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芳 劉錦榮
辦學思想是學校的靈魂。唯有富有個性、符合實際的辦學思想方能不斷豐富學校的文化底蘊,促進學校不斷向前發展。“愛的教育”是我校歷經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凝練出的辦學思想,我們將這一思想付諸實踐,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
一、三管齊下,潛心實施建設
(一)環境熏陶入腦入心
1. 以文化人,培育情懷。在以文化人的理念指引下,從校園的宣傳欄到每一面墻,從古樸典雅的涼亭到舒適便捷的開放式書吧,從整潔大氣的塑膠跑道到每間教室的空調,從LED顯示屏到每周兩次的“紅領巾廣播站”,都是“愛的教育”的媒介。我們更注重隱性文化的構建,不斷完善與傳承。如和諧的人際關系,干凈有序的花草樹木、小亭、道路,無處不彰顯著我校獨有的隱性文化魅力。
2. 以芳傳人,傳揚美德。為改善辦學條件,創建更好的教學環境,讓我校師生上好課、讀好書,社會各界賢達、熱心家長大力支持,成立教育促進會,每間教室都安裝大5匹的空調,捐建教學樓等。學校充分挖掘教育資源,宣揚傳送鄉賢關心教育慷慨解囊的大愛精神,讓學生從中感受被關愛的幸福,也鞭策激勵他們學會感恩、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二)活動歷練群策群力
1. 開展“開學第二課”。每學期初,我們在組織學生觀看教育部與中央電視臺合作的大型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之后,我校的校本課程——“開學第二課”也隨即登場,內容包括校本教材《國學養正》(低、中、高)系列、《讓愛生長》(學校辦學思想宣傳讀本、家長讀本、教師讀本、學生讀本)。通過每學期的學習、重溫、交流,讓“愛的教育”理念如同鐵觀音的蘭花香浸潤著我校的每一位師生。
2. 緊抓德育主陣地。
(1)常態化活動。開展主題班會,組織觀看百年中國夢影片、圖片展,幫助學生體會價值觀內容。充分利用晨會、班隊會等時間開展德育,學校密切圍繞“愛”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如誦讀國學經典、猜燈謎、舉行大型感恩教育報告會等。發動師生為患重病家庭困難學生捐款等活動,讓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實際行動中接受道德品質教育。
(2)主題性活動。根據學校和學生實際,結合不同的節日,我校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如端午節組織學生開展野外踏青活動,重陽節組織志愿者走進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開展慰問演出活動,春節前組織師生走進社區寫春聯,等等。這些活動,被《創新作文》《東南早報》等多家媒體報道轉載。學生在活動中興致盎然,受益頗多。
(3)研學性實踐。我校定期組織師生往湖頭鎮參觀晶安高新園區、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廠——中科三安、閬湖博物館,開展以“感科技魅力,追傳統經典”為主題的研學活動;走進鳳城鎮上山村林梅環女士家中,體驗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從做柿餅到賞柿餅,從嘗柿餅到聽介紹,這是一次美妙的探索之旅,是一次新奇的心靈之旅,更是一次精彩的勞動教育之旅;走進安溪縣中心糧庫,全體師生感受到現代儲糧技術和糧食的來之不易,還認識到“厲行節儉,反對浪費”的重要性。
(4)評價性活動。每學期期末,學校通過“教改創建先進個人”“學習小標兵”“六小之星”“先進班集體”“書香班級”“書香個人”等評選活動,激發了師生的參與熱情,為全校師生樹立教改創建的榜樣。
3. 社團活動添活力。課后服務中,我校以曾被市教育局評為“百佳社團”的“云鷹藝體社”為突破口,和“云鷹少年宮”相結合,組建了包括“鳳凰之聲”廣播站、繪畫興趣、合唱、棋類、舞蹈、乒乓球、籃球、葫蘆絲、口風琴、聲樂、紙品樂陶陶、書法、腰鼓、辯論等社團,師生積極參與,碩果累累,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書香浸潤見行見效
我校充分發揮省級示范圖書館、開放性書吧的作用,以“鳳凰花開”文學社、《東南早報》小記者站為載體,通過舉辦校園讀書節活動,評選“書香班級”“書香個人”。不定期邀請雜志社編輯、作家進校開展課外閱讀專題講座、閱讀指導課等,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平臺。文學社、小記者站每學期組織開展外出采風活動,每學期開展“鳳凰花開杯”全校作文比賽。每天通過早讀、午間靜校閱讀的日評比、周評比、月評比為抓手,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每年春季舉辦“清溪墨香,春季啟筆”千人師生書法大賽,營造濃厚氛圍,依托“泉州市中小學書法數字化教學實驗學校”的創建,有效推動書香校園建設,豐富了“愛的教育”的內涵。這些舉措營造了積極向上、健康文明、愛意滿滿的書香校園。
二、以愛為本,彰顯特色亮點
具有愛心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培育有愛心的一代新人是我們教育的目標。以愛為核心的教育是“情感教育”“和諧教育”“全面發展”的基礎,我校落實立德樹人,開展“六愛”教育的育人模式。
1. 愛自己,勤學苦練。一切的愛,都是從愛自己開始,多學點安全知識、多注意安全、多讀書、勤學苦練,快快樂樂每一天。我校通過開展消防疏散演練、法制安全教育、心理拓展、舉行校園體育節、學習標兵評選等活動引導學生好好愛自己方能快樂自己,只有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別人。
2. 愛父母,孝順有加。我校通過開展重陽節尊老孝親、六一節親子活動、三八婦女節給媽媽一封信,引導學生孝敬父母,聽從父母的教誨,體諒父母。
3. 愛他人,誠信有禮。愛他人的最好辦法是將心比心,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體驗他人的感受,然后用合適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去幫助他人。我校通過開展走進社區志愿者活動、微心愿圓愿活動、為家庭經濟困難患重病同學捐款等活動,引導學生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4. 愛學校,以校為榮。我校通過開展校園義工活動、為校園添綠、校園志愿者等活動引導學生愛校如家,尊敬老師、團結同學,讓每個人都融入美麗的家中,讓我們的校園充滿愛!
5. 愛家鄉,山水福地。我校通過開展傳統節日家鄉體驗活動,體驗家鄉自然風光、學習家鄉文化、感受家鄉變化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家鄉在我們身上刻下的深深印記,從小把自己當作家鄉的一個小使者、一張宣傳片。
6. 愛祖國,東方巨龍。為增強我校廣大黨員及少先隊員對故土家園、民族文化的歸屬感、尊嚴感與榮譽感,我們制訂了《安溪縣第六小學黨支部創建“傳承紅色基因?搖?搖?搖?搖培育家國情懷”黨建品牌實施方案》,將品牌創建與學生的“四項素養”巧妙融合,通過學校的“云鷹少年宮”展示“六個一”,即一堂紅色教育課、一次紅歌大聯唱、一場紅色辯論賽、一趟紅色研學、一場讀書分享會、一場寫作大賽,讓全體黨員和少先隊員在潤物無聲中傳承紅色基因、培育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