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莉
摘 要: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遵循一定的發展規律,而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對于兩者的關系之間的平衡還需要一個過程。本文就對我國經濟增長與國民消費之間的發展演變進行簡要的分析,在經濟增長和演變的過程中,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和發展,我國的國民消費水平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消費水平;經濟結構;經濟增長;國民消費
一、我國的經濟增長和國民消費演變以及演變過程中的矛盾
(一)粗放的增長方式導致國民消費的層次無法提高。90年代以后,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實際上并沒有太大的改善,依舊處于粗放式發展,因此,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發展不能夠滿足人們的逐漸擴大的消費需求和提高消費層次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大量的產品被積壓。從上面的發展可以看出,我國的經濟增長中由于粗放的格局導致經濟實際上處于一種無效的狀態,這個過程中,矛盾十分尖銳,阻礙著國民消費的質量和層次的進一步發展。
(二)消費品市場的二元性嚴重限制了國民消費的選擇。消費品市場的二元性嚴重限制國民消費的選擇空間,實際上是處于粗放型經濟格局下的更深層次的一種矛盾。我國的收入分配制度在轉換為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的過程中顯得有點滯后,在計劃經濟時期所使用的長期實施的各種福利補貼依舊在經濟體制中運行,以及對于定額分配也依舊存在,人民不得不面對兩種性質不同的市場,也就是所說的商品性消費市場和非商品性消費市場。而在計劃經濟時期,對于福利補貼和配給實際上就是對低收入者的某種補償,但是市場經濟的建立,將這樣的非貨幣化福利補貼形式分配消費品的方法就會將國民消費的市場空間大大縮小,從而導致溢出,最終就會導致國民消費購買力的實現程度和需求結構的調整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三)通貨膨脹導致國民入不敷出。根據對1994年的城鎮居民的收入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1994年前三個季度,城鎮居民人均月家庭約占調查總人口的25%,收入比去年減少的家庭大約有20%,因此至少有45%的城鎮居民實際收入水平嚴重下降。在這個過程中,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長也基本處于下降狀態。這一現象的產生,實際上就是通貨膨脹導致的。在1994年,很多地區為了保護低收入者正常生活,不得不再次選擇票證供給制度。但是,這樣的矛盾假如一直延續,國民消費質量、消費層次就不能隨著國民收入增長而提高,這樣就會嚴重挫傷生產積極性,社會生產力水平自然就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如何提高我國的經濟增長效益和國民消費的質量
(一)加強體制變革、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1)用現代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市場機制與價值規律對企業的主導作用。加快對我國大型企業的產權改造,將企業經營體制改造為現代企業制度,同時對企業的所有制形式進行不同方位的鼓勵和優化。市場經濟應該給不同所有制和不同所有權的企業一個良好的環境去競爭,從而讓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根據市場規律來進行有效配置,完善和健全市場經濟,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和消費質量的提高。(2)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加強對第一產業的投入和政策保護,支持第三產業的有效發展,通過對產業整體結構的優化,健全市場體系和市場機制,加強市場的引導作用,讓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根據市場的需求來發展,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優化和提高。
(二)完善消費政策和法制的消費的健全,提高國民消費的質量。(1)改革收入分配政策。在對國民收入來源的拓寬和收入水平提高的過程中,應該將國家的福利補貼應該改轉變為明補,加快住房制度等保障制度的基礎上,推進不完全消費品市場向完全消費品的轉化,來不斷拓展對于國民消費的選擇空間,使得消費更加合理。(2)鼓勵信用消費。在消費的過程中,一般都是對適度消費進行倡導,但是,也應該采用適當的分期付款等信用消費,這樣的消費可以縮短消費品的市場周轉和市場的供給等,有利于引導企業生產。(3)強化法律意識。利用法律來對消費進行一定的規范,利用不同的法律使得消費質量和消費層次的提高進行保障,為經濟增長的轉變和社會的進步創造一個條件。
(三)提高國民消費素質。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對國民素質培養,提升國民的文化水平和認識水平,培養正確的消費觀。通過對不同層次、不同方向進行消費水平的提高,促進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和生產力的進步,進而不斷為經濟增長注入動力,促進我國的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向集約式發展。
結束語:國民經濟的發展和消費是一個相互輔助的統一的整體,兩者之間的互動效應對于經濟的發展和質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遵循一定的發展規律,在經濟發展和國民消費之間尋求平衡,最大程度上降低經濟增長和消費之間的對立,強化消費對于經濟增長的引導和促進作用,進而促進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川 牛忠江.基于ARMA(P,q)的廣東城鄉CPI差距走勢預測[J].統計與決策,2010(13).q