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民
摘要:想要構建森林生態補償機制,就要從森林生態效益的核心內容開始,通過梳理森林經營模式、公益林分類、林業跨越式發展等,明確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了解我國森林生態效益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政策,完成森林生態補償機制的構建。
關鍵詞:森林生態;補償機制;解決措施
0 ?引言
森林資源是生態資源中最為重要的一種,有著多種經濟效益,不但可以為建筑行業提供大量原木和副產品,還因其自身的生態與社會效益對周圍環境進行良好改善,使生態平衡有所恢復。只有構建合理的森林生態補償機制,才能使森林資源的效益發揮到最大,起到防風固沙、調節溫度、凈化環境、降低噪音等作用。因為森林的生態效益具有長周期性的特點,所以只有統一管控才能全面構建森林生態的補償機制。
1 ?創建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的必要性
林業生態建設是我國各種建設,如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經濟建設等最為薄弱且滯后的環節,只有促進林業生態建設的發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并完成林業的跨越式發展。如果只是使用常規的方法和措施,是無法實現森林生態效益的補償的,只有超越常規發展速度,改變措施方法,才能把傳統林業通過生態效益的補償機制,使現代林業變為可持續性的林業發展,完成林業的“六大工程”,推進林業的“五大轉變”。要想完成林業的“六大工程”,除了要明確如何優化森林生態系統,保證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協同前進,還要把經濟效益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只有這樣才能通過經濟效益實現生態效益,以保證林業建設人員的主動性。
2 ?構建森林生態補償機制的解決措施
2.1 ?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
當我們了解了森林的生態價值之后,我們要把森林權益人和其具有的權利與義務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建立相應的獎罰機制,使獎罰制度愈發分明,達到刺激林業繼續發展的效果。通過保證森林權益人使用基礎上,激勵他人使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提升森林的生態價值。例如,拓展森林的面積,加大公益林的種植或建設專項基金等。以上的獎勵機制可以刺激森林權益人自覺地維護森林生態價值,還可以促進林業繼續向前向上發展。同時,也要設立懲罰制度,及時制止違規行為。
2.2 ?引入強制保險機制
因為森林的生物獨特性和獨特的孕育環境,收獲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必然會受到各種壓力的影響,如果不及早發現并解決這些壓力因素,那么森林的生態價值可能難以凸顯。在此前提下,必須對森林生態補償機制進行較為完善的建立與改造,并將強制保險措施加入機制當中。例如,當樹木損壞時,需要繳納強制險等。若是保險公司對此損失進行合理補償,那么森林經營和管理的損失以及風險都會大大下降。重要的是,因為保險力度的加大,需要把樹木的生態價值登記和預測放入前文所說的程序當中,做到不保險就不登記。因此,林業部門也要認清責任,主動承擔一定比例的保險份額,科學劃分,強制推進。
2.3 ?拓寬補償基金籌集渠道
只有增加補償森林生態效益的基金總數,才能有效而全面地實施補償制度,在加強林業生態體系建設的基礎上拓寬渠道。只靠單一的財政資金是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快速擴大基金規模的,只有多元、立體地籌集基金才能完善這種制度。由于森林生態產品和其衍生的林業副產品都屬于公共產品,所以以公共財產籌集補償基金是建設這種機制的主要渠道。各省政府都可以在財政預算中將此按比例算入補償基金的基礎建設,將高于當地財政增長比例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金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鋪墊,并提高森林補償金在各自財政創收中的比例。
2.4 ?制定科學合理的補償標準
從我國目前的經濟水平和財務承擔能力看,只有對公益林進行日常管理費和公益林受益人的短缺進行補助。當多元化籌集機制逐步擴大,生態基金的總數不斷增加,補償范圍逐漸擴大,只要經營者拿出考核通過的生態服務價值量,就應該對其進行補償。這種補償的范圍不能僅僅停留在經濟損失上,還要考慮到間接因素。例如,因二、三產業發展限制了林業生產,導致人們收入減少、就業人少、無人生產。因此只有把森林的面積資源都擴大,才能完成對補償機制的科學設定。
2.5 ?借鑒國外生態效益補償的經驗
一般來說,在西方國家,社會成本和私人成本構成了森林生態效益。西方首先提出人類應該對發展中對森林生態效益帶來的傷害進行補償。至于如何制定這個補償的標準,筆者相信,各國國情不同,在此并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外國研究者認為,補償機制只是在解決實現生態效益過程中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是并不能制定出一個統一標準,只有根據實際,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雙方商議定價,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使森林景觀、人文地理等旅游價值得以實現。也只有在此基礎上,相關法律法規才能得到創立和完善。
3 ?結論
綜上所述,只有實現可持續性的發展,才能使事物相攜共進。因此只有森林資源被歸入生態的范圍,才能在生態的視野基礎上,建立起對應的補償機制,使當地林權在改革后使森林變得更為優秀,使生態效益得到更好的發揮,并能夠有效解決經濟效益所帶來的各種問題。
參考文獻
[1] 高玉英,劉金富.為何要實施森林生態效益資金樸助政策[J].林業經濟,2002(1):26-27.
[2] 陳欽,劉偉平.建立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的理論依據[J].林業經濟問題,2000(4):2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