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迎雪
摘要:盤山縣隸屬于遼寧省盤錦市,成立于1906年,是百年老縣。近年來,依托產業基礎、優勢資源、區位交通等優勢,全縣的經濟結構日趨合理,2019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90.8億元,同比增長15%,增速全省排名第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扣除“減稅降費”因素實現21.6億元,同比增長20%,增速全省排名第二,總量全省排名第五;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9444元,同比增長10.2%,總量全省排名第四。立足“全域、全面、全員、常態、長期”的思路,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興產業、富農民、美農村,盤山的農村已成為“鎮域經濟強、全體百姓富、整體環境優、城鄉人文美”的全域化美麗家園和“宜居、宜業、宜游”的多元化幸福驛站,更成為盤山對外的一張靚麗名片。
關鍵詞:經濟結構;農村居民;多元化
1 ?注重規劃引領,做好頂層設計,強化鄉村振興組織領導
盤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振興發展,牢牢抓住實施東北振興、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機遇,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體系,編制并實施了《盤山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盤山縣鄉村振興戰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盤山縣鄉村振興戰略農村公共服務規劃》、《盤山縣鄉村振興戰略農村村莊建設規劃》等十幾個規劃,狠抓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
充分發揮縣級對鄉村振興工作主導作用和領導優勢,推行以資金整合使用為重點的支持鄉村振興發展的新方式,統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產業強鎮、國家健康養殖示范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畜禽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等資金政策,在時間和空間上統籌安排資金流向,確保了專項資金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2 ?建設美麗鄉村,打造幸福家園,推動城鄉實現一體發展
盤山縣借助盤錦市成為省級城鄉一體化試點市、全省宜居鄉村建設試點市的政策機遇,以農村環境治理為切入點,舉全縣之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重點實施了“五進院”、“四個一”以及綠化美化、道路交通、鎮區建設、危房改造、安全飲水、燃氣入戶等20余項工程,全縣行政村實現了美麗村全覆蓋,全面全域的完成了美麗鄉村建設工作。
特別是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不斷深入,盤山縣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作為打造全域美麗鄉村建設升級版的重要內容全力實施推進,構建了“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四分類”處理體系,形成了“戶集、村收、企轉、市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解決了困擾已久的“垃圾圍村”問題,走出了具有盤山特色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新路子。目前,全縣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已在90%以上,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100%,設備配備率達到100%,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資源化利用率達到35%,垃圾治理體系建設位居全省前列。盤山的美麗鄉村建設贏得了全縣人民的廣泛擁護和支持,如今的盤山農村,村在林中,屋在樹中,人在畫中,不斷向著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的大格局邁進,農民享受到了與城里人同等的生活環境和公共服務,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美好愿景正在加快變成現實。
3 ?夯實農業基礎,堅持以工促農,支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堅持解放思想,在不斷夯實農業基礎地位、鞏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緊緊圍繞百姓生產、生活、利益,實施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工作,讓農村資源要素活化起來,讓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迸發出來,匯聚全社會支農助農興農的力量。
作為國家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盤山縣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成效明顯,形成大米、河蟹、制藥、畜禽屠宰四大產業鏈。截至2019年底,盤山縣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28家,龍頭企業銷售收入達到53億元,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全縣休閑農業經營主體達32家,年接待能力35萬人次,年營收1.2億元。積極推廣發展農村電商產業,通過“幸福小站”平臺,以訂單農業方式保證農民增收。
為了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向更高層次,盤山縣大力支持遼寧長壽樂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項目,走優質水稻精深加工的產業化發展道路,建設集農業生產、農產品倉儲物流、食品研發、食品制造、農產品精深加工銷售、農事操作體驗、工業觀光旅游等于一體的現代化多元復合型稻米精深加工產業園,著力推動地域優勢農產品的轉化利用。該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年可實現產值120億以上,實現稅收10億元以上,并輻射以盤錦為中心的周邊如沈陽、營口、遼陽、錦州等地區優質水稻種植面積3.33萬hm2,把以盤錦為中心的周邊城市稻米產業推上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項目一期工程今年10月建成投產,到“十四五”末期,將再造一個百億產值企業。屆時,長壽樂不僅能夠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讓農民增收致富,更將成為盤山縣比肩石化產業的另一個產值超百億的縣域經濟支撐極,成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新典范。
4 ?堅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推動強鎮興村富民
堅持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小鎮,積極打造了古城子和得勝石化產業重鎮、胡家稻蟹小鎮、沙嶺鄭家商貿區、甜水特色小鎮,形成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各具特色的鎮域經濟發展新格局。胡家鎮成為國家第二批特色小鎮,河蟹養殖專業戶達到5500戶,河蟹協會、河蟹養殖銷售專業合作社等各類組織達45家,年交易量達10萬余t,交易額達60億元,盤山河蟹入選第二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甜水鎮被列為省級特色鄉鎮培育小鎮。“天下第一河蟹市場”—胡家河蟹市場,己成為全國的河蟹銷售集散地,日銷量在700t左右,年銷量超過8萬t,交易額達到60億元。市場在全國共設有300多個盤錦河蟹專賣店,銷售觸角已遍布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150多個城市。全縣河蟹出口企業達到12家,年河蟹出口總量4000t。僅河蟹一項,全縣農業人口人均增收3000元。
堅持把村級經濟發展作為強鎮富民的基礎,一村一策、分類實施,不斷增強村級自我發展、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能力。陳家鎮四家子村采取混合經營模式,將上級財政扶持資金參資入股到當地龍頭企業遼寧女媧防水建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年增加村集體收入15萬元。吳家鎮雙橋子村采取村集體自主經營和租賃方式發展設施農業,增加村集體收入。他們利用上級財政扶持資金和村自籌資金500多萬元,籌建設施農業大棚28棟出租,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45萬元。甜水鎮南鍋村以村集體領辦創辦甜園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模式,吸納村民以資金、土地等方式入股合作社,實現村集體和村民共同增收。2019年,南鍋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30萬元。甜水鎮小臺子村借助域內的鹽田資源,通過資源、資產租賃、發包、入股等方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90萬元。古城子鎮采取“抱團”聯合發展集體經濟模式,村與村聯合成立合作社,逐步擴大產業規模,促進村集體經濟聯動發展,全鎮十一個村利用上級財政扶持資金、鎮政府資金4400萬元,與當地的寶來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協商成立分公司,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220多萬元。
5 ?精準有力統籌,落實保障措施,實現防控和發展雙勝利
新年伊始,疫情兇猛撲來,盤山縣堅決貫徹中央省市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縣實現“零疫情”。期間,按照“防控陣地化、防控標準化、防控模塊化、防控軍事化”的要求,通過加強對境外來(返)人員管控,排查進口食品、水產品及外包裝,檢測物流運輸環節等,效應對境外疫情輸入風險,防止疫情“倒灌”。充分利用省上反饋、縣域內精準排查、大數據排查的各類入境人員信息,實現對入境人員精準管控、“閉環”管理;對轄區重點業態、高風險食品有針對性地組織抽檢、監督檢查和執法行動,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風險,及時消除隱患。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時,盤山縣委、縣政府堅持疫情防控和恢復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不誤”,爭時間、搶進度,加大支持地方實體經濟力度,全面恢復經濟社會秩序,經濟社會逆勢前行,持續走在全省前列。上半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97.3億元,同比增長12.2%,完成年計劃的47.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16.1億元,同比增長31%,完成年計劃的64.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2350元,同比增長7%。疫情期間,盤山縣嚴格落實疫情重點保供企業名單制,全縣13家糧食加工企業納入名單,獲得金融、信貸、稅收支持,有效確保糧食安全。同時加大對蔬菜、肉蛋奶類產品生產調度,疫情期間有力保障穩定供應。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深入推進,我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幅“多業并舉、百姓富庶、社會祥和、‘遼河水鄉、水韻盤山”的秀美畫卷必將展現在遼沈大地。美麗盤山、魅力盤山、幸福盤山,未來可期!
參考文獻
[1] 許皓月,尚丹,王瑩,等.鄉村振興戰略下對貧困山區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的思考——基于保定市阜平縣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分析[J].河北農業科學,2018,2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