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順
紅色土地蘊藏著精神之鈣,紅色故事是教育學生最生動的教材。而道德與法治學科是落實國情歷史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因此學校將紅色資源引入道德與法治課程,有利于傳承紅色基因,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促使學生自我覺醒、自我認知、自我成長。
一、創新教學形式,優化紅色資源
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要充分有效地利用紅色資源,突出紅色精神對學生實踐的引領與內化作用。過去比較常態化的做法是通過圖片觀看、視頻導入和文字講解等形式將紅色資源應用到課堂之中。在這個過程中,紅色資源相對是靜態的,由于革命歷史距離學生生活比較久遠,不容易“走心入腦燃情”。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創新教學形式,是進一步發揮資源有效性的重要一步。
例如,因為紅色資源價值永恒,便于開發利用,教師可以發掘本地革命烈士亭、先烈故居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載體,通過“活動—體驗”的研學活動方式,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深化對紅色資源的認識。具體操作可以是在本地先烈故居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在革命烈士亭前進行宣誓入隊,利用清明節或全國烈士紀念日組織祭掃等活動。教師還可以邀請老革命同志對一些照片和實物資料進行講解,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相關信息;同時提前布置學生在參觀活動中做好筆記。讓學生通過這樣喜聞樂見的方式了解資料信息,能解決以往道德與法治課教育的形式主義、口頭說教、空洞無物等缺點。而在課堂上,教師也可以結合已經搜集的資源,讓學生講一講紅色故事,讓紅色的革命種子穿透歲月,潤物細無聲地浸潤到學生的心間,使紅色資源幫助學生理解紅色精神,使之自發將個人奮斗目標與承擔家國責任的目標統一起來,從而實現做“新時代好少年”的理想。在課后,則可以組織學生談一談紅色資源,研一研史料。如組織學生開展相關話題的辯論,舉辦“今天我是講解員”“向英雄致敬,走進歷史現場”的活動等,讓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紅色資源,為以后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積累下豐富的資源。
二、依托紅色資源,選擇合適內容
不同年級的道德與法治教材或多或少涉及紅色資源的內容。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需要對相關資源信息展開重點整合,確立這一節課的價值引導落腳點是什么。教師應關注對教材的深度發掘,利用一些本土紅色資源展開教學,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思想教育,自覺建立紅色情結。
例如,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百年追夢?搖?搖?搖?搖復興中華”呈現的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走過的歷史進程,也正好與教育部提出的“‘四史專題教育”內容相接軌。教師教學時可以構建依托本地資源的“紅色課堂”,讓學生在“紅色活動”展開過程中深化對黨的認識。以該單元“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一課為例,可以這樣設置教學環節。環節一:憶往昔,開國大典揚眉吐氣。新課導入環節,教師可緊扣“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內在含義,通過多種圖片、視頻等活動形式,將學生帶入到開國大典的空前盛況中,并回顧近代以來愛國志士對救國道理的探索,讓學生加深對祖國的情感。環節二:講故事,保家衛國英勇奮戰。在學生了解抗美援朝革命烈士事跡后,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要打這場戰,當時的國際形勢如何,讓學生感受戰士們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環節三:看今朝,廣播紅色種子。教師可圍繞1949年后國家在各個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進行講解,例如高速公路發達、軍事領域崛起以及航天工業的蓬勃發展,層層深入,激發學生對祖國取得偉大成就的自豪感。環節四:問自己,國家利益與誰共。可引導學生結合歷史,反思自己,把“中國夢”與“我的夢”建立關聯,肩負起新時代的好少年的使命。教學中教師還可以依托本地“紅色資源”開展“紅色課堂”的構建,以“閩中革命游擊隊珠江烈士亭”為線索,以“你想以怎樣的方式來紀念先烈們”的設問引導學生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教師只有把握住了每一課的魂,才能給予學生正確的價值引導。
三、融合校本教材,豐富資源素材
除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涉及的有關紅色資源信息內容,教師還需要充分開發與利用校本課程資源,就是以教材為藍本,有機地結合當地紅色資源信息,為學生提供鮮活的紅色教育素材。我校所在地系閩中革命老區——莆田,這里有福建省黨史學習教育基地、莆田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閩中革命游擊隊珠江中隊遺址。這里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林汝南、林煥章等老游擊隊員曾在閩中革命根據地——珠江戰斗和生活過,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這些本地特有的紅色文化資源,既能充實學生的紅色文化知識,也能促進其道德品質的形成。為此學校編寫了《為了心中的那一抹紅》作為校本課程教材,以充實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程資源。編寫時,學校將當地的紅色歷史、紅色人物融合在一起,除了描述這些的文字,還插入一些有關的圖片,進一步豐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涵。
以五年級下冊“走向勝利”一課為例,教師在上課之初,可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抗戰視頻:國民黨反動派向解放區發動進攻,挑起全面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解放軍英勇奮戰,取得了最終勝利。然后提問:先輩們為了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那你們能夠匯報所了解的先輩們的英雄事跡嗎?學生在這種情境創設下,在教師的引導下,紛紛說出知道的英雄的名字……這時教師可以趁熱打鐵追問:在我們莆田珠江,也有不少革命英雄留下了足跡,你對誰更熟悉,能夠講講他們的英雄故事嗎?此時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紅色資源出發,從校本教材中尋找素材,有話可說,課堂立即活躍起來。一節課從沉重的歷史講到近代后,學生理解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取得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都是源于人民英雄英勇奮斗的無畏精神,靠的是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信仰,為的是一種革命勝利的理想。整節課利用校本教材對紅色故事題材進行有效剪裁,并融合創新,進一步豐富了紅色資源素材。
總而言之,紅色教育資源是道德與法治教學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將紅色資源與《道德與法治》教材相結合,以多種形式開展活動,不僅能豐富課程內容,還使得學生徜徉在紅色故事中,受到熏陶。除此之外,社會實踐也必不可少,可以讓學生在與紅色資源相關的實踐過程中,汲取精神營養,品味優秀紅色人物的精神,培養紅色情懷,成為時代新人。當然,紅色資源的引入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摸著石頭過河”,一點一滴地探索出最佳應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