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慧慧 杜娟



[摘要]當前,關于出版文化的研究成果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通過對中國知網(CNKI)收錄的以“出版文化”為主題的中文期刊進行統計分析,可以準確把握我國出版文化研究的具體樣態。我國關于出版文化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紀80年代,進入21世紀后發文量大幅度提高,文章大多刊發在出版類、編輯類期刊中,載文期刊質量較高,但研究機構間缺乏交流與合作。通過CiteSpace5.7.R5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和知識圖譜繪制可見,出版文化的研究熱點主要有出版文化、出版業、出版史、出版、出版文化產業、出版物等;出版文化的前沿主題主要有歷史傳承、編輯出版、書籍史、“走出去”、大數據、媒介融合、數字出版、出版文化遺產。基于文獻計量分析結果,為進一步推動出版文化研究繁榮發展,一是要推進出版文化的歷史傳承研究;二是要加強出版文化與新技術融合研究;三是要深化出版文化的傳播研究。
[關鍵詞]出版文化;研究熱點;文獻計量分析
[中圖分類號]G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1308(2021)03-0089-06
一直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出版工作。2020年9月22日,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著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1]學界對出版文化研究也投入了一定的熱情和精力,產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展開對出版文化研究發文情況的梳理和分析,使出版文化研究現狀可視化,旨在推動出版文化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推進出版工作繁榮發展。
一、出版文化研究概述
本文基于中國知網(CNKI)平臺構建出版文化研究的數據集為基礎資料。首先,進行數據收集。2021年5月20日,筆者以“出版文化”為主題,時間跨度年限不設限制,檢索得到總庫
文獻3115篇,通過“中文”“學術期刊”兩個條件限定后,得到中文期刊文章總計625篇。其次,進行數據清理。為了更精準地挖掘出研究熱點,對收集到的期刊數據進行數據清理,剔除了博物館征集藏品公告、征訂啟事、發刊詞、新書推薦、學院簡介等非研究性文章后,共計466篇中文期刊文章,構成了本研究的數據集。
筆者對數據集中466篇出版文化研究文獻進行定性分析,根據研究角度不同,大體可以將出版文化研究文獻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關于出版文化的基礎理論研究,主要對出版文化的內涵、形態等內容進行闡釋。有些學者給出了“出版文化”的概念,如郝振省在《張元濟、王云五關于“出版文化”的若干思想及評析》中提出,“出版文化是在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基礎上產生的出版理念以及在出版理念指導下的出版實踐。出版文化橫跨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領域,是人類文明得以延續的橋梁”[2]。有學者對現有的十幾種“出版文化”概念進行歸類,并提取其共性以說明“出版文化”的內涵,如董中鋒的《論出版文化的概念、語境及其指向》對出版學界已有的出版文化的概念進行梳理、闡釋,進而對出版文化的內涵進行新的概括與總結。第二類是探討不同歷史時期的出版文化。比如,江凌在《晚清傳統地方官書局的出版文化理念》中提出,晚清時期傳統地方官書局的出版文化理念主要體現在選題理念、校勘理念、刊刻理念、經營理念四個方面。杜希的《北宋出版文化的特點探析》從出版目的、出版機構、審查制度、用墨裝幀、版權保護等方面總結了宋代出版文化的特點。第三類是出版文化與某個主題的關系研究。比如,楊軍在《出版文化與意識形態關系詮釋》中闡釋了出版文化與意識形態的關系,表現為出版文化對意識形態的形塑,以及意識形態對出版文化的現實制約。于媚在《編輯主體價值觀對出版文化的影響》中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總結了編輯主體價值觀對出版文化的影響。總之,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出版文化進行了深入研究,文獻雖然不止這三個類別,但是以這三個類別為主。通過對出版文化研究文獻進行歸類梳理,可以宏觀地把握出版文化研究的基本情況,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二、出版文化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本文通過EXCEL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運用CiteSpace5.7.R5軟件進行知識圖譜繪制。通過對出版文化研究期刊數據的挖掘和分析,總體把握出版文化研究領域的發文量年度走勢、研究熱點等基本現狀,客觀地反映出版文化研究的具體樣態。
(一)數據統計分析
1.發文量年度走勢分析。對出版文化研究的發文量進行統計分析,能夠在數量上反映出本研究領域的基本情況。最早關于出版文化的研究始于1986年,姜德明在《編輯學刊》1986年第3期刊發文章《出版文化雜議》。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出版文化研究相關文章發文量很少,每年發文數量波動較小,基本控制在年均12篇以下,可以說處于出版文化研究的初步探索階段。進入21世紀后,表現為發文量減少與增加交替出現的情況:2001—2003年、2005—2009年、2014—2017年出現過三次大幅度增長,筆者認為這與國家領導人重要講話、國家政策制定息息相關。2001年,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200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2014年,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筆者認為出版文化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繼承和發揚先進文化的重要途徑,國家對文化發展的重視引起了出版文化研究的文獻數量顯著提高。總體來看,進入21世紀后,關于出版文化研究的發文數量較之20世紀90年代顯著提高,未來該領域研究將保持持續發展狀態。
2.文獻來源分析。對出版文化研究發文期刊進行統計分析,當前出版文化研究發文量排名前15的期刊有《出版發行研究》《出版科學》《出版參考》《中國出版》《出版廣角》《編輯之友》《中國編輯》《編輯學刊》《現代出版》《中國圖書評論》《北京印刷學院學報》《科技與出版》《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新聞出版交流》《中國出版史研究》《出版史料》,其中《中國出版史研究》與《出版史料》并列第15名。從出版文化研究的發文期刊可見,關于出版文化研究的選題多是在出版類、編輯類等期刊發表,體現了出版文化研究具有很強的學科性,出版文化研究發文期刊質量普遍較高。
3.發文機構分析。通過對發文機構的統計發現,出版文化研究機構多為高校,同時還包括部分出版單位。發文量排前八的單位依次是華中師范大學、北京印刷學院、北京大學、武漢大學、陜西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暨南大學、河南大學、四川大學、人民出版社、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江蘇省新聞出版局,其中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暨南大學、河南大學、四川大學、人民出版社、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江蘇省新聞出版局并列第八名。同時,通過運用CiteSpace5.7.R5研究發現,各研究機構合作交流較少,建議各研究機構加強合作交流,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出版事業繁榮發展。
(二)知識圖譜分析
本研究使用CiteSpace5.7.R5軟件對數據集進行數據分析,設置時間切片(TimeSlicing)為1986年1月—2021年12月,這個時間段包含了數據集的所有數據。節點類型(NodeType)選擇“關鍵詞”,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
1.基于關鍵詞共現網絡圖譜和關鍵詞聚類圖譜進行熱點分析。關鍵詞是一篇論文的核心概括,能夠反映一篇文獻的研究主題,關鍵詞頻次和中心性反映主題的研究熱度。頻次越高、中心性越強的關鍵詞構成了該領域的研究熱點。通過Citespace5.7.R5繪制的關鍵詞共現網絡圖譜,得到關鍵詞的詞頻以及中心性。如圖1所示,按照關鍵詞出現頻次高低排序:出版文化(135)、出版業(63)、出版史(43)、文化史(19)、出版社(17)、出版(16)、出版文化產業(14)、出版物(13)、出版產業(12)、出版理念(12)。按照關鍵詞中心性大小排序:出版文化(0.65)、出版業(0.39)、出版史(0.15)、出版(0.09)、數字出版(0.06)、文化史(0.05)、出版物(0.05)、社會主義(0.05)、出版社(0.04)、出版文化產業(0.04)、出版產業(0.04)。
在關鍵詞共現分析的基礎上,繪制關鍵詞聚類圖譜。關鍵詞聚類將聯系密切的關鍵詞聚在一起形成類團,關鍵詞聚類編號越小,意味著該聚類的規模越大(即聚類中包含的關鍵詞數量越多)。Modularity:聚類模塊值(Q值),一般認為Q>0.3時表明聚類結構顯著,本研究Q值=0.7179,表明聚類劃分的結構顯著;Silhouette:聚類平均輪廓值(S值),一般認為S>0.5時表明聚類就是合理的,S>0.7時表明聚類是令人信服的,本研究S值=0.9208,表明該聚類是令人信服的。聚類結果如下:#0聚類“出版文化”;#1聚類“出版史”;#2聚類“出版業”;#3聚類“出版文化產業”;#4聚類“出版資源”;#5聚類“出版家”;#6聚類“出版物”;#7聚類“出版”;#8聚類“出版人才”;#9聚類“商務印書館”。
依據關鍵詞共現網絡圖譜和關鍵詞聚類圖譜的分析結果進行人工整合,出版文化的研究熱點主要為出版文化、出版業、出版史、出版、出版文化產業、出版物。
2.基于關鍵詞共現圖譜與關鍵詞突現圖譜進行前沿分析。運用CiteSpace5.7.R5軟件,繪制2017—2021年文獻關鍵詞共現網絡圖譜,得出近幾年的研究熱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的前沿。綜合考慮關鍵詞詞頻、中心性,得到近幾年研究熱度較高的關鍵詞有出版文化、出版史、出版、歷史傳承、編輯出版、書籍史、“走出去”,其中部分研究熱點與過去近40年的研究熱點相同,如出版文化、出版史、出版,說明這幾個關鍵詞一直是研究熱點,所以對此不多做分析。剔除這部分關鍵詞后,得出近幾年的熱點關鍵詞有歷史傳承、編輯出版、書籍史、“走出去”。同時,文獻關鍵詞共現網絡圖譜中排名比較靠前的在2021年出現的關鍵詞為大數據和媒介融合。這些很有可能成為未來幾年的研究前沿和熱點。
關鍵詞突現圖譜是通過對關鍵詞詞頻的分析,將某段時間內頻次變化率最高的關鍵詞從大量的詞中探測出來,從而展示某領域研究前沿的演進歷程,準確把握不同時段內研究的側重點[3]。如圖3所示,Year代表該關鍵詞最開始出現的時間,Strength代表關鍵詞的影響強度,begin和end代表該關鍵詞研究熱度突然提升的起始年份和結束年份。如圖3所示,依據關鍵詞突現圖譜,我們大致將突現關鍵詞分為四個時間段:2000年之前,出版文化的研究側重點包含有社會主義和書籍出版;2000—2010年的研究側重點包含有出版業、出版史、《出版文化史論》、出版物、出版社、出版學、文化史;2010—2014年的研究側重點包含有出版社、文化史、數字出版;2014—2019年的研究側重點為出版文化遺產。出版文化遺產是最近的突現關鍵詞,可以作為出版文化研究的前沿選題。
綜上所述,根據2017—2021年出版文化研究的關鍵詞共現圖譜和關鍵詞突現圖譜的分析結果,出版文化研究的熱點選題有歷史傳承、編輯出版、書籍史、“走出去”、大數據、媒介融合、數字出版、出版文化遺產。
三、出版文化研究的著力點
近40年來,我國出版學界對出版文化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取得了眾多科研成果。但是,出版文化研究依然存在發展空間,根據本文第二部分的研究結論,要推動出版文化研究進一步走深走實,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推進出版文化的歷史傳承研究
依據出版文化研究的前沿熱點——歷史傳承、書籍史、出版文化遺產,我們要持續推進對出版文化的歷史傳承研究。我國出版實踐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出版實踐中形成了明晰的出版理念,出版實踐與出版理念構成了豐富的出版文化。推進出版文化的歷史傳承研究,有利于從歷史中總結經驗、研究規律、汲取營養,推動當代出版事業的繁榮發展。推進出版文化的歷史傳承研究:一是充分認識出版文化的歷史傳承研究的重要性。人類社會呈現出快速的發展趨勢,科技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同時推動了出版行業的繁榮發展。人們不禁要問,過去的出版文化是否已經過時,答案是否定的。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張和印刷術的國家,也是出版事業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形成了豐富的出版文化。通過出版文化歷史傳承研究,挖掘出版文化的內在規律,從而揭示我國出版發展的內在規律,上升至文化層面,深入探討出版理念與社會變遷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是十分有意義的研究。二是注重學科交叉研究,充分利用其他學科優勢挖掘出版文化歷史資料。如將信息學科內容應用于出版文化歷史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中,挖掘出版文化歷史資料中隱含的信息。目前,信息學科中的海量存儲技術、數據挖掘技術日漸成熟,可以將其應用到出版文化歷史資料的研究中,挖掘隱含在出版文化歷史資料中不曾為人們知道、但又是潛在有價值的信息知識。
(二)加強出版文化與新技術融合研究
在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以大數據、云計算、5G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并得到廣泛應用,給出版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結合出版文化研究的前沿選題——大數據、媒介融合、數字出版,需要進一步加強出版文化與新技術融合研究。推動傳統出版與新技術的融合發展:一是加強出版產品與新技術融合。傳統的出版產品包括圖書、報紙、期刊、音像制品等,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傳統的出版產品市場產生了深刻影響。人們傾向于通過電子閱讀器、手機等工具進行電子書閱讀。尤其值得深度研究的是手機出版,當前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人們通過手機進行購物、游戲、社交,已將智能手機深深地融入日常生活中,然而手機閱讀還僅僅停留在碎片化閱讀階段,應充分利用流媒體、云存儲、5G等技術,進一步創新手機出版內容,推動手機閱讀的發展,滿足普通老百姓的日常閱讀需要。二是大力推動書報刊出版單位將出版流程與新技術融合,改造傳統的出版流程。當前,為了提高出版工作效率,縮短出版時間,很多出版單位已經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的出版流程。以期刊出版為例,期刊出版單位應用協同采編系統,提高采編效率,應用網絡優先出版,縮短出版時間,為廣大期刊作者和讀者帶來了便利。
(三)深化出版文化的傳播研究
出版傳播是人類利用出版媒介進行信息溝通和意義交流的傳播形式。通過對出版傳播的研究,揭示出版傳播的客觀規律,并運用這些規律來指導出版傳播的具體實踐活動。深化出版文化的傳播研究:一是加強新媒體在出版傳播的應用研究。長期以來,報紙、雜志、電視等大眾傳媒一直是傳播的重心。然而,“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時”的5G時代的到來,以及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對我國出版傳播產生了深遠影響。新時期要注重在新媒體技術下,加強出版傳播新樣態、新路徑的研究,推動新媒體在出版傳播中的廣泛應用。二是進一步深化出版物“走出去”研究。出版物“走出去”作為一種跨文化傳播形式,面臨著文化差異等因素造成的諸多問題,我們應該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本著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原則,注重用中國聲音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特別是要充分把握“一帶一路”倡議重大機遇,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出版物市場,進而開拓更加廣闊的國外出版市場。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20-09-22)[2021-05-20].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2/content_5546157.htm.
[2]郝振省.張元濟、王云五關于“出版文化”的若干思想及評析[J].現代出版,2015(1):56.
[3]平凡,陳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的熱點透析——基于CNKI中CSSCI期刊的文獻計量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76.
〔責任編輯:屈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