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良意
以讀書寫作作為基礎媒介,介入學校師生的內心,滲透于整個校園,是學校閱讀文化建構的關鍵。而學校圖書館是學校重要的文化陣地,是師生讀書的基礎保障,辦好圖書館可以為師生開展閱讀活動、教育科研等其他教育教學活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近年來,我校在基于圖書館的校園閱讀文化建構上,進行了一番大膽和有益的探索。
一、改革傳統運營模式,為師生讀書提供基礎保障
受機構編制的限制,一般的小學圖書館沒有專職管理人員,基本是由學校教師兼職管理。可是大多教師無法勝任這一專業性極強的崗位,在時間上和管理上都無法滿足師生讀書的需求。這在某種層面上,嚴重影響了學校師生閱讀活動的開展,阻礙了校園閱讀文化的建構。針對這一現狀,學校大膽改革圖書館運營模式,采用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進圖書管理專業運營機構,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使得圖書館的管理,從基礎規范的圖書入庫、分類上架到開館時間、師生借閱、期刊檢索,再到讀者沙龍的定期開展,甚至到為教師教學活動和學校管理等提供決策信息,都得到較好的改善。
新的圖書館運營模式,還充分利用學校宣傳欄、校刊等媒介,開設新書評介專欄,介紹新書的閱讀指南、時代背景、閱讀方法和創作過程等。定期舉辦新書介紹會,向師生介紹上架新書情況。定期舉辦圖書館使用講座,由圖書管理員介紹圖書館知識和藏書情況,以及指導查找書籍和資料的方法,提升師生的圖書館素養。
二、積極構建閱讀平臺,充實校園閱讀文化內涵
(一)“雙溪教師讀書俱樂部”活動
雙溪教師讀書俱樂部的成員有優秀專業的教師、擅長寫作的網絡達人、企業老總……他們不關注身份、年齡、職業,只因閱讀而同行。俱樂部經常邀請學有所長、趣有所鐘、見識廣博的各種達人來參與沙龍活動,學校給予默默支持,給教師們搭建了一個交流思想的平臺,創造了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收獲了一個視野開闊、內涵豐富的教師群體。
(二)豐富“雙溪論壇”架構,使之更為立體飽滿
1.內容豐富的專家講壇。講壇內容包括科學知識的普及、教育教學理念的探索與實踐、法律法規的普及教育、衛生與保健、社會科學等方面。講壇先后邀請了多位專家,例如:國家“海洋三所”的霍湘娟女士講述“南極探險與科學考察”,使聽眾大開眼界,不僅了解了南極氣候、物產、風光和危機四伏的科考活動,而且知道了南極科考的重大意義;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克劍講述“中國人的精神危機與文化重建”,讓教師與當代哲學大師親密接觸,站在文化高峰重新審視中國文化;國內現當代兒童文學的領軍人物曹文軒講述“閱讀是一種信仰”;清華附小竇桂梅校長講述“做有專業尊嚴的教師”;等等。通過與專家近距離對話,引領教師專業成長。專家的講座深入淺出,讓不同層次的聽眾都受益匪淺。
2.教師論壇,與同伴對話。校園文化活動日益生動活潑,為支持教師發表個人見解,張揚個性,以分享和交流為核心的教師論壇應運而生。每兩周一次的教師論壇,學校請部分教師把自己生活中好的感悟、體驗提煉成話題,為同事開講,分享讀書樂趣,交流教學經驗,傳遞德育經驗,傳授健康保健常識。在這里,他們可以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自由討論,聲情并茂地演講,論壇活動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了對教師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領。
3.“小腳丫講壇”熱鬧非凡。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梅貽琦老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大學之大,非有大樓之謂也,乃有大師之謂也。”同理,小學亦然,學校的閱讀推廣活動,離不開教師的參與,更離不開專家學者的深入引導。為了讓學生在閱讀的道路上走得更長更遠,我們力邀全國各地知名的專家學者到校園做講座。用學校教師的話說就是——“教書人最大的幸福就是為讀書人引薦他們崇拜的寫書人”。10年來,我們幾乎沒有斷過這項活動,講座上學生們與專家學者的智慧碰撞常常能給人意外的驚喜。“小腳丫講壇”還定期組織學生相互分享閱讀、學習等方面的心得。
(三)“最愛出書學校”成就了我們自己的“出版文化”
學校以圖書館為主體,以“小腳丫文學社”為依托,創辦校刊《陽光沙灘腳印》、畢業感言集《書聲琴韻雙溪水》、教師讀書俱樂部刊物《問泉》等。通過刊物的創辦,支持師生發表個人見解,激發了師生的讀書熱情,有效地培養了師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取得了豐碩成果,師生的個性在平等參與、交流、探討中得到了張揚,形成了書香校園的品牌。
三、借力人工智能手段,助推師生讀書活動深入開展
圖書館的運營管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更加如魚得水。在打通了學校圖書館圖書管理軟件和學校智慧云管理平臺的數據鏈接后,校園大數據中的學生借閱數據,為圖書館管理和學校師生讀書活動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持,為師生讀書活動的深入開展、學校閱讀文化的建構,起到了強有力的助推作用。學校管理者可通過大數據,實時監控圖書館數據動態,查看全校圖書的借閱排行情況,及時調整藏書結構及數量。還可以查閱每學期累計閱讀時長、每周閱讀時長、總閱讀時長等,通過數據對比,為學校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
在管理平臺上,學生通過班牌首頁右下方的“空間”入口進入學生空間,即可訪問圖書館應用。在圖書館應用中,“我的借閱列表”中展示了本人的歷史借閱記錄,可以切換查看不同借閱周期、不同狀態的借閱記錄。展示了本人累計外借的書籍以及不同借閱狀態的書籍借閱信息,不同借閱時間、區間的借閱統計數據。借閱榜單從借閱次數、借閱量、借閱時長、熱門書籍、觀后感幾個維度進行了借閱排名,方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和班級的借閱情況,并與同學進行橫向比較,激發閱讀興趣。
在圖書館應用中,還依次展示了“借閱排行榜”“已逾期書籍列表”“借閱中書籍列表”“大家都在看”“猜你喜歡”等個性化數據。平臺還增加了讀后感彈窗,有文字輸入和語音輸入兩種輸入模式,方便學生發表讀后感,還可以查看或收聽針對本書籍的所有讀后感。
此外,家長也可以通過關注學校微信服務,登錄手機移動端,及時查看孩子的閱讀/借閱情況,以及圖書的待還時間。還可通過微信端口查找校圖書館藏書,還可根據不同的條件查詢借閱的排行,包括“借閱次數”“借閱量”“借閱時長”“熱門書籍”等。未來,我們還將開通端口實現閱讀的個性化推薦,為校園閱讀文化的建構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基于圖書館的校園閱讀文化建構,于無聲的浸潤中,對學校師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引領。閱讀不僅給了學生需要的各種知識,更傳遞給教師和學生關于生活和生命的道理與信息,它于悄然中幫助學校里的每一個人去感悟、去體驗、去拓展思維乃至升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