂教學活動展現過多流于形式。年輕的高中英語教師可能會出現這一情況。他們剛走上教師崗位,活力滿滿,性格開朗,比較注重師生間的互動。很多年輕老師的英語課,各種活動并發,有角色扮演、唱歌、跳舞、采訪等。每節課都會布置游戲,課堂歡聲笑語不斷。可是一學期下來,考試成績往往不是所期待的那樣。這就是只重視“交際”二字而忽視交際教學法本身意義的體現。
3. 課堂教學以考試代替講課。在偏遠地區的中學,這種情況比較常見。部分學生說,他們的老師認為高考成績高于一切,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忽略課文內容,以考試卷子代替。這種面向考試的英語教學實際上削弱了許多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許多學生只知道如何做練習,而無法運用英語去溝通。在這種狀況下完成三年的英語學習,與外國人進行簡單的英文交流都很難做到。每個學生在最開始學習時都是一張白紙,教師的影響力是十分巨大的,倘若在最初就完全以應試為教學目標的話,這不僅是教師自身教學能力不足的體現,而且對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影響將長達一生,這值得所有英語教師認真思考。
二、交際教學法的定義
英國著名語言學家威爾金斯建立了交際法,后由語言學家海姆斯和韓禮德進一步研究,并提出了相關教學法。這一具體方法最早出現于上世經70年代早期,80年代中期傳入我國。該教學方法的目的是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來提高英語水平。英語教學本質上是一種運用英語進行交流能力的訓練,學生在課堂學習英語的文化知識,運用方法和一系列的技巧等。說得更簡單一點,就是讓學生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學習如何用英語進行日常溝通。交際就是人們之間的溝通交流,具體來說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以表達、行為等方式交換彼此的觀點、感情和信息,是人們為了特定的目標使用特定的工具來傳遞信息和交換想法的社會活動。交際教學法其實就是教師和學生為了達到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目標而采取教學手段的疊加。
三、交際教學法的特點
應用交際教學法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高中英語課程中運用該方法,促進學生的知識內化,逐步形成個人語言交流能力。當然,在這之前會有一種假設,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創造力,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表達意識,使課堂教學更加出色,使教學目的得以實現。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交際教學法主要表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 在交流時要有多個參與主體。傳統交流與教育方式和交際教學法的最大區別就是學生和教師之間交流方式的變化。以前,師生之間存在著負向關系,沒有良好的問答交流,只是較為片面的灌輸性教學,而這種不考慮主體感受的灌輸和主體消極的接受會導致溝通錯誤。而現在這種交流方式是基于一種綜合的、多層次的、全方位的關系。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學生有機會進行交流。多邊交流需要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建立平等的教學關系,促進思想的順利交流和碰撞,讓每一個學生自由發展。
2.多種角色轉換。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中心,充當領導者的角色,人們往往認為其是知識的權威掌握者,而學生必須接受教師傳授的所有知識。而交際教學法要求教師及時改變其角色和身份,學生要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并盡可能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課前的這段時間里,教師除了要以課本內容為基礎,搭建合適的教學場景與氛圍,還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確定適當的角色,并創造一種角色扮演教授英語的環境氣氛。在課堂上,教師不僅必須控制教學的節奏和方向,而且還必須參加課堂活動。學生是交流實踐的主體,教師發揮的是幫助和指導作用。
3. 調動學生積極性。交際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在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的基礎上,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通過聽力等多方面訓練,利用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創造正向的英語交流環境。交際教學法除了幫助學生練習語言,更重要的是使他們能夠感知當前的形勢,并在更高的思維和情感層面,對他們的學習能力產生積極的作用。
四、交際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課堂的應用
寫作課上,教師可以即將要寫的題目為話題,對學生進行提問并讓大家展開思考,然后一起進行溝通討論,教師循循善誘,效果會事半功倍。
閱讀課上,在閱讀第一階段,為了使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夠有所提升,老師可以提供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歷史背景和信息,并就文本內容或結構提出一些一般性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與此同時,老師應當解釋一些新的詞語及其用法,以減少閱讀困難,以便學生在閱讀時能夠了解每一段的關鍵詞語和句子,這些都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
在閱讀第二階段,教師可以先對文章大意進行講解。完成后,學生可以分組討論文章中出現的認知點,以及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這篇文章,寫作目的是什么。針對文章中不認識的單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上下文語境來猜測單詞的大致意思。也可以以創新方式呈現閱讀內容的摘要,讓學生暢所欲言。
在閱讀第三階段,閱讀后,學生進行多觀點的討論,發表對這篇文章的觀點。也可以組織一些小組活動共同討論某個問題,這個問題可以是與文章內容相關的,也可以是拓展性的。長此以往,學生的聽說能力就會有所提升。
五、如何有效運用交際教學法
1. 將兩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教師在高中英語教學中,以之前采用的傳統教學方法為基礎,并一點一點地解釋和運用新的教學方式。交際教學一下子學生可能有一段時間無法適應,這會抑制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以自己的教學特點為基礎,在交際教學和傳統教學之間找到平衡。用一句話來說,交際教學和傳統教學是不可分開的,必須完美地結合起來,這是最理想的英語教學方法。
2. 將語言能力和溝通能力結合起來。在使用交際教學法時,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流利的語言溝通能力。如果后者薄弱,培養溝通能力就會很困難。這時就需要教師有的放矢地安排自己的教學內容,逐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然后發展交際能力。
3.教師應具備優秀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無論是在交流中還是在平時的課堂上,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真正理解交際教學法的意義,不斷改善教學狀況。
總之,英語在各國的交流和合作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社會發展也越來越需要交際型人才。交際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總體語言能力,也與新課標和現今社會對于高質量人才的需求相契合。但是,這種教學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應該在中學英語課堂上充分運用交際教學法,克服其缺點,發揚其優點,創新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白連雪.淺析交際法在高中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環球人文地理, 2014(20):122-123.
[2]蔣小溪.交際教學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2):195.
[3]付新.交際法在英語課堂提問策略中的運用[J].英語廣場,2020 (13):113-115.
[4]劉麗.交際教學法在中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3(5):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